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奧古斯丁·巴里奧斯

增加 1,53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奥古斯丁·皮奥·巴里奥斯'''('''Agustín Pío Barrios''',{{bd|1885年|5月5日|1944年|8月7日}}),又名'''Agustín Barrios Mangoré''',[[巴拉圭]][[作曲家]],[[吉他]]演奏家。他的父亲是[[阿根廷]]驻[[巴拉圭]]的领事,特别喜爱吉他,巴里奥斯很小就学习了[[吉他]]和巴拉圭[[竖琴]]等多种乐器。13岁时,他到[[亚松森]]学习音乐,不久就开始在[[南美]]各地公开演出。1934年,他还前往[[欧洲]]巡演,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1939年他到[[萨尔瓦多]]任教,并卒于该国。巴里奥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充分开发了吉他的表现力,同时又高雅脱俗,令人动容。
 
==《最后的吟唱》==
奥古斯丁·巴里奥斯·曼哥雷的作品《最后的颤音》(El Último Trémolo)可以算是古典吉他手们最喜欢演奏的曲目之一了,当然这首曲子也被称作《最后的吟唱》(El último Canto)或《上帝之爱的恩赐》(Una limosna por el amor de Dios)。世界上没有人会否认其惊世骇俗的美感。
巴拉圭女性吉他手塔尼娅·拉莫斯(Tania Ramos)和奥古斯丁·巴里奥斯一样都曾在巴拉圭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古典吉他。
《最后的吟唱》算是全世界的古典吉他手们演奏得最多的轮指曲目了,与[[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Alhambra)齊名。有不少的音乐史学家都对巴里奥斯的生平以及这首曲子本身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试图找出巴里奥斯的灵感来源、曲名的来历,甚至还想弄清作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有传言说:这首曲子并非完全由巴里奥斯创作而成,他在还没完成全部创作的时候突然去世了。有可能是他的一位“高徒”创作了最后的大调部分。
 
还有人认为:由于第45小节和前一小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很可能是“写错了”。之所以这么推断是一是因为巴里奥斯从来没有丝毫不加变动地重复某个小节,二是因为整首曲子的旋律与和声都在不停地变化,这也是这首曲子的独特之处。
 
然而经过对这首曲子在结构功能特点以及乐句构成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可以弄清所有的疑惑。以下两点做出澄清:
 
1) 本曲完全由巴里奥斯·曼哥雷创作;
 
2) 第45小节的设置方式确实遵从了作曲者的本意,因为此处对小节的机械重复最为符合音乐结构的协调性;
 
3) 关于曲名以及作曲灵感来源的内容,我想在此引用一些他的学生和朋友们所讲述的故事,当然他们之中也有很多人是知名的吉他手。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