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洛克

增加 11,74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hilosopher | region = 西方哲學家 | era = [[17世紀哲學|17世紀哲學家]]| image = [[File:約翰·洛克.jpg|200px|center|缩略图]]| image_caption = [https://i1.kknews.cc/SIG=3vi0cqb/ctp-vzntr/1522509515507sr3461qsps.jpg 原圖連結]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nekxmng.html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約翰·洛克 (John Locke,1632 </h4>| signature = | birth = 1632 年8月29日 -1704 ([[英格兰|英格蘭]][[薩默塞特郡]]) | death = 1704 年10月28日 ([[英格兰|英格蘭]][[艾塞克斯郡]]) | school_tradition = [[英國]][[經驗主義]]、[[社會契約]]、[[自然法]]| main_interests = [[形而上学|形而上學]]、[[知识论|知識論]]、[[認識論]]、[[政治哲学|政治哲學]]、[[精神哲學]]、[[教育]] | influences = [[柏拉图|柏拉圖]]、[[亚里士多德|亞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纳|阿奎納]]、[[格老秀斯|格勞秀斯]]、[[勒奈·笛卡尔|笛卡爾]]、[[托马斯·霍布斯|霍布斯]] | influenced = [[大衛·休謨]]、[[伊曼努尔·康德|伊曼努爾·康德]]、以及之後的許多政治哲學家,尤其是[[美國開國元勳]]和[[亚瑟·叔本华|叔本華]]| notable_ideas = 空白心靈、「政府要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自然狀態,以及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 }}'''約翰·洛克'''('''John Locke''',{{bd|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 )是 [[英国| 英國 ]] [[哲学家| 哲學家 ]] 。在 [[知识论| 知識論 ]] 上,洛克與 [[乔治·贝克莱| 喬治·貝克萊 ]] [[大卫·休谟| 大衛·休謨 ]] 三人被列為英國 [[经验主义| 經驗主義 ]] 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 [[ 社會契約 ]] 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 湯瑪 [[托马斯·霍布斯|托馬 斯·霍布斯 ]] 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 [[ 生命 ]] [[ 自由 ]] 、和 [[所有权| 財產 ]] 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 翰·洛克 將國 将国 力分 立法 、行政 立法 權與 权与 行政 的分立,行政 權與對 权与对 一;立法 家最高 力。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學 ]] 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 [[ 啟蒙時代 ]] 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 ]] 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 [[ 伏爾泰 ]] [[让·雅各·卢梭| 盧梭 ]] ,以及許多 [[ 蘇格蘭啟蒙運動 ]] 的思想家和 [[ 美國開國元勳 ]] 。他的理論被反映在 [[ 美國 ]] [[美國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 ]] 上。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 [[大卫·休谟| 大衛·休謨 ]] [[让-雅克·卢梭| 讓·雅各·盧梭 ]] 、與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 ]] 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 塊「 块“ 白板 的假設。與 [[勒内·笛卡尔| 笛卡爾 ]] 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 == 生平 ==洛克的父親也叫做約翰·洛克,是一名在[[森麻實郡|薩默塞特郡]]擔任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ref>{{cite book | author = Broad, C.D.| year = 2000 | title = Ethics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 publisher = Routledge| location=UK|id=ISBN 978-0-415-22530-4}}</ref>,曾經在[[英國內戰]]時擔任議會派部隊的軍官。洛克的母親艾妮絲·金恩則是一名製革工匠的女兒,據傳長的相當漂亮。洛克的雙親都是[[清教徒]]。洛克在1632年8月29日生於薩默塞特郡的威靈頓村,一個距離[[布里斯托尔|布里斯托]]大約12英里的地方。他在同一天被[[洗禮|受洗]]。出生後不久,洛克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Pensford鎮區,洛克便在那裏的一個農村長大。 1647年,在父親的友人、也是國會議員的Alexander Popham的資助下,洛克被送至[[伦敦]]就讀西敏(威斯敏斯特)中學(Westminster School)。在從西敏中學畢業後,洛克接著前往就讀[[牛津大學]][[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基督堂學院]]。雖然洛克的成績相當傑出,他卻對大學安排的課程感到相當乏味和不滿,他發現一些當時的哲學家例如[[勒奈·笛卡尔|笛卡爾]]等人的著作都要比大學裡教授的古典教材還要有趣。透過在西敏中學認識的同學理查·洛爾的介紹下,洛克開始將興趣轉向一些實驗哲學和醫學的研究,並且成為了[[皇家學會]]院士。 洛克在1656年獲得學士學位,接著在1658年獲得碩士學位。由於在牛津期間廣泛學習醫學、並且曾與許多知名的科學家如[[羅伯特·波義耳]]、[[羅伯特·胡克]]共事,洛克後來還1664年獲得了醫學學士的學位。在1666年,洛克認識了[[沙夫堡伯里伯爵]](Anthony Ashley-Cooper),伯爵當時正為肝臟感染疾病所苦,在接受洛克的悉心治療後相當感激,於是說服洛克成為他的助手。 找到新工作的洛克於是在1667年搬進了沙夫堡伯里伯爵於倫敦的住所,兼任他的個人醫師。在倫敦,洛克在知名醫師[[湯瑪斯·西德納姆]](Thomas Sydenham)的指導下繼續研讀醫學,西德萊姆對於洛克在自然哲學上的概念產生極大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在後來洛克所著的《人類理解論》一書裡發現。 隨著沙夫堡伯里伯爵的肝臟病情逐漸惡化,洛克所學習到的醫學知識也備受考驗。洛克負責協調其他幾名醫師一同參與治療,並且說服沙夫堡伯里伯爵接受一次開刀手術(開刀在當時本身就是可能致命的)以移除肝臟內的囊腫。手術進行得相當成功,疾病也逐漸復原了,伯爵感激的稱讚是洛克救了他一命。 在擔任沙夫堡伯里伯爵醫師的時期,洛克開始撰寫一些在後來被出版為《人類理解論》一書的草稿,其中有兩份草稿依然保存至今。也是在這個時期洛克擔任了伯爵所創建的貿易與種植園事務委員會的秘書,提供伯爵有關國際貿易和經濟上的意見。 沙夫堡伯里伯爵身為[[輝格黨 (英國)|輝格黨]]的創立者之一,對於洛克的政治思想有極大影響。伯爵於1672年被指派為[[大法官 (英國)|英國大法官]],洛克也隨之參與各種政治活動。1675年,在伯爵於政壇失勢後,洛克前往[[法国|法國]]旅行。在1679年當伯爵的政治情勢稍微好轉時,洛克又回到了英格蘭。也是在這個時期,很可能是出於伯爵的鼓勵,洛克開始撰寫知名的《政府論》一書。本书一度被认为是洛克替後來1688年的[[光荣革命|光榮革命]]进行辯護,但后来的学者们却发现在光荣革命之前本书既已成稿。书中洛克批評了[[托马斯·霍布斯|托馬斯·霍布斯]]等人的獨裁主義政治哲學。雖然洛克是與較具權勢的輝格黨共事,他所提出的自然權利以及政府理論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激進而革命性的。 然而到了1683年,由於被懷疑涉嫌一件刺殺[[查理二世 (英格兰)|查理二世]]國王的陰謀(雖然根本沒多少證據能證明他直接參與了謀刺案),洛克逃亡至[[荷兰|荷蘭]]。在荷蘭,洛克終於有時間繼續開始撰寫許多著作,花了許多時間重新[[校對]]他的《人類理解論》以及《論寬容》的草稿,直到光榮革命結束為止洛克都一直待在荷蘭。在1688年洛克跟隨[[威廉三世 (奥兰治)|奧蘭治親王]]的妻子一同返回英格蘭。在抵達英國後不久洛克開始將大量的草稿出版成書,包括了《人類理解論》、《政府論》、以及《論寬容》都在這段時期接連出版。 洛克的密友瑪莎姆女士(Masham)邀請洛克前往她在艾塞克斯郡的鄉下住所定居。雖然當時洛克的身體狀況已經因為[[哮喘]]病發作而飽受折磨,他仍成為了輝格黨的英雄人物。在這段期間洛克也經常與[[艾萨克·牛顿|艾薩克·牛頓]]等人討論各種議題。 從1691年開始洛克一直住在瑪莎姆女士的家中。在此期间,洛克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最终于1704年10月28日去世,並被埋在艾賽克斯郡東部的High Laver小鎮的一個教堂墓區<ref>''Britannica Online'', s.v. John Lokce</ref>。洛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雖然洛克一生中經歷了王政[[復辟]]、[[倫敦大火]]、[[倫敦大瘟疫]]等許多歷史事件,他仍沒來得及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理念被實踐。[[君主立宪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議會民主制]]的發展在洛克的時代都還處於早期階段。 == 延伸读物 ==* Ashcraft, Richard, 1986. ''Revolutionary Pollitics & Locke's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ke's philosophy and his political activities.)* Bailyn, Bernard, 1992 (1967).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arvard Uni. Pres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ocke and other thinkers upo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on subsequent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G. A. Cohen, 1995. 'Marx and Locke on Land and Labour', in his ''Self-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x, Richard, ''Locke on War and Pea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A discussion of Locke's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ppell, Vere, ed., 19n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ocke''. Cambridge Uni. Press.* Dunn, John, 1984. ''Locke''. Oxford Uni. Press. (A succinct introduction.)* ------, 1969.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ohn Locke: 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Argument of th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Cambridge Uni. Press. (Introduced the interpretation which emphasises the theological element in Locke's political thought.)* Macpherson. C. B.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Establishes the deep affinity from Hobbes to Harrington, the Levellers, and Locke through to nineteenth-century utilitarianism).* Pangle, Thomas, ''The Spirit of Modern Republicanism: The Moral Vision of the American Founder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ock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paperback ed., 1990), 334 pages. (Challenges Dunn's, Tully's, Yolton'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readings.)* [[列奥·施特劳斯|Strauss, Leo]],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ap. 5B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Argues from a non-Marxist point of view for a deep affinity between Hobbes and Locke.)* [[列奥·施特劳斯|Strauss, Leo]], "Locke's Doctrine of Natural law,"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2 (1958) 490-501. (A critique of W. von Leyden's edition of Locke's unpublished writings on natural law.)* Tully, James, 1980. "A Discourse on Property : John Locke and his Adversaries" Cambridge Uni. Press* Yolton, J. W., ed., 1969. ''John Locke: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 Press.* Zuckert, Michael, ''Launching Liberalism: On Lockean Political Philosophy''. Lawrence, K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Locke Studies'', appearing annually, publishes scholarly work on John Locke.* {{cite book| last=Robinson| first=Dave| coauthors=Judy Groves| year=2003| title=Introduc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publisher=Icon Books| id=ISBN 978-1-84046-450-4}}* {{cite book| last=Rousseau| first=George S.| year=2004| title=Nervous Acts: Essays on Literature, Culture and Sensibility| publisher=Palgrave Macmillan| id=ISBN 978-1-4039-3453-6}}* 黃偉合:《英國近代自由主義研究——從洛克、邊沁到密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 參見 ==* [[自由主义|自由主義]]* [[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 [[洛克式但書]] == 参考文献 =={{Reflist|30em}} == 外部連結 ==* [http://onlinebooks.library.upenn.edu/webbin/book/search?amode=start&author=Locke,%20John 著作的全文]* {{gutenberg author |id = John+Locke+(1632-1704) |name = 约翰·洛克 }}*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locke/ 史丹佛哲學百科的傳記]* [http://www.libraries.psu.edu/tas/locke/index.html 傳記]* [http://www.libraries.psu.edu/tas/locke/mss/index.html 洛克的手稿收藏]* [http://www.digitallockeproject.nl/ The Digital Locke Project]* [[江宜樺]]:[http://www.aisixiang.com/data/21615.html 〈洛克的自由主義思想〉](2008年)* 江宜樺:[http://www.aisixiang.com/data/31822.html 〈西方自由主義之父洛克〉](2010年)[[Category:英國哲學家]][[Category:政治哲學家]][[Category:自由主義]][[Category:英国法学家]][[Category:英國皇家學會院士]][[Category: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校友]][[Category:启蒙运动哲学家]][[Category:17世紀哲學家]][[Category:形而上学学者]]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