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医学院

增加 23,36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上海医学院</big> ''' |- | File:上海医学院1.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上海医学院</big> '''
|-
| [[File:上海医学院1.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650/20200221164031-1957710929_jpeg_1280_1318_159382.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2051854.htm?fromTitle=%E4%B8%8A%E6%B5%B7%E5%8C%BB%E5%AD%A6%E9%99%A2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英文名''':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主要院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类别''' : 公立大学

'''校类型''':医科

'''学校地址''':中国上海
|}
“上海医学院”一般是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始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

198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并于1997年入选首批211工程。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

快速导航
知乎精选
中文名称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简称
上海医学院、上医、SMCFU[1]
创办时间
1927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985工程、211工程 双一流
学校官网
http://shmc.fudan.edu.cn
外文名称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主要院系
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
学校类型
医科
现任院长
金力
院训
正谊明道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1历史沿革
2办学情况
院系设置
学科建设
师资水平
教学建设
合作交流
3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研究成果
学术资源
4学校文化
院徽
院训
院庆日
院歌
5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1历史沿革编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

中央大学历史沿革——上海医科大学
中央大学历史沿革——上海医科大学
1927年7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在上海吴淞创立,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

1928年2月,主校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4月5日开始只称“江苏大学”,同年5月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随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更名,学校相继更名为“江苏大学医学院”及“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1928年7月,学校接办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为学校第一所实习医院。

1932年9月,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简称“上医”),是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校务会研究决定了校训、誓言、校歌和校徽等。

1933年10月,成立上海医事事业董事会,颜福庆兼任总干事,向社会各界筹资择地建造新校舍和实习医院。

1934年6月,学校会议决定以“正谊明道”为校训。

1936年9月,国立上海医学院新校舍和中山医院在枫林桥落成,附设护士学校一所。

1937年4月1日,中山医院新院舍开幕典礼、上海医学院新院舍落成、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大会三大盛事联合举行。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上海医学院</big> '''
|-
| [[File:上海医学院2.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6/07e140e73c09439995d76ccdb1fdbf74.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4%B8%8A%E6%B5%B7%E5%8C%BB%E5%AD%A6%E9%99%A2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国立上海医学院旧址
国立上海医学院旧址
1937年8月,日寇入侵上海。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在颜福庆院长带领下,积极参加前线伤兵医院救护工作。1939年夏,部分师生迁址云南昆明白龙潭办学,毕业生随军加入中缅救护队。1940年10月,昆明告急,学校辗转迁至四川重庆歌乐山重建校舍。

1946年,抗战胜利,国立上海医学院回迁上海。

1950年,中央教育部敕令国立大学一律去掉“国立”二字,学校改称“上海医学院”。

1952年,学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

1956年,朱德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

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1956年,为支持国家“三线”建设,上海第一医学院部份院系及相应重点学科(地方病防治学、高山病学、传染学、神经学、儿科学及内科诊断学)西迁重庆,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其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也部份西迁至重庆,组建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重庆第一医院和重庆市儿童医院,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院脱离上海第一医学院管理,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前身),其在渝附属医院也划归重庆医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

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上海第一医学院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原国立上海医学院
原国立上海医学院
1995年,上海医科大学通过“211工程”预审,为上海第一所获此资格的高校。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上海医学院</big> '''
|-
| [[File:上海医学院3.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5/6c697c8319d9464b879ef8f7760bbf81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4%B8%8A%E6%B5%B7%E5%8C%BB%E5%AD%A6%E9%99%A2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5月,学校在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架构上建立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受学校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负责对原上海医科大学所属的学院(部)、附属医院、科研机构和直属单位实施领导和管理。

2001年1月,学校发文决定,撤销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党委和行政建制,两校区的职能部门进行实质性归并,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原医学院所属的各学院、附属医院及放射医学研究所由学校直接管理;成立枫林校区管理委员会,承担上传下达和协调职能。7月,学校宣布撤销基础医学院、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建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主要承担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和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等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的教育教学任务,负有组织协调基础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和学科建设的职能。[3]

2002年4月,学校根据原上海医科大学校友的建议,决定将“复旦大学医学院”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12年,各医学院系所重新整合,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上海医学院”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统筹领导基础医学院(恢复成立)、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统筹管理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术事务。[4]

2013年,恢复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建制。

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医学院党工委)成立。[5]

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2办学情况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下设4个专业学院、4个科研院所(临床医学院处于筹建当中),有直属院系所9个,设有本科专业9个,附属医院16所(含筹)。[5][6]

院系所设置
基础医学院[7]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实验动物科学部 脑科学研究院 放射医学研究所 生物医学研究院
本科专业
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

高职专业
护理[5]

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5]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学院有3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设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肾病)、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眼科学、妇产科学、药剂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耳鼻咽喉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一级博士、硕士授予点 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学科评估

根据教育部2017年第四次学科排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科评估如下: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1001基础医学 A 2%~5%
1002临床医学 A 2%~5%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A- 5%~10%
1006中西医结合 A- 5%~10%
1007药学 A- 5%~10%
1011护理学 B 20%~30%
师资水平
截至2015年,学院有专任教师455人、专职科研人员97人,其中高级职称351人。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沈自尹、王正敏、葛均波、徐国良、杨雄里、樊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汤钊猷、陈灏珠、顾玉东、闻玉梅、周良辅),讲座教授8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5][8]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
医学导论 肿瘤学概论 药理学 妇产科学 法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
局部解剖学 预防医学 儿科学 健康评估 内科学 医学遗传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 带头人
细胞与分子医学教学团队 左 伋
儿科学教学团队 桂永浩
预防医学骨干课程教学团队[9] 姜庆五
教学成果
“十一五”规划教材 38本

“十一五”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3本

“十二五”首批规划教材 17本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6篇

(截至2014年)

合作交流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截至2014年,上海医学院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杜克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麦迪逊肿瘤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瑞典Umea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院际关系,双向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学者相互访问交流,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开展在读医学生的互换实习等活动。

3科学研究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5]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医学神经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
糖复合物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抗生素临床药理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手功能重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技术评估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病毒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听觉医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病毒性心脏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近视眼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新生儿疾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

周围神经显微外科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技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器官移植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视觉损害与重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乳腺肿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出生缺陷防治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老年医学临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科研奖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领衔的“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山医院董健教授领衔的“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0]

2013年底中华医学奖
序号 等级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二等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处理及预测指标研究 黄国英 附属儿科医院
2 二等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保护新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孙兴怀 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3 三等 硫化氢多靶点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受体”的发现 朱依纯 基础医学院
4 三等 结核菌持留与潜伏感染的机制及临床诊治 张文宏 附属华山医院
5 三等 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规范化诊断治疗 郑珊 附属儿科医院
6 卫生政策奖 —— 郝模 公共卫生学院
开创性成果
黄家泗教授在中山医院创建胸外科

沈克非教授完成国内首例开颅手术

石美鑫教授研制成功第一台国产人工心肺机

崔之义教授在世界上首创真丝血管成功

杨东岳教授在世界上首创足趾移植拇指成功

汤钊猷教授提出小肝癌早诊早治新概念

黄鹤年教授完成世界首创新喉再造术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11]
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创建于1927年,原名"国立上海医学院图书馆",1959年改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图书馆",1985年5月易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改成现名"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

复旦医科图书馆藏书刊40余万册,重点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领域的中英文书刊。校园网用户通过复旦医科图书馆主页可检索访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Knowledge、EMBase、Proquest、OVID医学全文数据库、EBSCO的Academic Search Elite、Elsevier的ScienceDirect、Kluwer等200多种数据库。学术资源门户MetaLib/SFX提供跨库检索和电子期刊全文查询链接。

复旦医科图书馆是中国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协会副主任委员馆,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协作网华东地区中心馆,是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和副理事长馆,是CALIS医学中心主要成员馆。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医学版)》: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性核心期刊。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主任委员王正敏,主编孙兴怀、迟放鲁。已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技术类期刊,主编桂永浩。杂志为双月刊,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主编蒋雨平。是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名誉主编陈星荣,主编沈天真。该刊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编辑部日常工作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负责。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

《中华手外科杂志》:主编顾玉东,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手外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主编杨秉辉。该刊系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

《中国癌症杂志》:主编沈镇宙。该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肿瘤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4学校文化编辑
院徽
上海医学院院徽由上海医科大学原校徽演化而来,图案由盾牌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组合而成。蛇杖为医学传统象征,盾牌有上下两部,分别为字母M及U,在组成盾牌象征捍卫健康、保卫生命的同时又与图案中间S形蛇身结合为上海医学院的英文缩写。

院徽
院徽

院训
正谊明道。[12]

(出自“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传》)

院庆日
1927年10月27日是上医的建校日,故而每年的10月27日是上医的校庆日。

院歌
《上海医学院院歌》[13]

词:黄炎培

曲:徐希一

人生意义何在乎?

为人群服务;

服务价值何在乎?

为人群灭除痛苦。

可喜!可喜!

中国医学泰斗,老院长--颜福庆教授
中国医学泰斗,老院长--颜福庆教授
病日新兮,医亦日进;

可惧!可惧!

医日新兮,病亦日进。

噫,其何以完我医家责任?!

歇浦兮汤汤,古塔兮朝阳;

院之旗兮飘扬,院之宇兮辉煌!

勖哉诸君,利何有?功何有?

其有此亚东几千万人托命之场!

5学院领导编辑
现任领导
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14]

副院长:袁正宏、汪 玲、包志宏、夏景林

历任领导
校(院)长
姓名 任职时间
颜福庆 1927.07~1940.12
朱恒璧 1941.01~1949.07
宫乃泉 1949.08~1953.12
林枫(代理) 1953.12~1954.10
陈同生 1955.06~ *
石美鑫 1978.08~1984.06
徐丰彦(顾问) 1978.08~1984.06
张镜如 1984.06~1988.09
石美鑫(顾问) 1984.06~1988.09
汤钊猷 1988.09~1993.11
姚 泰 1994.01~2000.04
(注:1949年8月至1951年12月为临时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1985年5月前为院长,后为校长;“*”,因“文化大革命”无任期终止日期。)

参考资料:
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 [引用日期2016-07-23]
2.
历史上的今天: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2019-02-21]
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事:2000.4—2012.9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引用日期2019-01-27]
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9-01-25]
5.
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4-05-01]
6.
院所设置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5-03-30]
7.
基础医学院

复旦大学 [引用日期2015-03-30]
8.
院士风采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引用日期2015-03-31]
9.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5-03-30]
10.
我校2个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复旦大学 [引用日期2015-03-31]
11.
馆藏情况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学馆 [引用日期2015-03-30]
12.
刁承湘,季为群. 《上海医科大学志》.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1.

13.
复旦大学老校歌

新浪教育 [引用日期2015-03-31]
14.
金力出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澎湃 [引用日期2020-09-12]
词条标签:
高等学校分校 中国高校 公办高校 研究生院高校 211高校 985高校 医药类高校 教育部隶属高校

==视频==
===上海医学院生理学—内分泌1上传于 2015-09-04===
{{#ev:youku| XMTMyNzIyMzM1Mg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 04(免费)上传于 2011-12-18===
{{#ev:youku| XMzMzNTQ0NDY0 }}
===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泌尿1上传于 2015-09-04===
{{#ev:youku| XMTMyNzIzMTc5Ng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 61(免费)上传于 2011-12-18===
{{#ev:youku| XMzMzNTQ5NzI0 }}
===上海医学院生理学—细胞1上传于 2015-09-04===
{{#ev:youku|XMTMyNzIxNTUyNA }}

==参考来源==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