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镕基

增加 5,083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段落-最大争议:是改革败家子还是改革大家商鞅?
2000年3月,朱镕基在总理记者会上曾说:“我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限的,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足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悉数捐出稿费创建实事助学基金会,正是证明了朱总理言行一致的伟人风范!<ref>[https://new.qq.com/cmsn/20141029/20141029046246 慈善家朱镕基,你听说过吗?],腾讯网,2019-01-05</ref><br> ==最大争议:是改革败家子还是改革大家商鞅?==[[File:当选总理时的誓言.jpg|缩略图|当选总理时的誓言[http://img4.imgtn.bdimg.com/it/u=53240749,1989654812&fm=214&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9%95%95%E5%9F%BA&step_word=&hs=0&pn=152&spn=0&di=920646624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53240749%2C1989654812&os=3615076285%2C1908634961&simid=90429072%2C658189035&adpicid=0&lpn=0&ln=1915&fr=&fmq=1546698608929_R&fm=index&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orld.hebnews.cn%2Fattachement%2Fjpg%2Fsite2%2F20110302%2F001aa0c635e90ed77ab84c.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56s1_z%26e3Bijkgjof_z%26e3BvgAzdH3Fda88-anAzdH3FadAzdH3Fv5gpjgp_8mbldnd_8d_z%26e3Bip4&gsm=78&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在朱镕基当政期间,对国企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千上万的国企职工下岗,有人甚至写“万言书”控诉朱镕基为国有经济的“败家子”。事实果真如此么? 在朱镕基当政之前,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放权让利和推行承包制为改革的主要手段,至1992年6月,国务院还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然而,这些试图绕开产权清晰而展开的种种放权性措施,都被证明是极其失败的。进入1995年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营企业的亏损面超过40%,企业负债率平均高达78.9%,与10年前相比,资产增长了4.1倍,债务则增长8.6倍。 朱镕基很快放弃了沿袭了十多年的思路。他认定国家已经无力照顾数以十万计的“亲生儿子”们,必须有所放弃。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宣布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所谓放小,就是将那些经营业绩不好、非关支柱的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以“关停并转”为名,向民间出售,若无人要,则予以破产。所谓抓大,就是模仿日韩的大公司模式,选择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金融信贷政策上予以扶持,通过“实业-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使之迅速壮大。之后,又开始实行了被称为“国退民进”策略的国有资产重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只是基层农民及产业工人付出了最大的代价。 朱镕基在1994年和1998年的两次精彩表现,让他成为上世纪末最后几年里全球最引人瞩目的政治家和经济治理大师。在之后的2001年,他又通过艰难的谈判,率领中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组织(即日后的WTO)。在他的治理下,中国创造了连续十二年没有爆发通货膨胀、年均GDP增长高达9%的经济奇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长期低于3%(在1998年到2001年期间,CPI分别为-0.6%、-1.3%、0.8%和0.7%)。这段时期堪称当代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黄金时间”,也是自1870年代洋务运动之后,国民财富积聚最多的“大国崛起”年代,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三。 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盈利模式、制造业格局、地方财政收入模式以及国民财富分配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戏剧性的重大转变。 直至今日,所有的经济特征仍未跳出朱镕基当年布下的“变革之局”。1994年之后的重新集权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关于国家能力建设的制度改革,中央政府重新获得了经济的主导权,并通过灵活的货币、信贷和产业政策,将之牢牢握于手中。 朱镕基的经济思想很难笼统地用“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来定义,事实上,他遭到过来自保守派及自由派两个方面的猛烈夹击。1996年12月,朱镕基观看话剧《商鞅》,当演至商鞅被车裂而死时,他“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这是一个很有历史寓意的场景。更准确地说,朱镕基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自由派,他确乎是一位倾力重塑中央权威的经济集权主义者,在中国历史上,堪与之相比较的正是那些才华超众、褒贬不一的集权主义大师们——从[[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到[[宋子文]]。也许很多年后,人们仍然会为如何评价朱镕基而争论不休。<ref>[http://www.sohu.com/a/118175445_465207 我们今天如何评价朱镕基?],搜狐网,2019-01-05</ref><br>
==参考文献==
{{reflist}}
3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