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常遇

增加 1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 徐常遇(公元十七世纪)字二勳,号五山老人,扬州人,生于康熙年间。精音律,为广陵派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辑有《澄鉴堂琴谱》。 <p style="text-indent:2em;"> 徐常遇 弹琴 近于虞山派,但有中正跌宕之风 ,创立广陵琴派。他对传统琴曲的态度非常慎重。对于古曲的删节,他提出大曲过于冗长,可以删汰而成曲,但删节者必须“能识作者之旨”才行。他提出“古曲设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的见解。原因是若删得不好,“如古玩字画之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但若增得不恰当,就象清水进了污垢,“无还原之日矣”。他甚至认为“即使加得极佳,终非古人本来所有”。 然而,他的这种思想被广陵派的发展所打破。后来的广陵派在琴曲加工和发展上的成就和特点,非徐常遇最初所能预料。 他 弹琴的风格近于 虞山派 ,是广陵派的首创者。广陵派后来对于传统琴曲的加工、发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当时对待传统琴曲却非常慎重。他对" 古琴曲传至今日,大都经人删改"的情况,提出了" 古曲设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的原则。他认为如果" 大曲过于冗长重沓"是允许"大加删汰而成曲者。"他举出《 羽化登仙》删为《 岳阳三醉》, 《汉宫秋月》删为 《汉宫秋》,《 渔歌》删为《 醉渔唱晚》的例子说:删改者必须"能识作者之旨 可。" 坚决反对"无知妄人,谬为妄删。"他认为删比增好一些,理由是删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画之有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可是增添得不恰当,就象一碗清水加进了污浊,再也"无还原之日矣" 。甚至认为" 即使加得极佳,终非古人本来所有"(《二香琴谱》) 。他这样过分强调"古人本来所有",其实是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创造,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以后 他的这种思想被 广陵派 发展 所打破。后来的广陵派在琴曲 加工 传统琴曲 和发展上 作法 成就和特点 实际是否定了他这 非徐常遇最初所能预料。<p style="text-indent:2em;">徐常遇 看法 生与琴为伍,平生弟子极多   他编 从其学琴者有徐常遇的三个儿子徐祜(著 有《 雍门 琴谱 指法 》, 公元1702年初刻于响山堂,以后又重刻于澄 曾参与 定《微言秘旨订》)、徐襸、徐袆和其侄孙徐锦 堂, 经他三个儿子 校勘成书,就是现存的 还有释普照、长白唐公、马士俊(著有 澄鉴 琴香 堂琴谱》 )、孔毓、苏梅、许汝霖、徐秉义、甘应泰、梁镜、杨文言、范国禄、舒格、何金骧、李穣、方象璜、鲁鼐(著有《琴谱析微》)等人,就连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贵年羹尧、年希尧、陈梦雷等也拜在了他的门下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徐常遇的学生中,较有成就的是 他的 子徐祜 、徐袆和侄孙徐锦堂 字 周臣 及鲁鼐等 三子 祜、徐袆兄弟俩幼承家学 字晋臣。他俩人年轻时 曾去北京 报国寺 ,"拥 弦 琴台 角艺, 四座 因名 倒。"一时 师盛传" 都而被称为“ 江南二徐"。 ”, 康熙皇帝"闻其名,召见 两次在“ 春院 ”召见仍余兴未艾 祜、祎对鼓数曲"。弟兄三人中以 祎的成就最大 锦堂则专心授徒 他父亲的 日与沈江门、吴重光(吴重光再传吴文焕(著有《存古堂 书编辑出版,主要得力于他。《 扬州画舫录 中也说:"扬州琴学以 ))、王友衡、曹礼周)、江丽田、释宝月、 徐祥为最。" 吴灴(著 人以 唐诗:"一声之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赞美他的弹奏。徐祎的儿子 徐锦 《自远 ,继承了父亲的 谱》)、李廷敬、乔钟吴、张敦仁、吴官心(著有《吴官心谱》 ,并 给了 李光塽(著有《兰田馆琴谱》))等琴家讲求演习,为 广陵 派的 后继者 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鲁鼐传马兆辰(著有《卧云楼琴谱》)、申涵诚、鲁宗文、鲁宗鲁、蔡升元、傅王露、 胡开今、 马文灏、汪士鋐、王弘、陈瑨、史顺、 仕柏 观、汪鹤孙等人
==主要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 徐常遇编有《琴谱指法》,初刻于响山堂,以后又重刻于澄鉴堂,经他的三个儿子校勘而成《澄鉴堂琴谱》,是清代的重要琴著。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