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醫學大學

增加 3,1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臺北醫學大學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TMU),簡稱北醫、北醫大、臺北醫大,是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醫學專門大學,於1960年創辦。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為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優久聯盟之一員。'''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TMU),簡稱北醫、北醫大、臺北醫大,是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醫學專門大學.
 
1959年6月奉行政院核准籌設,1960年6月奉教育部令准立案。
 
== 臺北醫學大學校史==
1960年6月1日,在[[胡水旺]]、[[徐千田]]兩位醫學博士,以及一批本省醫學界菁英籌組成立。<ref>[https://www.peoplenews.tw/news/8d9a4fdf-3a87-4940-88b6-18be4b0265d1 胡水旺台北醫學院創辦人(1911-2016) | 民報 ]</ref>
 
===創校前的第一階段===
事實上,[[杜聰明]]醫師於1953年卸下台大醫學院院長後,即尋求在台北市興建私人醫學院的可能性,當時本校創辦人之一胡水旺醫師擔任「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也積極參與其中,但最後因覓尋校地的不順利,拖了一年多,適逢高雄市陳啟川市長捐贈十三甲土地敦請杜聰明醫師南下,高雄醫學院便於1954年誕生。胡水旺醫師還受聘為高醫第一屆招生委員,曾參與高醫在台北武昌街的城隍廟所召開的第一屆招生籌備委員會與招生。
 
杜聰明醫師在台北創立醫學院的希望雖然沒有達成,胡水旺醫師認為相當可惜,遂於1958年3月14日,拜訪當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張其昀部長問及有無成立醫學院的必要性,胡水旺醫師遂拿出準備資料說明全省目前有三千多位醫師,唯有一千五百位有正式受過醫學院教育,且亦日漸凋零,所以急需培育人才,張部長聽完乃樂意協助。<ref>[http://history.tmu.edu.tw/files/11-1005-690.php   臺北醫學大學校史]</ref>
 
胡水旺等人遂於1958年4月24日正式發起在台北創立一所私立醫學院,並在7月獲得教育部申請准予籌設,此後,便在台北市漢口街一段七十號胡水旺醫師的耳鼻喉科醫院設立「私立台北醫學院籌備處」,並積極覓尋校地購置等事項。以上可以說是本校創校前的第一階段。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優久聯盟之一員==
臺北醫學大學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為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優久聯盟之一員。
 
==校區座落==
校區座落於吳興街250號,校內建築物有教研大樓、型態學大樓、醫檢大樓、口腔大樓、體育館、杏春樓、君蔚樓、教學大樓、醫學綜合大樓。
北醫醫療體系包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受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以BOT方式興建及經營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由閻雲校長領軍聯合國內外醫療菁英團隊的臺北癌症中心、以及與寧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簽署委託營運管理合約的寧波醫療中心。
 
==北醫大有六間附設醫院==
北醫大共有六間附設醫院,分別為: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及新國民醫院。
 
==附設醫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臺北醫學大學總校區旁。區域醫院級。
臺北癌症中心;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臺北醫學大學總校區旁,現設於北醫附設醫院內,獨立大樓興建中。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現座落於雙和醫院內。
 
==委託經營==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醫學中心級。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位於新北市中和區,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委託興建暨經營。準醫學中心級。
 
新國民醫院;位於桃園市中壢區,於2020.01.05正式交接,委託北醫大經營。地區醫院級。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寧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臺北醫學大學簽署委託營運管理合約。
 
==參考資料==
[[Category:大專院校]]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