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黎條約 (1783年)

增加 9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巴黎條約(1783)'''是指西元1783年9月3日,[[美國]]與[[英國]]在[[巴黎]][[簽署]]的[[和平]]條約。西元1775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後,北美[[殖民地]]與英國戰爭期間利用[[歐洲]]國家與英國的矛盾,同[[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締結]]成[[聯盟]]並爭取[[俄國]]武裝中立。英國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失敗,遭受國內反對派的攻擊。在[[約克鎮]]慘敗後英國與美國談判。英國[[托利黨]][[內閣]]下台,輝格黨執政,促成巴黎和談。
簽署[[地點]]在巴黎[[德約克酒店]]。美方代表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傑伊;英方代表戴維·哈特利。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