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幼仪

增加 10,0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幼仪| 外文名 = Youyi Zhang| 图像 = [[File:098.jpg|缩略图|center|[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683189111,1747677161&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来自百度图片网]]]| 图像说明 = 张幼仪|center| 出生日期 = 1900年| 出生地点 = 江苏宝山| 逝世日期 = 1988年 | 国籍 = 中国| 职业 = 外语教师、职业经理人'''<big> 张幼仪 </big>''',女, (1900年--1988年) , 名嘉玢,1900年出生江苏宝山,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次年徐志摩则转往英国伦敦。1920 。1920 年,张幼仪前往 欧洲 伦敦 丈夫 徐志摩 团聚。 此时的 徐志摩 于1921年秋结识 林徽因 坠入 并产生爱 ,并 于1921 于这一 年要求与幼仪离婚。1922年张幼仪于柏林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 正式 离婚。1926年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1972年 苏医师去世,张幼仪迁往美国。1988年于纽约逝世。 张幼仪<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13/10/22947738_575154407.shtml张幼仪自述 ]个人图书馆网</ref>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两个阶段。去德国以前,战战兢兢,生怕徐志摩不爱,怕犯过错;到德国后,遭受了重大打击,反而变得一无所惧。 晚年的张幼仪曾告诉侄孙女张邦梅:“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这是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能了解一切。”== 人物简介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宝山的书香世家。张幼仪自幼家境优渥。其祖父是晚清的县官,父亲是有名的医生。张家的子弟都大有出息,张幼仪自幼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张幼仪在12岁时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因为徐张两家联姻,15岁的她辍学嫁给了徐志摩。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同年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0年徐志摩因为张君劢的信被迫把张幼仪接到身边。不久张幼仪怀孕两个月,但此时徐志摩已经与林徽因相爱,对张幼仪提出过打胎和离婚,并把张独自抛在沙士顿一走了之。张幼仪与1922年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并在柏林与徐志摩签字离婚。离婚后,张幼仪随二哥张君劢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修习幼儿教育。1925年彼得死于腹膜炎,1926年夏张幼仪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徐积锴去北京读书。母亲去世后,她与长子一起回到上海。张幼仪先后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出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34年,她又应邀管理其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的国家社会党财务。解放前,张幼仪奔赴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 苏纪之 结婚。与苏医生共同生活了18年后,苏医生与1972年病逝。苏 生逝世后,张幼仪赴美,并于1988年病逝于纽约。 == 人物故事 == 1900年,张幼仪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她比林徽因大四岁,比陆小曼大三岁,而年纪相差不大的三个少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处境。 '''走进婚姻''' 1913年,张幼仪的父亲即浙江都督府秘书张公权,被一篇名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中学生作文所吸引,了解到该文作者是富商徐申如的肚子徐章。张作为一个书香世家之后,自然爱才心切,当晚给徐申如写信,并意愿把张幼仪许配给徐章。徐章即是大家熟知的徐志摩。 那个时候,张幼仪13岁,还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 范学校读二年级。而志摩也才大她三岁,彼此尚未成年,懵懵懂懂,一个受父母之命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一个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一个不成熟的新青年。 徐家世代经商,家族自然深受重文抑商的风气影响,能够与书香世家结亲是求之不得的荣幸。生性自由浪漫的徐志摩却和父亲的态度完全相反,在看到张幼仪照片的第一眼时,他只是鄙夷地说了句,“乡下土包子”。两年后的1915年12月5日,两头家长为张幼仪和徐志摩操办了一场极端盛大的老式婚礼。他们素未谋面便结成夫妻,深受新文化影响的志摩相当反感发生在他身上的这段封建毒瘤的包办婚姻。而张幼仪期待着这是一段美好的因缘,双眼坦然地看着志摩,盼望着他承认她,开口说爱她。但我想,志摩是厌恶的惊愕,他们的关系,是沉默着开始的,不知该如何反抗的厌烦的沉默。张幼仪被迫中断学业,进入了只有自己一人的“围城”。 '''苦涩婚姻''' 结婚后,志摩继续求学,到天津到北京到美国,幼仪则为徐家增了一孙,做起了一个恪守三从四德的妻子,断了学业。结婚后几年的生活,夫妻俩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四个月。兴许她也不爱志摩,但她不能离开他,更不能提出离婚。兴许她认为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正如她晚年所感慨的,女人是一文不值的。 1920年,徐志摩转到英国,迫于张幼仪二哥张君励的要求,把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同居。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厌恶,是因为张的身上背着封建毒瘤的锅,即使换了别的女人也是一样的。成亲前,志摩看了幼仪的照片,扔下了一声“乡巴佬”。注定偏见是不会被矫正的。在英国同居一年的生活内容,成为后人对徐志摩的骂料,他爱上了[[林徽因]]。 志摩决心向幼仪离婚,可是那时,幼仪怀有身孕。得知张幼仪第二次怀孕时,徐志摩只有“赶紧打掉”的“建议”,甚至怎么打,在哪打都没有兴趣过问。妻子一句“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换来比石头还硬的一句:“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幼仪怎么忍心把孩子打掉,这是志摩的骨肉,况且要是丢了自己的性命怎么办?无奈,她只好写信向正在巴黎的二哥求救,而志摩也不愿回到一个不想回的家,把怀有身孕的幼仪扔在家中。提出离婚后,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完整的人。 幼仪呢,除了志摩,举目无亲,再也待不下了。她感到痛苦,无助,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本就是属于自己的一生,有个爱自己的男人,有孩子,有温暖的家庭,还能追随着新时代的潮流学习些新文化。可是,怎么会成为这样,他的男人嫌弃她,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至始至终都不提那个女人的名字,逼着她离婚,逼着她打掉孩子,为什么生活不能如意的安排?张幼仪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在二哥“万勿堕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的叮嘱下,张幼仪再次 了巴黎,二哥请了刘氏夫妇照顾。临盆前,七弟到来,并对她悉心照顾。二儿子出生后,张幼仪回到英国,消失了半年的[[徐志摩]]带着离婚协议书也回到了家。在不哭不闹中,还未恢复生产的张幼仪结束了自己的地一段婚姻。<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6ec28e0100vo3o.html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读后感 ]新浪博客</ref> 生活的骤变,异国的辗转,让她有了新的变化。她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女银行家''' 离婚后不久 幼仪 搬往 进了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就读幼儿教育,继续了中断多年的教育梦想。 徐家每个月寄两百 金给张幼仪,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负担。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请了一个保姆朵拉,照顾儿子。在德 生活的几年,张幼仪脱胎换骨,早已不似当年,唯唯喏怒,谨小慎微,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或者说从来很多人都误以为张幼仪是一个旧式的小脚女人,<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2295464309563495&wfr=spider&for=pc 徐志摩与张幼仪,“小脚 西服”的悲剧婚姻 ]百度百家号</ref>实际上,她在精神和行为上,比陆小曼更符合新女性的标准,和林徽因一样有上进心,只是少了一点自我和轻灵。 在进入东吴大学教授德语一学期,并开办了上海榜首 服装公司--云裳服装公司后,有人聘请张幼仪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在犹豫很久后,张幼仪出任该银行的副总裁。现在位于上海南京东路480号二楼的上海工商银行黄埔支行,在40多年前,是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也是张幼仪叱咤风云、施展才华的地方。 张幼仪把自己的办公桌安置在大堂最后的角落,为的是观察、监控所有职员。身为银行的副总裁,她每天上午9点准时上班,从不迟到。“有主见、有主张、且相当主动”的“三主”女强人,以她铁娘子似的勤勉和严格再加上兄长的帮助,很快就在金融界风生水起,大获成功。 '''新的生活''' 1949年4月,张幼仪移居香港。认识了她的房客、医生苏记之。这位医生性情温和,谈吐风雅,不料老婆弃他而去,他独自抚养四个孩子。两人日久生情。1953年,苏记之向张幼仪求婚。张幼仪先后给自己的二哥、四哥、儿子阿欢写了信。二哥和四哥未置可否,只有儿子阿欢的信让张幼仪泪流满面,放下一颗心。信写得通情达理,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 团聚。1988 ,儿请父事”。 1953年8月,张幼仪和苏记之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了婚礼,在和美平静地生活了20年后,苏记之因为肠癌离世。 晚年的张幼仪来到美国,在儿子附近住下来,开始她规律的生活:每天7:30起床,做完操吃早餐,一碗麦片粥,一个白煮蛋。平时看看报,走走亲戚,上上老年课程,德文班、有氧操、编织班之类的。每周还搓一次麻将,允许自己有200美元的输赢。一切还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1988 ,她以88岁高龄去 世于纽约 ,安葬在郊区墓园,石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 参考文献 ==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