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增加 20 位元組, 5 年前
文本替换 - 替换“zh-tw”为“zh-hant”
=== 誕生 ===
1980年代的臺灣棒壇開始出現危機:[[三級棒球]]式微,「[[三冠王 (棒球)|三冠王]]」威風不再,學生棒球隊質量急遽下跌;甲組成棒賽觀眾稀少,甲組成棒社會球隊陸續解散,優秀成棒球員也相繼出走國外。[[臺灣]][[社會]]對[[棒球]]運動的本質及技術層面的了解不深,加上[[棒球]]為[[臺灣]]相當熱門的運動項目,為順應時代潮流,在當時[[兄弟大飯店]]董事長[[洪騰勝]]促成之下,1987年12月31日「職棒推動委員會」成立,由時任[[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理事長[[唐盼盼]]兼任主任委員。半年後,在研究參考各項資訊、徵詢各方意見之後,委員會訂定了臺灣的職棒大致的發展方向,並開始著手籌組球團、訂定規章、解決場地問題和培養裁判人才、建立[[裁判]]制度等實際工作。1989年10月23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正式成立,[[味全]]、[[統一企業|統一]]、[[三商企業|三商]]、[[兄弟大飯店|兄弟]]成為第一批投身職棒球團經營的四個[[企業]]。1990年3月17日[[臺灣棒球史]]上的首季職棒聯賽開打<ref name="1stplayrecord">{{cite web|title=中華職棒大聯盟成績看板|language=zh-twhant|url=http://www.cpbl.com.tw/GResult/Result.aspx?Gameno=01&pbyear=1990&Game=1|publisher=中華職棒|accessdate=2012-07-03|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03301/http://www.cpbl.com.tw/GResult/Result.aspx?Gameno=01&pbyear=1990&Game=1|archivedate=2015-04-02}}</ref> ,由旅日棒球名將[[王貞治]]主持開球儀式,紅葉余宏開參加開幕典禮,[[台視主頻|台視]]、[[NHK BS1]]實況轉播<ref>中華職棒元年 今天揭開序幕,《民生報》1990-03-17</ref>,臺灣的棒球新紀元-「職棒元年」就此揭開序幕(首戰由統一獅出戰兄弟象,最後獅隊以4:3獲勝)。
===全盛時期===
中華職棒開打後,從職棒元年到職棒八年之間,臺灣棒球運動呈現不同的景象:球員的待遇提高,改善了生活,也增加他們的動力;球員的社會地位提升;棒球熱潮再度蔓延全臺灣,至1997年(職棒8年)時觀眾人數已經突破千萬人次<ref name="10millionpeople">{{cite web|author=李一中|title=中華職棒突破千萬|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92978|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1997-08-28|accessdate=2012-07-03}}</ref> ;老舊球場獲得整建,新球場亦慢慢增建。
除了創始時的四隊外,後來又陸續有[[中國時報]]、[[俊國建設]]、[[興農]]、[[和信集團]]等企業加入職棒球團的經營。也因棒球風氣興盛,各級棒球隊的數目也不斷增加,棒、[[壘球]]運動大為流行。球迷在球場上加油的道具和手法,也形成了另一股獨特的造勢文化,不論是加油棒、戰歌、彩帶、仙女棒、波浪舞,都是現在各種運動、各類聚會時的必然造勢方式,棒球儼然已成為台灣熱情、活潑的休閒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衰退===
{{main|1996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
1997年(職棒8年)中爆發的球員簽賭、放水打假球事件,導致職棒環境陷入嚴重低潮,球迷對職棒球賽的不信任造成球迷人數急遽下滑,連帶也使得因為看好職棒市場,在電視轉播權紛爭後由年代電視主催成立的臺灣第二個職棒聯盟——[[台灣職棒大聯盟|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一成立就面臨職棒景況最低迷的時期<ref name="TML">{{cite web|url=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1474&subjectid=2989|title=台灣大聯盟的成立與兩聯盟惡性競爭|work=歷史文化學習網 |language=zh-twhant}}{{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先是簽賭案中涉案最深的[[時報鷹]]隊宣佈解散<ref name="時報鷹解散">{{cite web|title=解散!時報鷹飛進歷史|author=林以君|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05042|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1998-09-16|accessdate=2013-04-03}}</ref>,接著[[三商虎]]隊、[[味全龍]]隊亦先後宣佈解散<ref name="三商虎解散">{{cite web|title=職棒三商虎 宣佈解散|author=林以君、李國彥|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15983|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1999-11-09|accessdate=2013-04-03}}</ref><ref name="味全龍解散">{{cite web|title=味全龍沒了|author=李國彥|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16933|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1999-12-14|accessdate=2013-04-03}}</ref>,中華職棒從七支球隊頓時減少為四支球隊。台灣大聯盟的成立雖然讓球員的合約問題浮上檯面,也讓兩聯盟在相互競爭下開始展開職棒環境的改革,但終究難敵互相惡性競爭與涉及簽賭案造成的致命傷害。
===重振===
===新紀元===
2003年1月13日(職棒14年)兩職棒聯盟簽署合併協議書,那魯灣公司同意解散[[台灣大聯盟]],並將其所屬的四支球隊精簡為兩支球隊—[[誠泰太陽|太陽隊]]([[誠泰COBRAS]]前身)與[[Lamigo桃猿|金剛隊]]([[La New熊]]前身),合併亦更名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ref name="聯盟合併">{{cite web|title=職棒今合併 6 隊共組中華大聯盟|author=林以君|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41296|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2003-01-13|accessdate=2013-04-06}}</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nownews.com/2003/01/13/10889-1399666.htm|title=職棒合併/簽定協議書 職棒重回單一聯盟|language=zh-twhant|author=楊逸民|publisher=[[NOWnews]]|date=2003-01-13|accessdate=2013-04-06}}</ref>中華職棒十四年(2003年)3月1日,中華職棒大聯盟開幕戰在臺北[[天母棒球場]]正式開打,展開職棒新紀元。<ref name="2003年合併開幕賽">{{cite web|title=阿扁 見證臺灣棒運復興|author=林以君|language=zh-twhant|url=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42163|work=中華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publisher=[[聯合報]]|date=2003-03-02|accessdate=2013-04-10}}</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nownews.com/2003/02/28/10883-1419083.htm|title=中華大聯盟/1日開幕戰門票售馨 票房逾二百五十萬|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NOWnews]]|date=2003-02-28|accessdate=2013-04-10}}</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