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绾

增加 3,11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 [[ 黄孔昭 ]] 之孙。祖籍福建莆田黄巷,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 [[ 黄岸公 ]] 之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少时求教于 [[ 谢铎 ]] ,刻苦治学,卓有所得。后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 ==人物生平== 明正德五年(1510)经友人引荐,结识王守仁,订终生共学之盟。任后军都督府都事。 明正德五年(1510)经友人引见,结识王守仁,称门人。次年,与闽南十才子、户部主事郑善夫结为知友。 不久因病归家,迁址江北新宅,于紫霄山樊川书院旧址办石龙书院,研究王守仁哲学。为捍卫"王学",经常与人辩论,王守仁说:"吾党之良,莫有及者。" 嘉靖元年(1522),任南京都察院经历。 嘉靖三年二月,连上二疏,赞同"议礼",四月,又与桂萼、张璁、黄宗明联名上疏争大礼。次年,何渊要嘉靖帝父母入太庙,被黄绾、黄宗明斥为荒谬。帝不悦,将黄绾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黄称病辞官。 嘉靖六年六月,帝念"议礼"之功,授黄为光禄寺少卿,升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参与编修肯定"议礼"的《明伦大典》。次年,升詹事锦衣佥事,南京礼部右侍郎。时王守仁率军平息广西田州八寨少数民族起义,殁于归途,遭桂萼诬陷。黄绾2次上疏辨冤,表示"今萼毁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将女嫁王之子王正亿,携至南京。 明嘉靖十二年(1533),郎中邹守益敢于直谏,得罪权臣,称病归去,吏部尚书汪熔弹劾黄绾与邹结党,调京降级。次年,山西大同兵变,黄绾力主安抚,受命急赴大同,逮首恶数十人,树木栅,设保甲,创社学,民心安定,还京增俸一级。 嘉靖十八年,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安南(越南)内乱,帝命黄绾为正使安抚,黄恐惧此行不测,称病不赴。次年,因奏请为父母谥赠,受帝怒责,降为礼部侍郎。 嘉靖二十年,以年老辞官归家,在石龙书院研究中国哲学,传播阳明心学,著书立说。 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卒,终年75岁。==基本资料=={|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width=15%|! width=35%|! width=15%|! width=35%||-| 中文名| <small>黄绾</small>| 出生地| <small>浙江黄岩</small>|-| 出生时间| <small>1477</small>| 字号| 字宗贤、叔贤 号久庵、石龙|-| 所处时代| <small>明代</small>|主要成就|<small>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small>|-| 职业| <small>官员</small>|去世时间| 1551年|-| 祖籍| <small>福建莆田</small>| 代表作|《明道编》《石龙集》《久庵文选》|} ==后世评价==黄绾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阳明殁后,黄绾上疏表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王学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绾还收留阳明先生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可见绾对阳明先生之尊敬和对王学之推崇至极。 绾著有《明道编》12卷、《石龙集》30卷、《久庵文选》16卷、《庙制考义》2卷,以及《中庸古今注》、《思古堂笔记》、《石龙奏议》、《云中疏稿》,还有易经、诗经等著作。《明道编》为中国哲学名著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