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亚西尔·阿拉法特

增加 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阿拉法特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权利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93年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而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 人物 = 生平==
1929年8月,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少年时期曾参加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活动,担任过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领导人[[阿卜杜勒·卡法尔·侯赛尼]]的私人秘书。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病医治无效,在[[法国贝尔西军医院]]病逝,享年75岁。<ref name="凤凰青岛">{{cite web |url=http://qd.ifeng.com/xinwenzaobanche/detail_2012_11/28/449550_1.shtml |title=阿拉法特尸骨样品转交三国专家 化验结果何时出仍未知| accessdate=2019-08-04}}</ref>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1973年,“十月战争”后,阿拉伯国家谋求通过和谈解决阿以冲突的势头明显发展,为了争取国际上更多的支持和同情,阿拉法特改变了法塔赫武装斗争的立场,加强了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斗争。他提出了以色列[[撤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在这里建立一个“世俗民主国家”的小型巴勒斯坦的主张。<ref name="豆丁网">{{cite web |url=https://www.docin.com/p-579840051.html |title=阿以冲突的根源与本质| accessdate=2019-08-04}}</ref>
2000年4月15日-16日,应阿拉法特总统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巴勒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勒斯坦,江主席与阿拉法特总统举行了会谈;同年8月,阿拉法特访华。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访华,这是他对中国进行的第14次访问,江泽民主席称他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一面旗帜。<ref name="南方新闻">{{cite web |url=http://news.southcn.com/international/zhuanti/absvisit/zb/200505160737.htm |title=巴勒斯坦同我国的关系| accessdate=2019-08-04}}</ref>
= 人物 = 荣誉==
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阿拉法特“[[博瓦尼和平奖]]”。
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ref name="央广网">{{cite web |url=http://www.cnr.cn/kby/tf/201207/t20120705_510118137.html |title=阿拉法特死亡之谜| accessdate=2019-08-04}}</ref>
==轶事典故==
===方格头巾===
阿拉法特经常生活在巴勒斯坦农民中间,效仿当地的农民戴方格头巾。他对这种头巾有专门的解释。他说,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农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城市中的居民。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他一直戴这种头巾与借以显示他的独特风格,也表达他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挚感情。
1995年7月24日,阿拉法特和苏哈的女儿[[扎赫瓦]]在巴黎诞生。
==人物评价==
阿拉法特是目前居住在加沙西岸及周边地区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支持的唯一的人物。(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评)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运动的象征。<ref name="国际在线">{{cite web |url=http://news.cri.cn/gb/3821/2004/11/11/381@357239.htm |title=布莱尔称赞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运动的象征| accessdate=2019-08-04}}</ref>(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评)
==后世纪念==
2007年11月月10日,阿拉法特纪念馆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落成。纪念馆内的灯塔高30米,塔顶的激光始终照射着阿拉法特的出生地耶路撒冷方向。<ref name="搜狐新闻">{{cite web |url=http://news.sohu.com/20071111/n253180673.shtml |title=访阿拉法特前保镖:阿翁是巴历史上最长的一章| accessdate=2019-08-04}}</ref>
==阿拉法特留下的待解之谜==
{{#ev:youku|XNDQ0MDAwNzY0|640|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