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教增

增加 3,90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董教增 | 圖像 = [[ |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750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字益甫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董教增 (Dong Jiao Zeng)''' (1750—1822)字益甫,江苏上元人, [[ 清朝 ]] 大臣。 [[ 乾隆 ]] 四十五年,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十一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散馆改吏部主事,累迁郎中。二十五年,入觐,乞病未允, [[ 道光 ]] 元年,乃得请归。二年,卒,赐恤,谥文恪 == 人物简介 == '''董教增'''(1750-1822)字益甫,江苏上元人,清朝大臣。[[乾隆]]四十五年,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十一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散馆改吏部主事,累迁[[郎中]]。二十五年,入觐,乞病未允,[[道光]]元年,乃得请归。二年,卒,赐恤,谥文恪 == 人物生平 == [[嘉庆]]四年,以[[道员]]发四川,次年,授按察使。峨眉、雷波二厅铜铅各厂,毗连夷地。奸民与争界,焚夷巢,倮夷纠凉山生番为变,教增率兵往,议者多主剿,教增不可,廉得汉奸构衅者十一人,夷匪首事者六人,集众诛之,夷情帖然。仁宗以教增不烦兵力,而远夷心服,谕奖有加。寻调贵州。九年,迁四川布政使。十二年,擢安徽巡抚。宁国、池州、广德各属,旧有棚民,植杂粮为业。户部虑妨民田,议遣回籍。教增言:"棚民既立室家,难复迁徙。且所种多隙壤,於民田无损,於民食有益,第约束之而已。"从之。又言:"徽、宁等府巨室,向有世仆,出户已久,告讦频仍,请严杜妄讼,凡世仆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其出户及百年者,虽有据亦开豁为良。"得旨允行,著为例。 十五年,调陕西。兴安七属,旧食河东引盐。[[乾隆]]间,课摊地丁,其后复归商运。地介川、楚,土盐侵碍,运艰费重,引课多亏。教增请循凤翔例,改食花马池盐,引归民运,课按丁摊,以恤商力。又榆林、[[绥德]]、吴堡、米脂四州县,向食土盐,官给票销售。前抚方维甸请用部引,以二百斤为率,凡万一千三百馀引,民力难胜。教增规复其旧,由州县颁发小票,每票五十斤,民皆便之。时南山善后倚汉中知府严如熤,能尽其才,不拘文法,岁歉请赈,逾限破例,上陈得允。 十八年,调广东。先是百龄锐意灭海寇,曾贻教增诗云:"岭南一事君堪羡,杀贼归来啖荔支。"既而张保仔就抚,教增报书曰:"诗应改一字为'降'贼归来也。"百龄愧之;至是承其后,诸降人桀骜,为闾阎害,惩治甚力,然未尝妄杀。广州府有死囚,值赦减等改军而逃,获之,论重辟,按察使持之坚,教增以律不当死,龂龂与辩,此囚卒免死。 二十二年,擢闽浙[[总督]]。先是海寇未平,禁商民造船高不得逾一丈八尺,小不任重载,难涉风涛,沿海多失业。教增以寇平已久,请免立禁限,以从民便,允之。福清武生林弥高者,健讼包粮,阻众不纳,邑令躬缉,为其党邀夺,官役并伤,令文武往捕获,弥高嗾其党劫持,通县抗徵。教增亲鞫得弥高罪状,立斩以徇,诸郡慑惧,强宗悍族抗欠者,皆输纳如额。奏入,诏嘉其能。临海民纠众殴差,致酿大狱。巡抚杨頀坐褫职,命教增兼权浙抚,鞫治之。漳、泉两郡多械斗杀人,官吏往往不能制。[[龙溪]]令[[姚莹]]捕渠魁五人,杖毙之。巡抚疑其违制,教增曰:"刑乱国宜用重典。"优容之,悍俗稍戢。张保仔就抚后,改名宝,官至澎湖副将,时论犹指斥。教增责令捕盗,奔走海上,盗平而宝亦死。 == 评价 ==教增有识量,强毅不阿。官四川时,力矫豪奢,崇节俭,宴集不设剧。总督勒保以春酒召,闻乐而返;亟撤乐,乃至,尽欢。尝言"刻於己为俭,俭於人为刻",时叹为名言。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