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維克多·雨果

增加 3,88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oteTA
|G1=LM
|T=zh-hans:维克多·雨果;zh-hk:維克多·雨果;zh-tw:維克多·雨果;
}}
[[File:Victor Hugo.jpg | thumb | 300px | 維克多·雨果 <br> [https://www.vox.com/culture/2017/6/30/15894886/victor-hugo-les-miserables-google-doodle 原圖鏈接] ]]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bd|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H}}),[[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 生平 ==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 從小對於寫作有很大 在于写作,15 ,14歲便說出:「我要當詩人,不然什麼也不是。」<ref name="大文豪">{{cite web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8/5/21/n2125821.htm | title= 5/22他逝世:法國大文豪雨果 | language=zh | date=2008-05-22 | publisher=大紀元文化網 | author=唐慧欣 | accessdate=2019-01-01}}</ref>15 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轟動法國文壇的長篇小說──《[[鐘樓怪人]]》在雨果30歲不到即創作發表 <ref name="大文豪"/>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著作==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創作許多詩歌、小說、劇本、散文、評論及政論文章。代表作有《[[鐘樓怪人]]》、《[[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等。
===悲慘世界 LesMisérables===
1862年6月30日,雨果發表其最著名的著作,《悲慘世界》最後一個章節。<ref name="Vox">{{cite web |url=https://www.vox.com/culture/2017/6/30/15894886/victor-hugo-les-miserables-google-doodle | title=Victor Hugo’s frustrating, beautiful Les Misérables was completed on this date in 1862 | language=en | date=2017-06-30 | publisher=VOX media | accessdate=2019-01-01}}</ref>
《悲慘世界》雨果從1828年開始構思的,直至1861年才寫完全書,從構思到完成,耗時30多年。<ref name="大紀元">{{cite web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6/8/30/n8251279.htm | title= 雨果 創作中的頂峰《悲慘世界》 | language=zh | date=2017-06-30 | publisher=大紀元文化網 | author=江宇應 | accessdate=2019-01-01}}</ref>
從開始動筆,雨果前後花費20多年的時間精力在《悲慘世界》(LesMisérables)這本著作上。他ㄧ開始著眼於在對那個時代的法國司法體系的辯論,轉而為對一場革命的讚歌,最後轉變成是從神學,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悲傷本身的哲學探究。 小說的主軸是19世紀漫長的歷史、政治段落,這是“悲慘世界”哲學論證的關鍵所在,也是這本小說在與其他小說著作俗套的情節的重大區別。<ref name="Vox"/>
 
===鐘樓怪人===
《鐘樓怪人》又譯《巴黎聖母院》,雨果的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以十五世紀路易十一時代的巴黎為背景。雨果在談到《巴黎聖母院》時說:「這本書如果有什麼優點,就是在想像、多變、幻想的方面。」豐富的想像,怪誕的情節,奇特的結構,成為這部小說的重要元素。這本書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
 
《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由於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雨果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ref>{{cite web |url=http://www.haodoo.net/?M=book&P=14W4 | title=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 | language=zh | publisher=haodoo.net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01}}</ref>
 
===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生平最後一部小說,出版於巴黎公社之後的1874年,反映了作者對法國革命的思考。
 
《九三年》是指1793年,這一年是法國大革命之後,1792年9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隔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保皇黨的軍隊(白軍)與共和國軍(藍軍)在旺代省展開一場戰爭。<ref>{{cite web |url=http://www.haodoo.net/?M=book&P=1628 | title= 維克多.雨果《九三年》 | language=zh | publisher=haodoo.net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01}}</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