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民歌茉莉花

增加 1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创作背景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灵感来源'''</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作词编曲经过'''</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
== 歌曲鉴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曲风歌词'''</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 ,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配乐乐器'''</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上海申博宣传片版:《茉莉花》贯穿于整个申博宣传片之中,用来作申博片的主题。拍摄“申博片”的任务2002年8月底才定下来,张艺谋在多方的推荐下,一口气挑选了六位执行导演,经过两个月、60多个不眠之夜的工作,拍摄、制作了该部片子。摄影队为在浦东中心绿地拍一个二千多人的场面,前去联系了几家中、小学。这次申博片用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征、江南特色、上海特点的“符号”来渲染情感。从中国全国天南海北响起的歌声,到交响、爵士乐和摇滚风格变奏的旋律,上海申博宣传片以《茉莉花》的曲调贯穿始终。该部宣传片的前半部分是儿童、陕北老农等不同人物分别用普通话演唱的《茉莉花》,后半部分则是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城市掠影。片中既有舞龙舞狮队、城隍庙、上海老街等,也有摩天大厦、交通要道等景致。</br></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雷佳翻唱版 '''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雷佳身着金色的旗袍参与了该版本MV的拍摄,MV的导演孔嘉欢运用了把中国宗教文化和现代版《茉莉花》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其中有一组镜头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组MV里面也出现在了鸟巢的镜头,从民族园里的满族古建筑折射出了鸟巢。</br>
== 社会影响力 ==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