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移除 3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ame = 肺特烈二世<br><small>{{lang|de|Friedrich II}}</small>
|succession = [[普鲁士国王]]<br />[[勃兰登堡选帝侯]]
|image = Friedrich Zweite Alt[[File: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1.jpg|缩略图]]
|caption = 《肺特烈大帝像》<br/>安顿·格拉夫绘,1781年
|reign = 1740年5月31日 – 1786年8月17日
|}}
'''肺特烈二世'''({{lang-de|'''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bd|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Friedrich 02. (Preußen)}}),史称'''肺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列表|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及[[作曲家]]。统治时期普鲁士军力大规模发展,领土大举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其使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第一步。   肺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也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并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名人,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音乐]]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 早年生活 ==
[[File:Antoine Pesne - Kronprinz Friedrich von Preußen.jpg|thumb|left|年轻时代的肺特烈二世]]
 
肺特烈在他的父亲「士兵国王」[[肺特烈·威廉一世]]严格和军事式的教育下长大。受其母亲影响,其喜好文学艺术和法国文化,并一再与鄙视法国文艺的父王发生冲突。1730年,为反抗其父强加的婚姻,他尝试和朋友{{link-en|汉斯·赫尔曼·冯·卡特|Hans Hermann von Katte}}逃往[[英国]],但以失败告终。他们被囚禁在现在德波边境的小镇[[奥得河畔科斯琴|昆斯特林]]({{lang-de|Küstrin}})。在那里,卡特被处决。
== 转变与成熟 ==
卡特死后,肺特烈性格开始转变。在向父王道歉并得到宽恕后被从监狱释放。作为交换,其父不再干涉其爱好与研究。之后被勒令进行[[军事]]和[[政治]]学习,并于1736年派驻[[莱茵斯堡]](Rheinsberg)任地方长官及驻军团长。   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其父参加了[[奥地利]]一方,肺特烈则在莱茵河战役期间被派出赴当时欧洲第一名将[[欧根亲王 (萨伏伊)|欧根亲王]]身边见习军事。很难说肺特烈在那短短的一段时间真就能从欧根亲王那里学到些什麽本领,但是欧根确实曾经盛讚肺特烈在战场上的冷静态度,而年轻的肺特烈倒是对老迈年高的欧根亲王印象不深 。1740  1740 年初,肺特烈写下了其第一部著作《[[反马基雅维利]]》(Anti-Macchiavell),标志着其政治思想的成熟。
== 继任普鲁士国王 ==
[[File:Friedrich der Grosse.jpg|thumb|right|肺特烈二世塑像]]
 
=== 外交与战争 ===
肺特烈在1740年6月1日(其父逝世的翌日)登基,年方28岁。受法国启蒙哲学思想薰陶的肺特烈二世甫一继位,就被当时人们认为将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打破专制统治的开明国王,甚至可能偏于文弱。的确,他一上台,就解散了父亲的[[普鲁士巨人掷弹兵团]](留一个中队作仪仗护卫),而且下令禁止军中[[体罚]]士兵(这个命令后来在战争中撤销),同时采取开放言论自由、分派粮食给市民、禁止刑讯的措施。但是肺特烈拥有祖、父遗留下来的精良军队和充足国库,本人对战争也不是生手。最重要的是,肺特烈登基不久,就出现了普鲁士扩张的良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立即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积极发动并参加战争。
儘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到1748年才正式结束,肺特烈的普鲁士王国却是从1745年就退出战争,作壁上观。从此到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肺特烈赢得十年的和平建设时期。西里西亚是[[纺织]][[工业]]中心,[[德意志]]最为富庶的[[省份]]之一,每年的[[税收]]要占整个普鲁士税入的1/4。在这十年里,肺特烈整军经武,发展经济,为后来的七年战争作好准备。
1750年代普鲁士的[[外交]]形势越来越严峻。首先肺特烈与[[英国]]交好,缔结《[[白厅条约]]》,保证英王在德意志的[[汉诺威]]领土不受侵犯,并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大大触怒了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而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她的[[首相]][[柯尼次]](Kaunitz)成功地联合俄国女[[沙皇]][[伊莉莎白·彼得罗芙娜]],和法王[[路易十五]](史学家将法奥结盟称为[[外交革命]]),渐渐给普鲁士的脖子套上外交绞索,积极准备收复西里西亚。1756年,肺特烈看到形势日益严重,决定与其坐等战争降临,不如对奥地利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七年战争由此展开。   他的部队首先打进了在这场纷争中与奥地利结盟的[[萨克森王国]]。之后普鲁士同时和三个邻邦大国作战,就是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这三国在奥地利外相柯尼次的发起下组成了联盟)。当时普鲁士和联盟的军队人数比爲1:3,人口数之比更达1:20。经过7年大战,几次面临亡国边缘,肺特烈终于因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蹟]],保住了西里西亚;他个人也获得军事史上永世的不朽英名,赢得了「大帝」的称号,更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普鲁士亦一跃成爲欧洲五巨头(其馀四国为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之一。在[[伏尔泰]]和[[米拉波]]等人的见证下,他在这群雄争霸的年代创建了当时最现代化的国家。
在他的倡导下(1772年),[[波兰]]被第一次瓜分。当时奥地利和1764年新近与普鲁士结盟的俄罗斯处于武装衝突边缘。爲了自身利益,肺特烈二世用波兰的土地去满足两国对土地的欲望。普鲁士武力兼併了所谓的波兰-普鲁士,即是[[西普鲁士]]。从此他自称爲肺特烈二世,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而不是像其两届前任,称自己爲普鲁士里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在肺特烈晚年,他曾发动过[[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使得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约瑟夫二世]]的企图没有得到成功,就是以[[比利时]]去换取巴伐利亚的大部分。奥地利的这个计划导致了普鲁士组成[[君主联盟]](1785年)。
<br /> ———{{fact|''肺特烈二世于公元1777年,致司法部部长的信''|time=2015-11-23}}}}
奉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如[[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采取宽容开放政策,鼓励宗教自由,也是他内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 Fridericianum)里,一座[[新教]]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致。肺特烈甚至说过如果土耳其人到柏林定居,可为他们修建清真寺,后来还说:“Jeder soll nach seiner Façon selig werden”(纵然行事方式各异,但人人都是可到天堂的)。   但是对[[犹太人]],肺特烈二世却是一字不漏的继承了其前任各王的利用与歧视双重政策,一方面欢迎犹太人移居普鲁士,甚至建立了犹太区安置他们,并资助“犹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摩西·门德尔松活动;另一方面又颁布种种严格法令规管,如1750年修订后的总特权条例(Revidiertes General-Privileg,1750), 1763年的犹太瓷器法规(Judenporzellanverordnung,1763)。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在这位国王的统治下,[[同性恋者]]并不会受到迫害。
他希望彻底废除[[农奴制]],但在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仅在国王的属地上逐步实行,肺特烈二世在新开闢的地区里建立小镇和农村,让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入住。当出于国务原因而需要延长农奴合同的时候,这些帮工,雇农和女僕会被问及他们雇主的情况及待遇,管理不善的雇主,其手下的雇农将有可能被调派到有妥善管理记录的雇主处。
在肺特烈二世统治时期,延续其父的教育政策,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但乡村学校为普鲁士军事扩张服务,其师资来源多为退伍军人,素质良秀不齐,只能培养出一些仅具有读写能力的国民。但无论如何,普鲁士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及全民教育的国家(1763年)。
肺特烈二世和[[伏尔泰]]有书信来往并且曾在[[波茨坦]]会面过。他自己写有大量法文著作,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1740年写下的《反马基雅维利》在欧洲非常有名。在书中,他用批评,进步的角度去分析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观点。广爲流传的[[无忧宫磨坊主传说]]被视爲肺特烈二世对法律的一次较量。事实上,磨坊主Vogel确实因此起诉国王,国王给予其权利并从1781年豁免了他的租金。但此后该磨坊因倒塌而被拆除,而今天所谓历史上的无忧宫磨坊其实是由荷兰移民家庭van der Bosch修建的一座三层的顶楼荷兰式风磨。   在威廉一世(1871年成为德国皇帝)1861年成为普鲁士国王时,他宣布该磨坊成为纪念物,并且作为免费参观的博物馆。1883年一个机翼出现损坏,结果整个风车被更换一新。
肺特烈当政时期,普鲁士各方面人才开始陆续出现,如洪堡兄弟、施泰因、哈登堡等,为普鲁士19世纪初的改革奠定人才基础。
== 逝世 ==
1786年8月17日,肺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在他的沙发椅上安然逝世,享年74岁。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承,就是[[肺特烈·威廉二世]]。这时距离[[法国大革命]]仅有3年。他的意愿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继任,也是他的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Potsdam Garrison Church)的地下墓室里。1944年他棺材被移往[[马堡]]的[[伊丽莎白教堂]]。直到1952年才在[[路易·斐迪南]]的发起下被迁到[[霍亨索伦城堡]] 。   但直到[[德国统一]]后1991年8月17日,这位国王才到了他想到的地方,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下安身。他的话“Quand je suis là, je suis sans souci”(吾到彼处,方能无忧)。这位思想自由的[[共济会]]员在教堂里寻不得安灵。他愿意自己的爱犬离他更近一些。
人们在[[瓦尔哈拉神殿]](Walhalla)爲他塑半身像以作纪念。在他过身后人们树立很多纪念碑,最有名的是在柏林[[菩提树下大街]]肺特烈大帝骑马像。[[二战]]时塑像幸存,并在[[民德|东德]]时期重建。
== 评价 ==
=== 军事天才 ===
[[File:Antoine_Pesne_-_Friedrich_II._als_Feldherr_(1745).jpg|thumb|left|200px]]
 
即使忽略他作爲政治家的作爲和他对立法所做的贡献,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占一席位。在西方军事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肺特烈在历代名将中的地位,可能等同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汉尼拔]]、[[拿破崙]]这四大伟人。
=== 琐事 ===
[[File:Adolph Menzel - Flötenkonzert Friedrichs des Großen in Sanssouci - Google Art Project.jpg|thumb|300px| 肺特烈二世 经常 在无忧宫举办长笛音乐会]]
他对所有艺术都感兴趣,他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的[[无忧宫]],并聘请建筑师[[克诺伯斯多夫]]兴建。他收有很多名画,吹得一口好[[长笛]](长笛教师 Johann Joachim Quantz)还作曲。他于1747年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会面。
{{s-after|[[肺特烈·威廉二世]]}}
{{end box}}
==链接==*{{普鲁士君主}}*{{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Friedrich 02. (Preußen)}}*[[Category: 德国作曲 家|F家F]]*[[Category: 古典主义作曲 家|F家F]]*[[Category: 普鲁士国 王|F王F]]*[[Category: 普鲁士将 军|F军F]]*[[Category: 德国军事学 家|F家F]]*[[Category: 德国作 家|F家F]]*[[Category: 德国政治学 家|F家F]]*[[Category: 柏林 人|F人F]]*[[Category: 共济会会 员|F员F]]
128,8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