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万神庙

增加 18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 万神庙.jpg|缩略图left"| <center>''' 万神庙|['''<br><img src="https://blackmomotaiwantour.twinfo/pantheonwp-romacontent/ 圖片來源]uploads/2012/12/%E7%BE%A9%E5%A4%A7%E5%88%A9%E6%99%AF%E9%BB%9E%E6%8E%A8%E8%96%A6%E8%90%AC%E7%A5%9E%E6%AE%BFP100062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2blog.wpxinmedia.com/img.blackmomo.twarticle/uploads/20170909225620_98.jpg 149364 連結]]片來自blog]</small> {{unreferenced|time=2019-08-16T08:16:05+00:00}} '''万神庙'''({{lang-it|Pantheon}}),又译'''万神殿'''、'''潘提翁神殿''',位于今[[意大利]][[罗马]],[[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lang|en|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历史 ==
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 由[[屋大维]]的副手[[玛尔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 “{{lang|la|M “M ·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结晶,对西方的建筑史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建筑师们就曾到此取经。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杰斐逊纪念堂]]、[[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以及[[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大礼堂]]。
== 相关条目參考文獻 ==* [[巴贝里尼家族]]{{reflist}}[[Category:740 745 歐洲史地總論義大利]]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