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顾冈

增加 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简介 ==
顾冈字次凤,下涝人。时为乡居读书的布衣。高宗 [[ 绍兴 ]] 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 [[ 刘大中 ]] 一向反对和议, [[ 兵部侍郎 ]] 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上书弹劾刘大中"不孝"。
== 人物生涯 ==
《上萧侍郎书》以引用古语开端:"冈闻:君子之爱人以忠厚,小人之爱人以姑息。"申明写信动机,接着便单刀直入进行剖析:"今夷狄不足忧,朋党最可畏",并进-步指出:"此风炎炎,渐不可遏;欲冀中兴之功,正却步而求前;欲信讲和之约,正抱虎而熟寐。三尺童子,尚知扼腕;有识之士,得不寒心?"从而具体陈述了秦(桧)赵(鼎)两党倾轧情状,痛斥当朝者(指秦桧)不以"进贤退不肖"为重,而着意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至堂堂社稷,反为诸公快意之地"。并举出赵(鼎)、胡(铨)、张(九成)汪(应辰)等正人的受贬斥,王(次翁)、黄(潜善)等小人的被擢用为证,大声疾呼:"天下耳目,岂可欺掩!"他希望萧振能顾惜令名,克尽职责:"曩侍郎处言路之时,刚方特立,不避强御,秋霜烈日,端不可犯。"而这次的弹劾[[刘大中]],民间已有"萧侍郎为[[秦桧]]丞相报仇"的传言。他又为萧振留下转圜余地:"报仇之说,虽庸人且不肯为,孰谓侍郎之贤而为此举邪?"又语重心长地指出:"虽然,往者不复道,来者犹可追。今日党与大炽,草泽之人知之久矣。朝廷方酣寝而不寤,公卿方沉醉而未醒。呜呼!社稷其可孤耶?生灵其何罪耶?吾天子其何倚仗耶?杜其源而破其党,正赖侍郎与吾君及吾相耳。必也持公正之心,忘物我之累,可用则用,可去则去。前日之逐,岂无真贤实才而可复召者,虽夙昔仇怨,勿废可也;前日之留,岂无细奸巨猾而可速去者,虽亲?姻娅,勿问可也!"结尾,他举出观棋者常较对弈者清醒为喻,希望萧振"心平气定,明晓了然","其怒则拒之,其喜而纳之,惟侍郎之命耳!" 信发后,即使知情者也不敢张扬,恐招罪戾。萧振读后,"不以为忤己",对和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未可屈己求和","国家讲和,恐失诸将心。"终于招致秦桧不满,也受到弹劾与迁谪。
61,2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