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拜寺口双塔

增加 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拜寺口双塔</big> '''
|-
|<center><img src=httpshttp://t105b0988e595225.baiducdn.sohucs.com/itimages/u=136054137,3564090796&fm=175&s=79143ED10C02C54B48922D3A03005072&w=525&h=295&img20190526/d5ac238392a34aedb9806f0141103a63.JPEG jpe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baijiahaowww.baidusohu.com/sa/316620839_99958872?idsec=1590944228899501834 wd 来自 百度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拜寺口双塔</big> '''
'''中文名称''' :拜寺口双塔
''' 文学家其他名字''' : 赵壹百寺口、飞来塔
''' 年 代西夏国王''' : 汉代李元昊
''' 文学体裁所属城市''' : 宁夏银川市
|}
'''<big>拜寺口双塔</big>''',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 [[ 浮雕 ]] ,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这里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
== 地理位置 ==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拜寺口双塔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自银川乘车顺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约30分钟即可到达。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曾经组织对双塔进行重修。在这次重修当中,考古队员发现塔身多处造像和砖结构并不符合西夏时期的风格,根据周边其他经过修缮的塔的情况判断,该塔在元代和明代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塔身基本上已经不再是西夏当年初建的原物。此外,在这次重修中在两座塔塔顶的中心柱上发现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铭文,在对中心柱经过碳14测定之后确认均为西夏晚期所造。
== 折叠编辑本段 文物保护==
1988年,拜寺口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史料记载 ==
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明万历年间修宁夏《万历朔方新志》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在拜寺口就标有双塔。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修缮了塔刹,粉妆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明清时期,银川地区地震频繁,特别是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双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毁,可是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西夏建筑业的高超技术。1986年,国家组织力量对双塔进行了加固维修,有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中统宝钞",绢质"彩绘佛画"(唐卡)、"绢纸花", [[ 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木花瓶"和铜佛像等。双塔经维修后,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xxxx.html 文章标题,网站名称 日期] </ref>
== 相关视频 ==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