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风

增加 4,9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Writer
| name = 胡风
| image = [[File: 胡风.jpg|缩略图]]| imagesize = 200px
| caption =
| pseudonym = 胡风
| birthname = 张光人
| birthdate = {{Birth date|1902|11|2| }}
| birthplace = {{QING}}[[湖北省]][[蕲春县]]
| death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85|6|8|1902|11|2| }}
| deathplace = {{PRC}}[[北京市]]
| occupation = [[文艺理论家]]、[[评论家]]、[[诗人]]
| period = 1926年-1955年
}}
<big>'''胡风''' </big> 胡风<ref>[http://history.sina.com.cn/bk/lszh/2014-03-30/174986114.shtml 胡风:悲剧命运很早就露出了端倪],东方网,2014-03-30</ref> ({{bd|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catIdx=H胡}}),[[湖北]][[蕲春]]人,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七月派]]诗人,中国[[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 左翼作家 盟]]宣传部部长,与[[鲁迅]]甚有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其文艺思想与主政者不和而遭到整肃,并掀起一场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运动  1920年起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1933年被驱逐出境。1934年与青年作家[[梅志]]结婚。 1949年起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写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等。1953-1954年,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生平==
===早年===
     因家中贫寒,11岁才上学。1922年入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曾与[[巴金]]等人同学,加入中国共青团。1925年下半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1926年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未转团组织关系。     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风潮中,胡风于1926年回到湖北家乡参加打倒民国军阀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从鄂东家乡逃到武汉,正逢汪精卫主持武汉国民政府“清党”,胡风对革命前途悲观,于1927年至1928年期间,先后在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部任干事、在江西剿共党,第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担任了28天科长,负责编辑湖北省党部机关刊物《武汉评论》、江西省党部机关报《国民日报》副刊,曾撰写《反共宣传大纲》等有反共内容的文章 。1980  1980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安部给胡风 平反时,认定胡风的这一段历史,属于政治历史问题,不应以历史反革命论罪 。1985  1985 年4月,公安部对胡风历史上的问题(关于胡自动退团问题;在国民党省党部任职;在剿共军任反动职务;写“反共宣传大纲”等)又进一步复查,经研究并请示中央书记处同意,认为胡申诉的五个历史问题,有的仍然证据不足,如“撰写反共宣传大纲”仅一人检举,胡一直否认。
  
   胡风于1929年赴日庆应大学英文科留学,加入日本普罗科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会,并在日本刊物《艺术学研究》和《普罗文学讲座》上介绍过中国左翼革命文学。加入了日本共产党、反帝同盟和日本左翼作家组织,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之一。由于胡风在留日中国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参加反战(918事变)活动,1933年3月被日本政治警察机关特高科密捕,6月被驱逐回国。
===进入左联===
1933年回上海参加左翼文艺运动,曾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
1935年,编辑秘密丛刊《[[木屑文丛]]》发表小说,反映[[中 產黨 产党 地|苏区]]斗争,并且介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1936年初,合作编辑《[[海燕]]》,翻译反映[[朝鲜]]、[[台湾]]人民反殖民抗争的短篇小说集《[[山灵]]》,收录[[台湾]]左翼作家用[[日本语]]创作的小说,如[[杨逵]]《[[送报伕]]》、[[吕赫若]]《[[牛车]]》等,是世界汉译日本语[[台湾文学]]的第1人。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抗战]]爆发后,胡风在上海编辑《[[七月 (杂志)|七月]]》文学周刊,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丛书。 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兼任[[复旦大学]]教授,着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文艺批评论文集《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译文集《人与文学》
1936 1941 合作编辑《[[ 海燕皖南事变]] 》,翻译反映[[朝鲜]]、[[台湾]]人民反殖民抗争的短篇小说集 后他编辑出版了文学杂志 《[[ 山灵希望 (杂志)|希望]]》, 收錄[[台灣]]左翼作家用[[日本語]]創作的小說,如[[楊逵]] 其间着有文艺批评论文集 [[送報伕]] 为了明天 、[[呂赫若]] [[牛車]] 论现实主义的路 》等 ,是世界漢譯日本語[[台灣文學]]的第1人
1937 1949 [[中 國抗日戰爭|抗战华人民共和国]] 爆发 建国 ,胡风在上海编辑《,1949年起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七月 (雜誌)|七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着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 和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 学周刊 短记《从源头到洪流》 出版了《七月 丛》和 七月文丛 为了朝鲜·为了人类 丛书
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文艺批评论文集《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译文集《人与文学》。==冤案事件==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编辑出版了文学杂志《[[希望 (雜誌)|希望]]》,其间著有文艺批评论文集《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起因===
1949年,[[ 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体及 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49年起任[[中国 外作家作品、“五四”新 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运动 国作家协会]] 出现的 论问题等,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第 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对胡风的 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抒情 些理论主张, 诗《 期内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展 过批评,发生过论争,胡风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 一份30万字的长篇报告,即《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 ,就文艺问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他在报告中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文化没有建筑在毛泽东和党的原则的基础上,毛泽东 党的指示被少数几个文化官员歪曲了。他批评这些官员迫使作家只深入工农兵的生活, 集《 作前要先学马列主义,只能用民族形式,只强调“光明面”,忽视落后面 新人物在一起》 阴暗面。他断言,这样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他还建议,作家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自己 而不是让官员们改造自己。他还主张由作家自己组织编辑七八种 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 长诗《 取代 了朝鲜·为了人类》 数甚少的官方杂志,以提倡多样性
=== 遭到批判经过===
  胡风虽然 1952年6月8日,在与其有矛盾的时任文化部长周扬的指示下,《人民日报》转舒芜文章《从头学习〈 政治 延安文艺座谈会 拥护中共 的讲话〉》 编者按中指出胡风的 文艺 理论 思想“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个人 张上多次与中共在 义的文艺思想”。1953年《 文艺 界领导人(如[[周扬 (学者)|周扬]]) 报》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文章到公开批判胡风 观点相冲突 《意见书》 从1945年起 虽然政治斗争的气氛愈来愈浓厚 但毕竟还是局限于思想理论 文艺 范围,还是以理论武器对 理论 多次受到 对象的 性情直率 而且一些负责同志 文章对 胡风 则也毫不客气 政治上的表现是肯定 做反批评     1951年起 1955年1月20日 一些人写信给《文艺报》编辑 中央宣传 ,要求再次 向中央提交开展 胡风 文艺 思想 。1952年初,《〈文艺 〉通讯员内部通报》陆续刊登了这些来信 告。26日 从此拉开运动序幕。1955年1月中共 中央批 《关于 的报告,并指出,胡风“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在长时期内进行着反党反人民的斗争,对一部分作家和读者发生欺骗作用,因此必须加以彻底批判”。从2月开始,各地纷纷召开文艺界人士、高校师生座谈会、讨论会, 开展 批判 胡风思想的 批判。《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 。2月 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主席团扩大会议决定对 也多次举行活动,批判 胡风 文艺 思想 进行全面批判。4  1955年5 月13日, 胡风旧友[[舒芜]]在 [[ 人民日报]] 发表 抨击文章 关于 胡风 文艺思想 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编者按语指出:“胡风和他领导的 反党反人民的 实质》 文艺集团是怎样老早就敌对、仇视和痛恨中国共产党和非党的进步作家。”于是 同时还交出了在1940年代与 胡风 的私 通信。5月13日至6月10日[[毛泽东]]发 被打成“反党集团”,全国立即掀 批判[[ 声讨“ 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风反党集团”的 运动  1955年5月18日 认为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将胡风逮捕。梅志( 胡风 反对《[[在延安 夫人)也同时被捕。5月25日,全国 艺座谈 联主席团和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 议通过决议,开除胡风 讲话]]》 中国作协会籍 因此令 撤销他的作协理事、文联委员和 《人民 日报 文学 在5月13日至6月10日发表《关于[[ 编委的职务。 6月份开始,全国展开揭露、批判、清查“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共三批 ”运动。使2100余人受到牵连,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离审查,73人被停职反省。胡风本人于196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969年又加判为无期徒刑,从而造成一起重大冤假错案。 胡风在狱中绝食 并亲自写编 要求举行记 招待会、要求 。在此期间 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 《人民日报》还 但是 每天 当时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平反== === 一次平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 版用五分之二 中全会 上甚至 后,中共中央对这桩错案进行了彻底的纠正,为胡风等人恢复了名誉。胡风1979年获释,此后,曾任 幅整版 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 1985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 1980年9月22日 刊登声讨 “文革”后复出仍为 章、读者 艺界领导人的周扬,来看望胡风,并带 中央文件,对“胡风反革命集团”予以平反,而对诸如“胡风的文艺思想 漫画鼓 主张有许多是错误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胡风等少数同志的结合带有小集团性质,进行过抵制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损害革命文艺界团结的宗派活 声势。 ”;还有 胡风 随后被判为[[ 在20年代担任所谓“反动职务”,写过“反共文章”,“进行 反革命]],并 宣传鼓动”等政治历史“问题”则予以保留。对 同年5月18日 这些 捕。同 保留的莫须有的论断,胡风自然不能接受,当 还涉及2100多人 他没有在平反文件上签字。1980年9月29日 逮捕其中92人 中共中央发出76号文件 正式定为 指出: 胡风反革命集团 ’一案,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将有错误言论、宗派活动的一些同志定为反革命 分子 、反革命集团的错案。中央决定,予以平反。 的78  ===第二次平反=== 胡在北京逝世后,由于胡风家 对文化部拟定的悼词表示异议,追悼会不得不无限期推延,而胡风遗体也不得不冷藏在友谊医院太平间里等待。 次年1月初 骨干23人 胡风治丧委员会终于发出讣告,此时距胡风逝世已七个月。追悼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主持。文化部部长朱穆之致悼词,悼词中对胡风给予充分肯定。——这便是胡案1986年的第二次平反,仍未彻底的平反 。  ===第三次平反=== 1988年6月18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为 胡风 入狱十 同志进一步平反的补充通知》,对1980 后被正 平反文件中保留的、指责胡风将关于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 判刑14 、题材等五个问题,说成是“五把刀子”,予以撤消。对1980 平反文件中保留的、严厉指责胡风和一些人的结合带有小集团性质 后[[ 进行过抵制党对 艺工作的领导,损害 ]] 命文艺界团结的宗派活动,予以撤消。对1980年平反文件中保留的、指责胡风的文艺思想和主张有许多是错误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予以撤消。 这便是胡案1988年的第三次平反。至此,胡案历 期重判为无期徒刑 八年,先后三次才从政治上、历史上、文艺思想及文学活动上,获得全面彻底的平反
===平反及去世===
1979年获释,1980年、1986年、1988年,经历三次平反过程,才彻底平反。其间曾出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在彻底平反前的1985年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家人==
妻子[[梅志]],原名屠玘华,作家。儿子[[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农村问题研究专家。
== 作品及 作 ==在中国文坛是一位创作颇丰、活跃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的理论涉及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戏剧、电影、儿童文学、小品文等,其文学理论 述辑成三卷本《胡风评论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胡风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学理论研究, 有《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文艺批评论文集《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 乱里面》、《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散文集《人环二记》,译文集《人与文学》,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等。
1,2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