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忠信

增加 7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吳忠信</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Wu_Zhongxin.jpg/180px-Wu_Zhongxin.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4%E5%BF%A0%E4%BF%A1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華民國]] 第2任[[ 總統府秘書長]]</p>
|-
|<small>
'''任期''' 1948年12月24日-1949年1月29日<br>
''' 总统總統''' [[蔣中正]]<br>
'''前任''' [[吳鼎昌]]<br>
''' 任''' [[翁文灝]]<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第7任[[ 新疆省政府]] 主席</p>
|-
|<small>
'''任期''' 1944年8月29日-1946年3月29日<br>
'''前任''' [[盛世才]]<br>
''' 任''' [[張治中]]<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华民国]] 第6任[[ 行政院]][[ 蒙藏委員會]] 委員長</p>
|-
|<small>
'''任期''' 1936年8月8日-1944年12月6日<br>
'''前任''' [[林雲陔]]<br>
''' 任''' [[羅良鑒]]<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第6任[[ 貴州省政府]] 主席</p>
|-
|<small>
'''任期''' 1935年4月17日-1936年8月2日<br>
'''前任''' [[王家烈]]<br>
''' 任''' [[顧祝同]]<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第8任[[ 安徽省政府]] 主席</p>
|-
|<small>
'''任期''' 1932年4月5日-1933年5月16日<br>
'''前任''' [[陳調元]]<br>
''' 任''' [[劉鎮華]]<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料</p>
|-
|<small>
'''出生''' (1884-03-15)1884年3月15日 [[大清]][[安徽省]][[合肥縣]]<br>
'''逝世''' 1959年12月16日(1959歲-12-16)(75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北市]](今[[臺北市]])<br>
'''籍 ''' [[安徽省]][[合肥縣]]<br>'''政 ''' [[中國國民黨]]<br>'''学历'''</small>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small><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20px; list-style-position:none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江南將弁學堂</li>
</ul>
'''经历'''</small> |-!<ul p style="line-heightbackground: #2b2b7a; color:30px#FFFFFF; margin-left:5px auto; padding:10px 0; list-style:none">經 歷<li/p>|-|<small><b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right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5px;"></b>( 清朝)陸軍第9鎮35標第3營管帶<br/b>(1905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臨時政府)江浙滬聯軍總司令部執法官兼兵站總監<br/b>(1911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臨時政府)南京首都警察總監<br/b>(1912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護法政府)粵軍第7支隊司令兼汀州綏靖主任<br/b>(1917年-1918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護法政府)粵軍第2軍總指揮<br/b>(1919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護法政府)粵軍第7獨立旅旅長<br/b>(1920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護法政府)粵軍獨立第7旅旅長兼廣州大本營憲兵司令<br/b>(1921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委員<br/b>(1927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淞滬警察廳長<br/b>(1927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委員<br/b>(1928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華北編遣委員會主任委員<br/b>(1928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br/b>(1929年)</li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常委、監察院監察委員<br/b>(1931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委員兼主席<br/b>(1932年3月-1933年5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国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员长南昌行營總參議<br/b>(1933年5月)</li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貴州省政府委員兼主席<br/b>(1935年)</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中国国民党第5屆中央執行委員<br/b>(1935年11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br/b>(1936年8月-1944年8月)</li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甘寧青區黨政工作考察團團長<br/b>(1941年9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中國邊政學會理事長<br/b>(1941年12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br/b>(1944年5月)</li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新疆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br/b>(1944年9月-1946年6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br/b>(1947年4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國民政府)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br/b>(1947年11月)</li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br/b>(1948年3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br/b>(1948年12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常務理事及中國銀行董事<br/>(1950年)</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br/b>(1950年8月)</b></li><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b>(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br/b>(1953年)</b></li>
</ul>
</small>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忠信 (1884 (生1884 年3月15日-1959年12月16日 歿 ),字禮卿,一字守堅,號恕庵。[[安徽省]][[合肥縣]]人。[[中 ]] 将领 將領 、政治人物。</p>
</div>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革命活動'''<br>
<p ul style="textline-indentheight: 30px; line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00年([[光緒]]26年) </b> [[吳 忠信 ]] 入[[南京]]的[[江南 堂]]。1905年(光緒31年) 毕业 畢業 後,入[[ 軍第九鎮]]任官。1906年,[[楊卓林]]介紹,秘密加入[[中 同盟 ]]。1908年(光緒34年),升 二等 謀官。1911年([[宣統]]3年)[[辛亥革命]]爆 忠信 随陆军 隨陸軍 第九鎮統制[[徐紹楨]] 加革命派的起 在南京同[[張勳]]率 的清軍交 。</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2年 </b> ([[民 ]]元年),南京的[[中華民 臨時政府]]成立, [[吳 忠信 ]] 被任命 為員 察总 監。[[袁世凱]]出任臨時大 [[吳 忠信 ]] 被任命 為[[ 寧鎮 ]] 澄淞四路要塞司令。不久 辞职 辭職 任以[[上海]] 为据点 為據點 的中 同盟 会机关 會機關 報《[[民立報]]》的 理兼代理社長, 佐社 [[于右任]]。</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10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13年(民 国2 國2 年)[[ </b> 二次革命]] [[吳 忠信 ]]參 加革命派,[[黃興]]任南京討袁軍總司令, 忠信應邀再度出任南京 總監,革命派敗北流亡日本。1914年(民 国3 國3 年)[[孫文]](孫中山) 立[[中華革命党]], 忠信 加。1915年(民 国4 國4 年),奉孫文之命回到上海, 佐[[陳其美]]策 反袁起 。</p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b></li><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b></li></ul>
'''護法運動'''<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17年(民国6年),孫文开始[[護法運動]],吴忠信参加,任粤軍的上校参謀。以後在各地转战。1921年(民国10年),任[[桂林]]衛戌司 令兼大本营憲兵司令。1922年(民国11年),孫文、[[張作霖]]、[[段祺瑞]]三角同盟結成,吴忠信为孫文方面的全权軍事代表。其后吴忠信病倒,在[[蘇州]]療養三年,其病方愈。</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26年(民国15年)夏,[[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吴忠信应[[南昌]]的[[蒋介石]]邀请,出任其幕僚。1928年3月2日至1930年3月17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1929年(民国18年)2月,吴忠信赴海外視察。1931年2月16日至1932年5月4日,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32年(民国21年)4月5日,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主席,任 内整备地方制度,削减财政支出。但是,他逐渐与安徽省内的官吏因財政问题发生对立,乃于1933年(民国22年)5月辞任。此后任[[国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员长[[南昌行營]]總參議。</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5年(民国24年)4月,就任[[貴州省]]政府主席。任内努力严肃綱紀,振兴地方经济。此外,还与相邻的[[广西省]]的[[新桂系]]调整了 关系。1935年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p>
'''蒙藏委員会委員長'''<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6年(民国25年)8月,吴忠信就任[[蒙藏委員会]]委員長,为流亡中国内地的[[九世班禅]]返回[[西藏]]之事进行了努力。1937年(民国26年)[[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圆寂,吴忠信促成其灵柩返回西藏。此外,[[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还赴[[西康省]]致祭。</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0年(民国29年)2月,[[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在[[拉萨]]举行,吴忠信時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代表國民政府参加坐床典礼。1941年( 民国30年)9月,吴忠信被任命为甘寧青区党政工作考察团团長。</p>
'''新疆省政府主席'''<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2年赴[[新疆省]]同[[盛世才]]交涉。1942年12月,任[[中国边政学会]]理事長,创办月刊《边政公論》。</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4年(民国33年)8月,吴忠信接替盛世才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保安总司令由[[第八战区]]司令長官[[朱紹良]]代理)。吴忠信释放了被盛 世才逮捕的[[包爾漢·沙希迪]]等各民族、各界人物,采取[[绥靖]]政策。同年11月,[[三区革命]]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国]],吴忠信未能制止。結果,经过[[苏联]]同国民政府交涉,東突厥 斯坦共和国问题暂时解决。1946年(民国35年)3月,吴忠信辞去新疆省政府主席职务。</p>
'''國民大會代表'''<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同年,在原籍[[安徽省]][[合肥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12月24日,蔣介石特任吴忠信為[[ 总統府]]秘書長,原任[[吳鼎昌]]准免本職。</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9年3月3日,到[[溪口]]3月10日,蔣介石送吳忠信「赴[[杭州]]」后随蒋介石败走[[台湾]],任[[总統府資政]]。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 中央評議委員。1953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紀律委員会主任委員。吴忠信曾獲頒一等[[景星勳章]]、二等[[采玉大勳章]]。</p>
'''逝世'''<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9年(民国48年)12月16日,吴忠信在[[台北]]病逝。享年76岁(满75歳)。</p>
==著作==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吴忠信自1926年起寫日記,從無間斷,至1959年10月28日病瀉加劇時始停,然猶逐日另紙略記要點,以備病癒補入,不意竟即終止於該日。 吴忠信的主要著作有:</p>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西藏紀要》</li>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