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湾省

移除 2,47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About|目前[[中华民国]]的省份|其他义项|台湾省 (消歧义)}}
{{省分资讯
|行政区名称= 台湾省
|外文名称= Taiwan Province
|外文语言= [[威妥玛拼音]]+英语
|代表图像=
|代表图像名称 =
|旗文件名= Taiwan_Province_Flag.svg
|徽文件名= Taiwan_Province_Emblem.svg
|旗=省政府旗<ref>[http://www.globalflag.idv.tw/wg/tpg.htm]</ref>
|徽=省政府徽
|所属国家= {{ROC}}
|行政机关首长职称= 省政府主席
|行政机关首长姓名=
|格言=
|简称= -{台}-、台
|设立始年= 1945年
|行政区类别= 省
|区划= 3[[市 (中华民国)|市]]、11[[县 (中华民国)|县]]
|行政机关地址=
|行政机关网站={{url|http://www.tpg.gov.tw}}
|总面积= {{ROCCAD|subdivision=台湾省}}
|总面积名次=
|总人口= {{ROCCPD|subdivision=台湾省}}
|总人口年份= {{ROCCPD|TXT=date}}
|总人口名次=
|人口密度= {{ROCCPDD|subdivision=台湾省}}
|人口密度名次=
|地图档名= Taiwan Province in Taiwan.svg
|方言= [[台湾话|闽南语]]、[[台湾客家语|客家语]]、[[台湾原住民族语|原住民族语]]
|毗邻省市= [[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福建省 (中华民国)|福建省]](隔海相望)
|位置图=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font-size:85%">
[[File:Taiwan Province in Taiwan.svg|center|300px|thumb|台湾省在台湾地区的位置]]<br>[[File:Taiwan2014.svg|center|300px|thumb|中华民国台湾省范围为台湾本岛(橘色)部分、澎湖群岛,以及台湾本岛之附属岛屿]]
}}
'''台湾省''' ({{lang-nan-tw|T (T âi-oân-síng}} ),简称「'''台'''」,是[[中华民国]]已[[精省|虚级化]]的[[省 (中华民国)|省份]],全省划分为11[[县 (中华民国)|县]]、3[[市 (中华民国)|市]],范围为[[台湾|台湾本岛]](不含[[六都]]{{efn|六都是指[[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6个[[直辖市 (中华民国)|直辖市]]。}})、[[澎湖群岛]],以及邻近台湾本岛之离岛。全省面积佔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实际控制国土]]面积的69.38%,而人口则佔总人口的30.68%<ref>[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中华民国内政部统计月报 2011.4]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6121339/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date=2014-10-26 }} 中华民国内政部统计处</ref>。[[彰化县]]为该省第一大县、[[新竹市]]为该省第一大市<ref>[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民国106年7月全国各县市人口统计], 内政部统计处</ref>。
台湾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绪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台湾省]]。中华民国台湾省于民国34年(1945年)设立时,其范围包含了台湾全岛及离岛与[[澎湖列岛]]。民国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台湾省政府]]因[[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中央政府]]的派出机关,正式冻省(虚级化)。
== 行政隶属 ==
{{台湾政治}}
自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政府]]即开始管辖台湾。1949年[[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从中国大陆退至台湾,[[台湾海峡]][[海峡两岸|两岸]]进入分立分治状态。中华民国政府在1991年前将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叛乱团体;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从1949年成立至今对从未管辖过的台湾宣称拥有主权。
中华民国于[[行政院]]之下设立台湾省政府,并指派其省主席。现已不属台湾省的[[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则改制为直辖市<ref name="五都改制"/><ref name="桃园升格第六都">{{cite news| language = zh-tw |url=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21123/153501/%E6%A1%83%E5%9C%92%E6%88%90%E7%82%BA%E7%AC%AC6%E9%83%BD| title=
桃园升格第6都 内政部审查通过|publisher=
苹果日报| date = 2012年11月23日 | accessdate = 2017-08-16|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21628/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21123/153501/%E6%A1%83%E5%9C%92%E6%88%90%E7%82%BA%E7%AC%AC6%E9%83%BD|archivedate = 2017-08-16|deadurl = no}}</ref>,其首长均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
== 历史 ==
{{台湾历史}}
{{seealso|台湾历史}}
远古时代,因[[造山运动|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造生,出现[[台湾岛]]。
[[台湾原住民族]]是已知最早居住于台湾的现代人类,其各部族散居台湾,并未建立统一的治理机构。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今[[台南市]][[左镇区]])发现台湾目前最早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左镇人]]」。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有文字记载疑似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东吴[[黄龙 (东吴)|黄龙]]2年(西元230年),[[孙吴|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三国]][[孙吴|东吴]][[孙权]]派兵到「[[夷洲]]」{{efn|1=日治时期学者[[伊能嘉矩]]在《[[台湾文化志]]》中,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可能就是现今的台湾。}}。[[隋朝|隋]][[唐朝|唐]]时期(西元589年—907年)似称台湾为「[[流求]]」。隋朝大业六年(西元610年)[[隋炀帝]]派陈稜、张郑州击流求。[[宋朝|宋]][[元朝|元]]时期(西元960年—1368年),汉族于澎湖地区已开始有定居人口。西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ref>诸蕃志</ref>。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的[[福建]]和[[郑芝龙]]集团曾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厦门]]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因此台湾人日常生活中时常使用[[台湾闽南语|闽南语]],[[闽西]]、[[粤东]]移民则多用[[台湾客家语|客家语]]。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列强,开始把触角伸向亚洲。
=== 早期历史 ===
[[台湾|台湾本岛]]出现政权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台湾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国]]。而荷兰及西班牙则分别在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进行统治。1642年荷兰人派舰[[鸡笼之战|攻佔鸡笼]],将西班牙人赶走,统治台湾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南台湾由[[明郑|郑氏王朝]]统治,设置[[承天府 (台湾)|承天府]],管辖天兴县与万年县。1662年,[[郑经]]于明昭宗死后,改东都为东宁。1664年至1683年之间,郑经将原属承天府辖下的两县则升格为天兴州与万年州,并增设澎湖、南路与北路三个安抚司,形成「一府二州三司」六个层级平行的行政单位。
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次年,康熙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清)|福建省]]。清[[光绪]]年间因英法列强先后觊觎台湾,[[闽浙总督]]上书朝廷,要求福建与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于1885年[[慈喜太后]]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诏闽台分治;9月5日,宣布台湾建省,但建省行政工作至1887年才完成,正式名称则为[[福建台湾省]]<ref>[http://www.huaxia.com/la/jwgc/2005/00373930.html 厦门日报,闽台密不可分:台湾省由来,2005-10-11]</ref>,首任[[台湾巡抚]](西元1887年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efn|1=西元1887年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台湾省下设三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以及1直隶州([[台东直隶州]])。三府下总辖11县([[宜兰县 (清朝)|宜兰县]]、[[淡水县]]、[[新竹县 (清朝)|新竹县]]、[[苗栗县]]、[[台湾县 (1887年-1895年)|台中县]]、[[彰化县 (清朝)|彰化县]]、[[云林县 (清朝)|云林县]]、[[诸罗县]]、[[台湾县 (1684年-1887年)|安平县]]、[[凤山县 (台湾)|凤山县]]、[[恒春县]]),4厅([[基隆厅]]、[[南雅厅]]、[[埔里社厅|埔-{里}-社厅]]、[[澎湖厅]])。
1894年,大清与日本发生甲午战争,翌年大清战败,于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及澎湖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外地 (大日本帝国)|外地]]」{{efn|1=外地乃有别于[[内地#日本|内地]]的称呼,但仍属于日本国土的一部分。}}。初期,[[丘逢甲]]倡议的[[台湾民主国]]曾短暂成立,以对抗日本统治,但不久后即宣告灭亡。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台湾日治时期|殖民地]]达50年之久。日本统治早期承袭清朝区划{{efn|1=三府改为三县,11县4厅改为县下支厅。}} ,中期后改划为二十厅,后整併为十二厅,后期则将台湾划分为五州三厅(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花莲港厅、台东厅、澎湖厅)。先后採用[[特别统治主义]]、[[内地延长主义]]以及[[皇民化运动]]等政策统治台湾{{efn|1=日本史载,古代日本人称台湾为[[高砂]]、[[高山国]]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八年抗战]],期间一些台湾人加入日军成为军中杂役,极少数人则赴中国参加[[国民革命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佈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 战后时期 ===
{{main|台湾战后时期}}
[[File:ROC Div Taiwan.svg|thumb|left|300px|台湾省是中华民国35省之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佈《[[一般命令第一号]]》,命令在中国、台湾、澎湖及越南北部的日军向[[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之代表人[[蒋中正]]投降。8月3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隔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9月20日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
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华民国的一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台湾划分行政区为8[[县 (中华民国)|县]](由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制)、9个[[市 (中华民国)|省辖市]](由日治时期的[[台湾市制|州辖市]]改制)。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国民党]]的失利,1949年,行政院决议将中央政府迁往台湾本岛,台湾[[de facto|实质上]]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领土。1950年4月5日,「行政院核淮台湾省试办地方自治」<ref name="20世纪台湾全纪录">[[张之杰]]等《20世纪台湾全纪录》,[[台北]],[[锦绣出版社]],1991年。</ref>。[[台湾省政府]]颁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以行政命令方式,实施地方自治,调整行政区为5市16县1管理局。1951年6月28日,本省成立省行政设计委员会。<ref name="20世纪台湾全纪录" />1956年,台湾省政府原位于台北市,中华民国政府因国共内战失利,而中央政府于1949年12月迁往台北后,为防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轰炸台北而瘫痪行政中枢,台湾省政府于1956年迁至[[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ref>{{cite news|url=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3080221&pType0=aALL&pTypeSel=0|title=台湾省会所在地 省府:中兴新村|author=李锡璋|publisher=中央社|date=2010-03-08|accessdate=2010-03-08|language=zh|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6113818/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3080221&pType0=aALL&pTypeSel=0|archivedate=2014-10-26}}</ref>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辖区减为4[[市 (中华民国)|市]]16县1[[阳明山管理局|管理局]]。1968年7月1日,原台北县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及[[阳明山管理局]]之士林镇、北投镇併入[[台北市]],辖区减为4[[市 (中华民国)|市]]16县。1971年5月15日,台湾省政府析[[台中县]][[和平区 (台中市)|和平乡]]的梨山、平等2村置[[梨山建设管理局|梨山管理局]](后改称[[梨山建设管理局]])。1973年7月1日正式升格,直辖于台湾省政府。1981年3月1日,降编为梨山风景特定区管理所,改隶于台湾省交通处之下,原辖区仍改为台中县和平乡。1979年7月1日,[[高雄市 (1945年-2010年)|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原高雄县小港乡併入高雄市,辖区减为3[[市 (中华民国)|市]]16县。1982年7月1日,[[新竹市]]、[[嘉义市]]升格为[[市 (中华民国)|省辖市]],行政区变更为5[[市 (中华民国)|市]]16县。1994年12月3日,台湾省举行民选[[1994年中华民国省市长暨省市议员选举|省长选举]],由[[中国国民党]]所提名的[[宋楚瑜]]当选。
1998年12月20日,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第四次宪法增修]]条文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将台湾省[[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虚级化]],移除省的地方自治法人地位,省政府改为[[行政院]]的官派机关,但省仍具有公法人资格(同[[福建省 (中华民国)|福建省]])。2010年12月25日,原[[新北市|台北县]]、[[台中县]][[台中市 (省辖市)|市]]及[[台南县]][[台南市 (省辖市)|市]]改制为[[直辖市 (中华民国)|直辖市]],而原[[高雄县]]则与现有直辖市[[高雄市]]改制合併为一新直辖市,辖区减为3[[市 (中华民国)|市]]12县<ref name="五都改制"/>。2014年12月25日,原[[桃园市|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 (中华民国)|直辖市]],辖区减为3[[市 (中华民国)|市]]11县<ref name="桃园升格第六都"/>。
== 行政区划 ==
{{Main|台湾行政区划}}
[[File:1949 Taiwan.svg|thumb|left|1949年行政区划重划前,台湾省行政区划图]]
=== 省虚级化前 ===
民国34年(1945年)10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初分为9市([[基隆市]]、[[台北市 (省辖市)|台北市]]、[[新竹市 (第一次省辖市)|新竹市]]、[[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彰化市 (省辖市)|彰化市]]、[[嘉义市 (第一次省辖市)|嘉义市]]、[[台南市 (省辖市)|台南市]]、[[高雄市 (省辖市)|高雄市]]、[[屏东市 (省辖市)|屏东市]])、8县([[新北市|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民国38年(1949年)8月,析置1管理局([[阳明山管理局|草山管理局]])。民国39年(1950年)8月,全台划分为5市([[基隆市]]、[[台北市 (省辖市)|台北市]]、[[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台南市 (省辖市)|台南市]]、[[高雄市 (省辖市)|高雄市]])、16县及1管理局。以后台北、高雄2市改制;新置新竹、嘉义2市及梨山1管理局(1973年升格,1981年降级)。至民国87年(1998年)台湾省虚级化前,全省辖有5[[市 (中华民国)|市]]([[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嘉义市]]、[[台南市 (省辖市)|台南市]])、16[[县 (中华民国)|县]]([[新北市|台北县]]、[[宜兰县]]、[[桃园市|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高雄县]]、[[屏东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
=== 省虚级化后 ===
台湾省为[[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实际管辖范围包括[[台湾]]的部分区域(不含[[台北市|台北]]、[[新北市|新北]]、[[台中市|台中]]、[[台南市|台南]]、[[高雄市|高雄]]与[[桃园市|桃园]]六都)与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群岛]]。全省共划分为11县、3市(原依据省县自治法称「省辖市」,1999年地方制度法通过后,回归宪法条文规定称为市)。
{| class="wikitable"
|-align="center"
|-align="center"
|colspan=6|<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台湾省行政区划图'''<br>[[File:Political divisions of Taiwan Province.svg|300px]]
|-align="center"
</div>
| colspan="6" style="text-align:center;"|<small>注:[[基隆市]]与台湾省中间隔著[[直辖市 (中华民国)|直辖市]][[新北市]],不与省相邻,故为台湾省的飞地。</small>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8 style="background: #ccf;" | 台湾省
|-
=== 行政区划年表 ===
{|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95%; font-size:85%; text-align:center"
|-
| colspan="7" style="background:#fffdd0; font-size:150%" | '''台湾省行政区划年表'''
=== 最高首长 ===
{{Main|台湾省行政长官|台湾省政府主席}} 1945年10月25日,[[第10方面军|在台日军]]向[[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代表人蒋中正投降,台湾纳入中华民国管辖。不同于中华民国其他省份,[[国民政府]]当时以「[[台湾省行政长官]]」作为台湾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行政首长]],由前福建省主席[[陈仪]]出任。由于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之下<ref>[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e3bc66dd-0cd2-49a1-a1f6-4129f4ccfd3f/893b5d20-4d25-4ed1-94a8-3a6f67a6ff7d_ALLFILES.pdf 葛超智(George H. Kerr)、託管论与二二八事件之关系],苏瑶崇,[[国史馆]]学术集刊 第4期,20040901</ref>,于1947年2月底发生[[二二八事件]],民怨至此总爆发,各地发生军民衝突,政府增援国军抵台镇压屠杀与[[清乡]]<ref name="民国史大事记">{{cite book|editor=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title=《中华民国史大事记》|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华书局]]|date=2011年7月}}</ref>{{rp|8318}}。3月23日,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将陈仪撤职查办。4月22日,鉴于行政长官公署治台失败,行政院会议通过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5月16日,[[台湾省政府]]正式成立,[[台湾省政府主席]](简称省主席)取代台湾省行政长官成为台湾省的最高行政首长,由[[魏道明]]出任首任主席<ref name="民国史大事记"/>{{rp|8305}}<ref>责任归属研究报告,132-136、161-169、 214-220;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595-602</ref>。
台湾省政府主席在1991年以前一直负责台湾省内事务,由[[中华民国政府|中央政府]]任命省府委员,并举派其中一员任职主席。1994年,首次举行[[台湾省省长]]直接民选,由[[宋楚瑜]]当选。1997年[[中华民国宪法]]修正后,台湾省政府进行[[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通称「精省」或「冻省」),省长职务再度改为省主席,由[[中华民国总统|总统]]指派。因《[[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规定,精简台湾省的行政组织与功能。
=== 现在的省政组织架构 ===
[[File:台湾省政府大楼.jpg|thumb|200px|[[台湾省政府]]]]
[[File:Statues of Chiang Kai-shek in front of Taiwan Provincial Council Building 20101112.jpg|thumb|200px|[[台湾省谘议会]]议事堂]]
 
==== 省政府 ====
{{main|台湾省政府}}
 
*首长: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二人)
*省府委员:无
==== 省谘议会 ====
{{main|台湾省谘议会}}
 
*设谘议长一人、谘议会议员二十一人至二十九人(含谘议长)
*业务编组:议事组、研究组
== 外部连结 ==
{{Commons|Taiwa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0410213719/http://www.tpg.gov.tw/ 台湾省政府]
*[http://www.tpa.gov.tw/ 台湾省谘议会]
== 参见 ==
{{Portal|中华民国|台湾}}
*[[台湾省政府]]
**[[台湾省政府主席]]
*[[大清帝国]]
**[[福建台湾省]]
 {{-}}{{台湾政府沿革}}{{Template group|title= 台湾省相关导航模板|list=链接=={{ *[[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 台湾省行政区划 (1950年调整前)}}]]{{ *[[ 中华民国法理行政区划}}]]{{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行政区划}}]]{{ *[[ 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Authority control}}]]*[[Category: 中华民国省份|台]][[Category:台湾省|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Taiwan]]*[[Category:1945年台湾建立]]
128,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