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茯苓

增加 83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improve|time=2019-12-30T13:40:48+00:00}}{{medical}}<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File:left">{| class="wikitable"|<center>''' 土茯 苓'''</center><img src="http://wp.3phk.com/wp-content/images/370_pic1苓7.jpg" width="220"><br> <small>|缩略图|[httphttps://wpwww.3phkbaidu.com/wps?wd=%E5%9C%9F%E8%8C%AF%E8%8B%93&ie=utf-content/images/370_pic1.jpg 8&tn=02049043_8_pg&ch=12 原圖鏈結土茯苓]] [http://wp.3phk.com/tufuling-25052017/ 圖片來自醫藥人]</small> |}</div>'''土茯苓''' 即是 ,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 光叶菝葜 (''Smilax glabra'' Roxb) [[ 干燥 ]]。墨西哥菝葜的根可被酿造成饮料。此植物 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 多生 山坡或林下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 部分只 選擇 选择 的根 莖,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後乾燥、入藥。土茯苓亦可鮮用,即是新鮮藥材切成薄塊後使用,香港山野也有種
==用途== 清熱解毒藥,可除濕利關節。==臨床應用==根莖含皂苷、鞣質、樹脂、琥珀酸、胡蘿蔔苷、棕櫚酸以及生物鹼、揮發油、澱粉等。雖然有說土茯苓具抗腫瘤作用,但研究發現土茯苓對大鼠膀胱腫瘤的發生無明顯抑制作用,而採用土茯苓水煎劑則具有拮抗急 和亞急性棉酚中毒功效。土茯苓在中醫應用上,可作治療梅毒之用,常以土茯苓為主,配合銀花、 味: 草;或配合蒼耳子 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籐、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服,治療梅毒及隱性梅毒,亦有用來治麻疹、急性細菌性痢疾及皮膚疾病。==清熱藥膳==綠豆土茯苓糖水材料:綠豆、土茯苓,紅糖適量。做法:綠豆及土茯苓洗淨,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功效:綠豆有解毒涼血及清熱作用,加土茯苓祛濕利水 使癤瘡加速愈復
三米土茯苓湯材料:柴魚 归经: 归肝 白茅根、茶樹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實、蜜棗、桂圓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雞)。做法:將材料與12碗水同煮,煲約個半小時便可。功效:薏米、土茯苓有助舒通血脈、降膽固醇、解毒消腫、祛濕通絡,日適合一家大小的溫和湯水 胃经
土茯苓粥材料:土茯苓、生米。用法:先用生米煮成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勻煮沸便可。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清熱 : 解毒, 除濕通絡。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適用於[[ 痛風除湿]] 的防治 ,通利关节 <ref>[http://wp.3phk.com/tufuling-25052017/土茯苓治瘡毒利關節],醫藥人,2017-05-25</ref>
== 其他土茯苓主治 ==土茯苓常用作清熱涼血,雖然原植物為光葉菝葜,但下列幾種同屬植物的根莖在少數地區亦有作土茯苓使用:
暗色菝葜 ── 產四川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 又稱白土苓或暗色土茯苓 痈肿 功效亦相似。無刺菝葜 ── 其根莖在西藏作土茯苓用 瘰疬 在雲南則是另一種中藥材紅萆薢。防己葉菝葜 ── 產西藏 疥癣
用法用量: 15~60g。<ref>[https://www.baidu.com/s?wd=%E5%9C%9F%E8%8C%AF%E8%8B%93&ie= 注意事項utf-8&tn=02049043_8_pg&ch=*[[本草從新]]指 12 土茯苓 :「肝腎陰虧者勿服。」而[[本草綱目]]亦指「服時忌茶」。*香港除了藥材舖有售中藥材飲片土茯苓外,街市也有新鮮土茯苓售賣,據說藥性更佳,不過來源地不詳,消費者宜小心。*土茯苓無毒,夏天清熱利水無妨,但亦要注意用量,尤其肝腎欠佳的人,更需注意不能當茶喝。</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使用注意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肝肾阴亏者慎服。 == 相关配伍 == 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 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 治梅毒,淋病: 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 == 炮制方法 ==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 生理特性 == 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500px,宽1.2~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 产地 ==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地。 == 相关论述 == * 《本草汇编》: “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 《本草纲目》: “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 《本草正义》: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 《本草拾遗》: “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 《本草图经》: “敷疮毒。” * 《滇南本草》: “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 《本草纲目》: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 《生草药性备要》: “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 《本草再新》: “祛湿热,利筋骨。”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 學總論学总论]]{{reflist}} [[Category:418 414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中药学]]
2,0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