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襄宗

增加 1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夏襄宗''']]| 图像 = [[File:夏襄宗3.jpg|缩略图|居右|250px|[http://imageimage78.so360doc.comcn/v?ie=utf- [DownloadImg/2014/09/0114/44786348_2.jpg 原圖鏈接] [http://imagewww.so360doc.comcn/v?iearticle/4999472_466453769.html 來自中国华西人-新浪博客]]]| 出生日期 = [[1169年]] | 逝世日期 = [[1211年]]| 出生地点 =utf- 东平郓州| 国籍 = [[中国]]| 别名 = [[“敬慕皇帝”]]| 职业 = [[皇帝]]}}'''<big> [[ 夏襄宗]]</big>''', 西'''夏襄宗''' [[ 李安全]](1170年-1211年),西夏崇宗孙,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 [[ 李仁友 ]] ,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许,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 [[File:夏襄宗.jpg|缩略图|夏襄宗]]编辑摘要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中文名:李安全 别名:谥号:敬慕皇帝;庙号:襄宗国籍:中国 去世日期:1211年职业:皇帝 目录1简介2生平3政治统治4经济政策5军事生涯6历史评价7夏襄宗陵简介/夏襄宗 编辑夏襄宗夏襄宗图册 西夏襄宗名李安全(1170年-1211年),西夏崇宗孙,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许,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在位时昏庸无能,破坏金国与西夏长期的友好关系,发兵侵金,为后来一场场令夏金耗尽精兵的战役掀起序幕,改附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但这一切都没有为西夏带来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为侵略目标,西夏不断积弱。1211年,堂侄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被废,并于一个月后不明不白地死去,终年四十二。谥敬穆皇帝,庙号襄宗。 [[== 生平/夏襄宗 编辑==]]  [[ 夏襄宗]]夏襄宗图册
谥号:敬慕皇帝
庙号:襄宗
帝名: [[ 李安全]]
在位:1206——1211(5年)
生卒:1170——1211 (41 (42 岁)
皇考:崇宗子越王李友仁子
生母:待考
年号:应天(1206——1209)皇建(1210——1211)
陵墓: [[ 康陵(今宁夏贺兰山西北)]]
襄宗, [[ 李安全(1170-1211年),崇宗李乾顺孙,桓宗李纯佑堂弟 ]] 。他废桓宗后夺位。在位6年,被李遵顼所废,传又为李遵顼所谋害,葬于原陵(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平羌堡西北)。
[[ 李安全 ]] ,越王李仁友子,封为镇夷郡王。后发动政变,废黜其堂兄桓宗而夺取了皇位,并改年号为“应天”。
[[ 李安全 ]] 即位后,继续依附金国,抗御蒙古,被金国册封为夏国王。他在位期间,蒙古军曾多次攻掠西夏。公元1209年7月,蒙古军猛烈围攻都城中兴府,李安全亲自督战,顽强守御。9月,连日大雨,河水暴涨,蒙古军便引水灌城,淹死城中居民许多,形势岌岌可危。李安全派人。突围向金国求救,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不肯出兵。12月,河堤决口,河水四溢。李安全无法坚守,只得将女儿献给成吉思汗请求议和,蒙古军退兵。
公元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废去了李安全,夺取了皇位。8月5日,李安全突然死亡,后人疑为李遵顼所谋害。李安全死后谥号为襄宗。
[[== 政治统治/夏襄宗 编辑夏襄宗==]]西夏文字图册
西夏襄宗在位期间,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实行科举,就必须广设学校培养生员。西夏襄宗时设立国学,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四四年六月,夏襄宗下令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增子弟员至三千人。又在皇宫中立小学,设教授,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入学学习。一一四五年七月,建立大学。一一四六年三月,尊孔丘为文宣帝。一一四八年三月,又建内学,仁宗亲选名儒主持讲授。学校讲授汉学,主要是儒学。科举也以儒学取士。夏仁宗从多方面接受汉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关系确立后的反映,从这方面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 经济政策/夏襄宗 编辑夏襄宗==]]夏襄宗时期经济发展史料残缺记载图册
西夏襄宗在位期间,西夏的土地所有制,有皇室、地主和小农三种占有形式。皇室占田,主要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或者是宋、金割予的土地。朝廷驱使士兵在战争间隙时进行耕种,占有全部收获物。所谓“夏国营田,实占正军,一有征调,辄妨耕作”,就是指的军垦而言。另一种则是官僚、贵族和地主所占有的私田。他们将掠夺来的或皇帝赐予的土地,役使无地的农民耕种,或将土地分租给农民,收取高额的地租。
西夏襄宗在位时,西夏的情况和当时内地的封建社会一样,“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同样是西夏社会的基本矛盾。
[[== 军事生涯/夏襄宗 编辑==]] 
夏襄宗
夏襄宗时期疆域分布图图册
公元1209年,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亲征,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王国的军事入侵,蒙古大军出黑水城,强攻翰孩罗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阻击。蒙古军集兵猛攻,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双方死伤惨重,蒙古军经过苦战攻克了翰孩罗城,并且俘虏了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也有人叫“鲜卑讹答”,因为“西壁”与“鲜卑”音近)后,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的重要关隘—克夷门,克夷门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仅一径可通,悬绝不可登。
[[公元1209年,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亲征,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王国的军事入侵,蒙古大军出黑水城]],强攻翰孩罗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阻击。蒙古军集兵猛攻,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双方死伤惨重,蒙古军经过苦战攻克了翰孩罗城,并且俘虏了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也有人叫“鲜卑讹答”,因为“西壁”与“鲜卑”音近)后,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的重要关隘—克夷门,克夷门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仅一径可通,悬绝不可登。 [[ 夏襄宗命嵬名令公复率兵5万凭险据守 ]] 。战初,蒙古军屡被嵬名令公击退。双方相持两月,成吉思汗乘夏军懈怠,据险设伏,遣游兵诱嵬名入伏,嵬名令公引军出击,中伏被擒。蒙军初战不利,后趁夏军松懈之时,设计俘获夏军新统帅“嵬名令公”,蒙古军攻克了关隘,直接抵达中兴府。
蒙军引黄河水灌城,夏军死伤惨重,城墙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国求救,但是金国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这时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坝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于是蒙军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请,解围走人,临走的时候放了夏军的统帅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讹答,夏王李安全献出自己的女儿求降战争告一段落。
西夏光定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十二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第四次进攻西夏的作战。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获胜之后,转兵攻金,数年间占据金大片领土,金夏日渐艰危,蒙古愈加强大。光定七年正月,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参见蒙古第一次西征),再次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征调,拒绝出兵。成吉思汗遂以西夏不应从征为由,率军四度攻夏。十二月,蒙古军渡过黄河进入夏境,直抵夏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夏襄宗仓皇出奔西京(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一说西凉,今甘肃武威),留太子德任守中兴府。旋遣使请降,蒙古军始退。
[[ 夏襄宗]]西夏陵图册 [[ 西夏乾定二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围攻沙州(今甘肃敦煌)、银州(今陕西榆林南)的作战 ]] 。西夏光定十三年(乾定元年),夏襄宗因附蒙攻金之策连遭失败,成吉思汗又屡遣使指责,不安于位,十二月传位于次子德旺,自称上皇。德旺继位后,改变国策,联金抗蒙,趁成吉思汗远征西域之际,遣使联络漠北诸部,企图结为同盟,抗御蒙古,以固西夏。 乾定二年五月[[,成吉思]]汗从西域回师途中,闻西夏有异图,遂率兵由河外攻沙州,月余不下。旋令军乘夜暗挖掘地道,欲穴地而入,被西夏守将籍辣思义发现,夏军纵火于地道中,蒙古兵多窒息而死。九月,成吉思汗久攻不克,恐银、夏出兵赴援,遣总管华北诸州的国王孛鲁、黑马等分兵进攻银州。西夏守将盐府塔海出战,兵败被俘,蒙古军攻破银州,击杀夏兵数万,掳掠生口、牛羊数十万。孛鲁令都元帅扼守要地,自率军还。十一月,夏献宗德旺闻银州失守,漠北诸部溃散,遣使至蒙古军中请降,许以子为人质,蒙古军退走,沙州围解。 [[==历史评价==]] [[夏襄宗]]
乾定二年五月,成吉思汗从西域回师途中,闻西夏有异图,遂率兵由河外攻沙州,月余不下。旋令军乘夜暗挖掘地道,欲穴地而入,被西夏守将籍辣思义发现,夏军纵火于地道中,蒙古兵多窒息而死。九月,成吉思汗久攻不克,恐银、夏出兵赴援,遣总管华北诸州的国王孛鲁、黑马等分兵进攻银州。西夏守将盐府塔海出战,兵败被俘,蒙古军攻破银州,击杀夏兵数万,掳掠生口、牛羊数十万。孛鲁令都元帅扼守要地,自率军还。十一月,夏献宗德旺闻银州失守,漠北诸部溃散,遣使至蒙古军中请降,许以子为人质,蒙古军退走,沙州围解。
历史评价/夏襄宗 编辑
夏襄宗
夏襄宗图册
夏襄宗发兵万余骑,攻打金葭州(今陕西佳县境)从而意味着两国关系的破裂。其破裂的原因有二:第一,蒙古围攻中兴府,夏襄宗向金求援,金拒不出兵相救。这是夏金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第二,西夏统治阶级已从贪图安逸保守发展到腐化堕落。在国内生产停滞,社会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连年入侵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必须对金实行经济掠夺,来满足党项贵族的贪欲,于是附蒙侵金。这是夏金关系破裂和战争的根本原因。
夏金战争首尾13年,大小战役计25次,平均一年就有二次,其战争次数的频繁,在夏国历史上实为罕见。两国虽然交战频繁,但双方照样派遣使者。这次战争的性质,金方是正义的,夏方是非正义的。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后果之一,是“精锐皆尽,两国俱敝”。也就是说,夏、金两国的军事力量因这场战争而大大削弱,加上两国均已精疲力尽,从而为蒙古的灭夏、灭金创造了条件。后果之二,是使夏金两国人民饱受战争灾难。如公元1223年六月,西夏发兵侵金陇安军,到处烧杀抢掠,“掠民五千余口,牛羊杂畜数万而去”。至于西夏,“自兵兴之后,败卒旁流,饥民四散”,说明西夏人民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后果之三,是使西夏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 夏襄宗陵/夏襄宗 编辑==]] 
夏襄宗
西夏王陵图册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 [[ (银川市) ]] 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经历10代皇帝。 [[ 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 [[ 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 。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西夏王陵内现存9座帝陵,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 夏襄宗]]康陵图册 [[ 康陵]] [[ 考古调查称9号陵。位于7号陵东北 ]] 。地上建筑除陵台外其余建筑无存,陵台已坍塌过半。康陵墓主李安全,为仁宗仁孝弟越王仁友之子,崇宗乾顺之孙。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205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六月,罗氏为子请封册于金,金册封为夏国王。蒙古多次用兵西夏,并破克夷门,进围中兴府。李安全亲自登城激励将士守御。蒙古兵引黄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极多。李安全遣使乞援于金,金拒绝出兵。 李安全 [[缩略图]][[ 只得向蒙古纳女请和,夏金关系趋于破裂。西夏光定元年(1211年)夏齐王遵环废安全自立。同年8月安全死,年42岁 ]] ,谥静穆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視頻== {{#ev:youku|XMTA3Nzk3NzI4|成吉思汗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上传于 2014-05-19}} ==參考來源== <ref>https://baike.so.com/doc/307232-325244.html《夏襄宗》 来自360百科</ref> ==外部链接==<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nps00osb2g230l4.html 《夏襄宗》 来自名人简历</ref>
98,6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