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口夜泊别友人

增加 3,88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忆江南·江南忆》</big> ''' |- | File:下口夜泊别友…”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忆江南·江南忆》</big> '''

|-
| [[ File:下口夜泊别友人.jpg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5396/20160922162047-794524638.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7732969.htm 图片来源搜狗网]]]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夏口夜泊别友人》]]

创作年代: 明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梦阳]]

|}

'''《夏口夜泊别友人》'''是明代诗人[[李梦阳]]<ref>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935c7bf5a63d.aspx 李梦阳:弘治六年(1493),李梦阳登癸丑科乡试解元,弘治七年(1494)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即对当时外戚建昌侯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嚣张气焰深恶痛绝。他不畏权势,直言上 ]</ref>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霖扣题目;末一句将离别之恨迁想于长江不肯西流,看似不合物理,实则符合人情,抒写了诗人东游途中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情真意挚,语句新颖奇特。



==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夏口夜泊别友人<br>

作 者 :李梦阳<br>

创作年代 :明朝<br>

作品出处 ;《明诗别裁集》<br>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br>

==诗词正文==

夏口夜泊别友人

黄鹤楼前日欲低,<br>

汉阳城树乱乌啼。<br>

孤舟夜泊东游客,<br>

恨杀长江不向西。<br>


==词句注释==

(1) 夏口:三国时孙权於今湖北省武昌县(旧属鄂州江夏)西筑夏口城。清於此置夏口厅,属湖北省武昌府,民国以后改厅为县,后废县置市,即汉口市,原夏口辖地分别并划归汉口市及汉阳县。<br>

(2)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昌县,民初毁於战火,今犹有遗迹在。此楼之得名有一个传说,据说有一个仙人费文褘乘著黄鹤云游三川五岳,常驻足於此,后人便在这裏筑楼而以黄鹤名之,唐人写黄鹤楼的很多,最有名的莫过於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r>

(3) 汉阳:湖北省县名,武汉三镇之一,和武昌隔江相对。在今湖北汉水下游南岸,长江以北,今属武汉市。<br>

(4) 东游客:乘船东下的友人。<br>

(5) 恨杀:恨极了。<br>


==译文==

黄楼前夕阳将要落下,汉阳城的树上落满纷纷鸣叫的乌鸦。<br>

孤独的小船载着东游的友人在夜晚的渡口停泊,怨恨那滚滚的长江水不向西流去。<br>

==作者简介==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视频==

{{#ev:youku|XNDA5OTk4NDkxNg|460|inline|游黄鹤楼-明朝前七子领袖李梦阳诗作-黄鹤楼前日欲低|frame}}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935c7bf5a63d.aspx 李梦阳:明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1473年1月5日),李梦阳出生于甘肃庆阳,自幼家贫,10岁时举家随父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9,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