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彼得·德拜

增加 5,4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彼得 ·约瑟夫·威廉 ·德拜 (Peter | 外文名 = 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 | 圖像 =[[File: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565281987&di=3297c10308ce967e689c86c2a7a6d45f&imgtype=0&src=http%3A%2F%2Fs3.sinaimg.cn%2Fmiddle%2F6767cd04x748c0ccc4072%26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7cd040100ldo3.html 来自新浪博客]]]| 图像说明 =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84|03|24}} | 出生地点 =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66|11|02|1884|03|24}}| 國籍 = 美国| 别名 = 彼得·德拜| 職業 = 科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德拜模型 、德拜松弛 、[[诺贝尔化学奖]](1936年 | 知名作品 = }}'''<big>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big>''' [[ 美国 ]] 物理化学家。1884年3月24日出生于 [[ 荷兰 ]]马斯特里赫特 。1901年进入 [[ 德国 ]] 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1905 年获电子工程师学位,因他通过偶极矩研究及x 射线衍射研究对分子结构学科所作贡献而于1936 年获 [[诺贝尔化学奖]]。== 个人生平 ==* 1884年3月24日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 1901年进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 * 1905 年获电子工程师学位。 * 1908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 * 1911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 * 1912年回国,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 * 1914—1920年,任格丁根大学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教授。 * 1920年回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 * 1927年去莱比锡大学,任实验物理所所长。  * 1935年成为柏林威兼皇家物理研究所(后来命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所长。 * 1936年因他通过偶极矩研究及x 射线衍射研究对分子结构学科所作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金。1966  * 1939年纳粹政府命令他加入德国籍。他拒绝了并回到荷兰。 * 1940年到美国任康奈尔大学化学系主任。 * 1946年加入美国籍。 * 1952年退休。 * 1966 年11月2日 卒于[[纽约]]州伊萨卡。== 双重称号 ==德拜是出生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美国籍科学家。他那个时期的科学研究,是不能把物理化学绝对分开的。他在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成就使他无愧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双重称号,就像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 数学家一样。 1910 年,德拜就开始研究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并探讨了各种效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这一些问题的研究为光学研究的发展,甚至为激光 技术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打下了基础。甚至为汉塞尔的光导纤维设想开拓了思路。 德拜在德国亚琛大学求学时学习电机工程,后在慕尼黑大学转学物理,并于1908 年获得博士学位,他 1911 年继爱因斯坦之后受聘为苏黎 大学理论物理教授,此后在莱比锡和柏林大学任教。 德拜的第一个重要的研究是对偶级矩的理论处理。人们为了纪念德拜, 把偶极矩的单位称为“德拜”。由于在偶极矩方面的研究成就,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1936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德拜。== 主要研究 ==德拜早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工作。1912年他改进了爱因斯坦的固体比热容公式,得出在常温时服从杜隆珀替定律,在温度T→0时和T3成正比的正确比热容公式。他在导出这个公式时,引进了德拜温度ΘD的概念。每 种固体都有自己的ΘD值。当TD时,固体的热学性质量子效应显著;T?ΘD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见德拜模型)。1916年他和P.谢乐一起发展了M.von劳厄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方法,采用粉末状的晶体代替较难制备的大块晶体。粉末状晶体样品经X射线照射后在照相底片上可得到同心圆环的衍射图样(德拜谢乐环),它可用来鉴定样品的成分,并可决定晶胞大小。1926年德拜提出用顺磁盐绝热去磁致冷的方法,用这一方法可获得1K以下的低温。德拜在盐溶液极化分子、分子偶极矩和分子结构理论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他定量地研究了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联系,解释了稠密溶液中的一些反常现象。他在分子极化方面的工作,使人们对分子中原子排列的认识有了飞跃。在溶液理论中他引入一个被称为德拜长度的特征长度,描述了一个正离子的电场所能影响到电子的最远距离。德拜长度现在已成为溶液理论和等离子体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由于在X射线衍射和分子偶极矩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德拜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贡献 ==* 发现了原子比热与温度间关系的规律,对热力学第三定律起了重要作用 。 * 提出了"德拜比热式",奠定了电解质偶极理论。 * 1916年与谢勒合作,提出了用X射线粉末照相测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 提出了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即德拜-休克尔理论。还建立了德拜-休克尔-翁萨格电导理论。 * 提出了分子偶极矩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偶极矩单位就用德拜的名字命名的。 * 通过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获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 他还辛勤培养学生,在学生中L·C·鲍林和L·翁萨格先后获诺贝尔奖。== 所获奖章 ==* 吉布斯奖章 * 尼科尔斯奖章 * 普里斯特利奖章 * 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资料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