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闽侯

增加 96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闽侯县'''(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福州西南侧,是千年古县,素称“八闽首邑”<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97%BD%E4%BE%AF%E5%8E%BF%EF%BC%88%E5%8F%A4%E5%B1%9E%EF%BC%9A%E7%A6%8F%E5%B7%9E%E5%BA%9C%E9%97%BD%E5%8E%BF%E3%80%81%E4%BE%AF%E5%AE%98%E5%8E%BF%EF%BC%89%E6%98%AF%E7%A6%8F%E5%BB%BA%E7%9C%81%E7%A6%8F%E5%B7%9E%E5%B8%82%E4%B8%8B%E8%BE%96%E5%8E%BF%EF%BC%8C%E4%BD%8D%E4%BA%8E%E7%A6%8F%E5%BB%BA%E7%A6%8F%E5%B7%9E%E8%A5%BF%E5%8D%97%E4%BE%A7%EF%BC%8C%E6%98%AF%E5%8D%83%E5%B9%B4%E5%8F%A4%E5%8E%BF%EF%BC%8C%E7%B4%A0%E7%A7%B0%E2%80%9C%E5%85%AB%E9%97%BD%E9%A6%96%E9%82%91%E2%80%9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闽侯县(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福州西南侧,是千年古县,素称“八闽首邑”],搜狗问问 - wenwen.sogou.com/z... - 2007-1-26</ref>。
闽侯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等,曾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97%BD%E4%BE%AF%E5%8E%BF%E5%B1%9E%E4%BA%9A%E7%83%AD%E5%B8%A6%E5%AD%A3%E9%A3%8E%E6%B0%94%E5%80%99%EF%BC%8C%E6%99%AF%E7%82%B9%E6%9C%89%E6%97%97%E5%B1%B1%E5%9B%BD%E5%AE%B6%E6%A3%AE%E6%9E%97%E5%85%AC%E5%9B%AD%E3%80%81%E6%98%99%E7%9F%B3%E5%B1%B1%E6%96%87%E5%8C%96%E9%81%97%E5%9D%80%E3%80%81%E9%9B%AA%E5%B3%B0%E5%AF%BA%E3%80%81%E9%A9%AC%E5%B2%9A%E5%B1%B1%E7%AD%89%EF%BC%8C%E6%9B%BE%E5%85%A5%E9%80%89%E4%B8%AD%E5%9B%BD%E5%8E%BF%E5%9F%9F%E7%BB%8F%E6%B5%8E%E7%99%BE%E5%BC%BA%E5%8E%BF%EF%BC%88%E5%B8%82%EF%BC%89%E3%80%81%E5%8E%BF%E5%9F%9F%E7%BB%8F%E6%B5%8E%E5%8F%91%E5%B1%95%E5%8D%81%E4%BD%B3%E5%8E%BF&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闽侯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等,曾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网易 - www.163.com/d... - 2021-1-12</ref>。
快速导航 : 词条图册关系表
闽侯县(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福州西南侧,是千年古县,素称“八闽首邑”。闽侯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等,曾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快速导航词条图册关系表中文名称 闽侯县 著名景点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雪峰寺、昙石山文化遗址、马岚山风景区等 经 北纬25°47’—26°37’、东经118°51’—119°25’ 地区生产总值 603.55亿人民币(2018年) 高校(部分) 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 车牌代码 闽A  外文名称 Minhou County 属 闽东方言福州话十邑之一 县委书记 李永祥 轨道交通 2号线(在建)、5号线(在建)[1] 行政代码 : 350121350121 闽侯站、白沙站 展开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区划详情3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环境4自然资源5人口民族人口民族6经济发展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社会事业教育事业科技发展城乡建设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人民生活体育事业宗教信仰8政府领导9交通运输10风景名胜11民俗风情12著名人物13城市排名14词条图册1 == 历史沿革 编辑==
196年(汉建安元年)置侯官县, 属会稽郡南部都尉。三国吴时,隶属建安郡。 282年(晋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丰县、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 502—519年(南朝梁天监中年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589年(隋开皇九年)复名原丰。 592年(隋开皇十二年)改名闽县,属建安郡。623年(唐武德六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公元631年(贞观五年)侯官又并入闽县。702年(武周长安二年)复置侯官县。766年(永泰二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785年(贞元元年)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808年(元和三年)侯官并入福唐县,810年(元和五年)复置侯官县,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闽国年间 (933年)改闽县为长乐县,侯官县为闽兴县。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翌年又恢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 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
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同属福州。元属福州路。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自此闽县、侯官两县并立,同属福建 宁福道福州府。
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福州府印信于同日作废。
同年11月,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 民国2年3月废府,闽县、侯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辖地范围不变。取两县原名首字定名为闽侯县,闽侯由此而得名。[3]
1946年,民国35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1944年改名林森县。
闽侯原闽县部分宋时分为12都,元、明两代分为凤池西、凤池东、晋安东、晋安西、高盖南、高盖北、崇善东、崇善西、开化东、开化西、赞贤、安仁12都,清代仍沿其旧;侯官县部分宋、元、明、清均为桂枝、东孝悌、西孝悌、胜业、修仁、永安、东太平、西太平、石门、五芝10乡;怀安县部分宋时分为感应、崇业、灵山、八座、承平、移风、积德、侯官、同乐东、同乐西10乡,元代仍沿其旧。民国24年并为鼓山、南港、凤山、大湖4区。民国34年区署撤销,辖27个乡(镇)。
=== 新石器文化遗存昙石山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存昙石山遗址
1949年划为开闽、马江、闽亭、扈屿、尚干、南港、南屿、侯官8镇和松鼓、双岳、平远、西豹、净屏、金山、凤冈、小南、穆源、桐口、九凤、关源、甘蔗、白沙、洋箬、大湖、双大、双湖、义序、螺洲、四维、城门、永胪、嘉登、凤港、江滨、竹岐、东汶、大北、小北、江南、江北33乡。[2]
1956年6月,县石牌区贵洋乡丹洋村划到福州。
=== 闽侯县风光===闽侯县风光(6)
1958年4月,永泰县叶洋乡划 到闽侯县。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4个镇11个乡,后又增设小箬乡,并陆续将5个乡改镇。
=== 闽侯县城===闽侯县城(8)
2000年,闽江乡划出公婆、胜利、建星、闽亭、建亭5村归马尾区。闽侯县辖甘蔗、白沙、荆溪、上街、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9个镇,廷坪、洋里、小箬、大湖、鸿尾、竹岐、闽江7个乡,设7个居委会、311个村委会。
2004年,全县辖9镇7乡,323个村(居),总人口61.5万。
2005年2月5日,撤销闽江乡,闽江乡并回祥谦镇。合并后的祥谦镇辖泮洋、兰圃、枕峰、凤港、琯前、双龙、洋下、岐尾、澜澄、山后、辅翼、卜洲、三溪口、门口、萧家道、禄家、中院、江中、峡南、新建20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9月27日,撤销闽侯县甘蔗镇建制,设立甘蔗街道办事处,原甘蔗镇的行政区域为甘蔗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甘蔗街道办事处驻原甘蔗镇政府所在地五福村。2005年,闽侯县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甘蔗街道、白沙镇、南屿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南通镇、上街镇、荆溪镇、竹岐乡、鸿尾乡、洋里乡、大湖乡、廷坪乡、小箬乡。[1]=
2013年7月1日,闽侯县南屿镇以及上街镇建平、新洲、厚庭、马排、马保等5个村交由福州高新区托管。
2 ==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闽侯县地图
闽侯县地图(3)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7日,闽侯县全境解放。9月中旬,县人民政府划分全县为9个区,以序号为区名,区公所驻地依次为:一区白湖、二区双岳、三区闽安、四区尚干、五区南屿、六区洪塘、七区甘蔗、八区新店、九区大湖。12月,二区全部,一区的白湖、双湖,八区的平远、开闽等乡划归福州市,同月,析第三区嘉登乡为第二区(驻嘉登),析第七区白沙、穆源、竹岐乡及第九区双大乡的大坪、珍山2村设第十区(驻白沙)。
1993年,全县共辖9镇6乡、318个行政村、4个社区。
=== 区划详情===
2014年,闽侯县辖甘蔗1个街道和荆溪、白沙、青口、南屿、祥谦、尚干、南通、上街、竹岐、鸿尾、大湖、廷坪、洋里、小箬14乡镇,全县共319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92个,居委会27个。
=== 闽侯县行政辖区===
街道/镇/乡名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街道/镇/乡名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甘蔗街道 47 4.5 荆溪镇 131 4.7
南通镇 112 4.7 小箬乡 46 1.0
上街镇 157 8.4 江洋农场 0.38
资料来源:[4]3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闽侯县位于福 建省东部,福州市区西北侧,闽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省城。东邻福州市晋安区、鼓楼区、仓山区以及长乐区、罗源县,南接福清市、永泰县,西抵闽清县,北靠古田县,是福建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地处北纬25°47’—26°37’,东经118°51’—119°25’。
=== 地形地貌===
全县山脉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群山连绵,山峦重叠,气势雄伟,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属鹫峰山东伸支脉,由闽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后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乡镇,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 。
全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海拔在800~1000米的山峰有59座,海拔在500~800米的山峰有101座,海拔在千米以下的低山有160座,其中旗山属于戴云山脉延伸,高达654米,坐落于县境的南部,位于南屿、上街两镇之间,是福建省名山之一,曾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之誉。帽山位于南通镇古城村,高达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风光秀丽。
=== 主要山脉===
旗山:位于闽江南岸,又名翠旗山,脉延闽侯县南屿、上街两乡镇,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与鼓山东西对峙,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的佳誉。山势延袤数里,山峰海拔高达775米。
旗山
石牛山:位于闽侯县大湖乡梧桐里,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116米,面积2.5平方公里,有景点70余处。海拔在千米以下的160座低山,其中旗山属于戴云山脉延伸,高达654米,坐落于县境南部的南屿、上街两镇之间。席帽山位于南通镇古城村,高达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风光秀丽,是福建省旅游胜地。
资料来源:[5] === 气候环境===
气温:闽侯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闽侯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10.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3.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极端最高气温达38℃~40.6℃,极端最低气温-4℃。一年四季,大致划分为3~6月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6℃~10.5℃,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为最大,达5℃左右,至7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后气温逐渐下降,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至翌年1月气温降至最低值。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年际较差为1℃左右,年较差11.5℃~19.5℃,日较差6.5℃~7.8℃。[6][7]
降水:境内年降水量120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3.9毫米。其中上街镇土溪雨量站年均降雨量为2152.6毫米,南屿镇葛岐雨量站年均降雨量为1258.9毫米。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部中山地区,海拔900~1200米,形成一个多雨层,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2000毫米;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1700毫米;闽江沿岸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上街、大湖为全县两个降水中心。上街极端最大年降水量曾达到2850毫米(1961年土溪站);大湖的雪峰站平均降水量为1954毫米。南屿、祥谦是本县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2毫米。 全县年平均雨日150天,占全年日数41.8%,晴天42天,占11.5%。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3~6月份,尤以5~6月为多。根据降水变化特征和成因,全年可分为4个降水季节:
=== 降水季节===
降水季节 时间 降雨量 降雨特点
春雨季 2~4月 降水量约290~420毫米,占全年的22% 雨日多,雨量少,出现阴雨低温,降水强度弱
台风、雷雨季 7~9月 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量在500.6毫米左右,约占全年的36% 降水年际变幅大,受台风影响,时常出现暴雨,炎热天气常出现午后雷阵雨。多雨年份易发生洪涝灾害,少雨年份易出现干旱。
少雨季 10月至翌年1月 降水量在140~330毫米,占全年12% 降水量小,晴好天气多,经常是干冷天气
资料来源: === 街心公园===街心公园
湿度:境内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9.7毫巴,平原地区在18~20毫巴之间,山区在16~17毫巴左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极端最大绝对湿度40.7毫巴(1967年7月19日),极端最低绝对湿度20毫巴(1963年1月27日)。一年中绝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同,1月最小,月平均值在9.7毫巴;7月最大,月平均值31.4毫巴。日变化情况是:凌晨(4~6时)绝对湿度最小,最大值出现在13~14时。
日照时数: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9小时,日平均5.1小时。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达281小时,2月份仅98.7小时。境内的太阳总辐射为107.3千卡/厘米·年,闽江两岸为109.7千卡/厘米·年,北部高海拔地区为103.7千卡/厘米·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日照的年际变幅度较大,1963年最多,达2524.6小时;1954年最少,仅1179.4小时。
4 == 自然资源 编辑三叠井森林公园==
三叠井森林公园
截止2009年9月,全县耕地3.7万公顷,林地面积11.5万公顷,园地1.4万公顷。境内地热温泉广布,多处地热资源已被开发成淡水鳗和热带鱼养殖基地,已探明地下矿有金、钨、铜、铁等21种。盛产橄榄、龙眼、荔枝、柑桔等名果,其中橄榄最为珍贵,素誉“八闽珍果”。尚干单脚蛏、峡南凤尾鱼、南通银鱼、侯官河鳗素称“水中四珍”。[8] 闽江两岸产柑桔,素享“闽江桔子红”之誉。
5 ==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全县总户数18.15万户,户籍人口58.08万人,流动人口17.23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5462人,平均每户3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35万人,占总人口19.54%,比上年多6452人。男女比例,男性30.17万人,占51.93%;女性27.92万人,占48.07%;男性比女性多2.25万人。2014年全县出生人数8891人,出生率15.37‰,死亡人数3360人,死亡率5.81‰,人口自然增长55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57‰。2014年全县迁入4668人,迁出4737人,迁出大于迁入69人,人口迁移负增长0.12%。
全县总户数18.15万户,户籍人口58.08万人,流动人口17.23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5462人,平均每户3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35万人,占总人口19.54%,比上年多6452人。男女比例,男性30.17万人,占51.93%;女性27.92万人,占48.07%;男性比女性多2.25万人。2014年全县出生人数8891人,出生率15.37‰,死亡人数3360人,死亡率5.81‰,人口自然增长55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57‰。2014年全县迁入4668人,迁出4737人,迁出大于迁入69人,人口迁移负增长0.12%。[9] 全县总人口为70.5万人,2016年城镇化率54.3%,全年出生率12.7‰,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8‰。[10] 
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闽侯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回 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
6 == 经济发展 编辑==
综述
2016年,闽侯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73亿元,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87.95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8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为7.98:59.53:32.4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57.1%和38.6%。[10]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58亿元,增长2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1.20亿元, 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8.69亿元,增长22%。
2016年房地产方面:房地产投资完成249.98亿元, 增长49%;房屋新开工面积148.84万平方米,下降20.2%;销售面积231.70万平方米,增长50.1%;商品房销售额235.60亿元,增长59.5%。[10]
深入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地铁2号线、超山变电站等95个项目累计拆迁25.6万平方米,交地4050亩;建设类项目48项,完成投资115.95亿元,为行动计划的127.4%,滨江新城城市综合体等6个项目顺利竣工,英华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两轮“百个项目·百日会战”活动,突出用地保障,扩大有效投资,337项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2%。认真开展“抓招商、促发展”专项行动,对接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福建分中心等大项目、好项目16项;积极参加“5·18”海交会和“9·8”投洽会等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项目48项,总投资379亿元。[10]
=== 第一产业===
旗山花卉
旗山花卉
闽侯是福建省主要产粮区之一。有耕地34.5万亩,沙洲淤积地1.5万亩,林木蓄积量1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北部中低山为林、茶区,中部低山丘陵为粮、渔、果、防护林综合区,南部冲积平原为粮、渔、牧多种经营区,西南部中低山丘陵为林、果混合区。1949年,全县双季稻播种面积18万多亩,单季稻17万多亩,粮食总产量5.36万吨,平均亩产88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经济得到振兴。1989年,粮食总产达19.84万吨。境内果木、蚕桑、橄榄、六月麻、马铃薯5个万亩基地建设颇具规模。茉莉花、蚕桑的产量都占全省总产一半以上。199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9.57万亩,总产量达21.17万吨,被省政府授于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年,种植蔬菜21.5万亩,产量28.34万吨,肉类总产量2.40万吨,水果产量4.6万吨,水产品产量2.54万吨,禽蛋8486吨,奶产量4228吨,农业总产值达13.33亿元。[11]
 
201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6亿元,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45.04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1.11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11.54亿元,增长0.2%;渔业产值5.77亿元,增长2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1亿元,增长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3536亩,增长2.8%;全年粮食总产量64029吨,下降1.4%。全县食用菌产量16052吨,增长4.6%;茶叶产量778吨,增长4.0%;肉、蛋、奶总产量51095吨,增长4.0%;蔬菜瓜果产量992922吨,增长7.4%;水果产量82673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31034吨,下降0.1%。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2016年,全县特色农业不断发展,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蔬菜基地500亩,培育“三品”认证企业2家,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家庭农场4家。投入1.45亿元实施冬春修水利及水毁工程修复,治理水土流失2000亩,开发复垦补充耕地679亩。[10]
第二 闽侯是福建省主要 粮区之一。有耕地34.5万亩,沙洲淤积地1.5万亩,林木蓄积量1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北部中低山为林、茶区,中部低山丘陵为粮、渔、果、防护林综合区,南部冲积平原为粮、渔、牧多种经营区,西南部中低山丘陵为林、果混合区。1949年,全县双季稻播种面积18万多亩,单季稻17万多亩,粮食总产量5.36万吨,平均亩产88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经济得到振兴。1989年,粮食总产达19.84万吨。境内果木、蚕桑、橄榄、六月麻、马铃薯5个万亩基地建设颇具规模。茉莉花、蚕桑的产量都占全省总产一半以上。199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9.57万亩,总产量达21.17万吨,被省政府授于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年,种植蔬菜21.5万亩,产量28.34万吨,肉类总产量2.40万吨,水果产量4.6万吨,水产品产量2.54万吨,禽蛋8486吨,奶产量4228吨,农 总产值达13.33亿元。
海峡汽车 201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6亿元,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45.04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1.11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11.54亿元,增长0.2%;渔业产值5.77亿元,增长2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1亿元,增长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3536亩,增长2.8%;全年粮食总产量64029吨,下降1.4%。全县食用菌产量16052吨,增长4.6%;茶叶产量778吨,增长4.0%;肉、蛋、奶总产量51095吨,增长4.0%;蔬菜瓜果产量992922吨,增长7.4%;水果产量82673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31034吨,下降0.1%。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2016年,全县特色农业不断发展,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蔬菜基地500亩,培育“三品”认证企业2家,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家庭农场4家。投入1.45亿元实施冬春修水利及水毁工程修复,治理水土流失2000亩,开发复垦补充耕地679亩。===第二 产业 ===
海峡汽车产业城
民国时期,闽侯地方工业十分落后,仅有几家打铁铺、榨油坊。1949年,闽侯县工业总产值只有225万元,是年,创办闽琅电厂,为全县第一家地方国营企业。1956年后,办起造船、砖瓦、角梳、铁器、橡胶、纺织、蚕丝、印刷、皮鞋等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429万元。1958年又办县钢铁厂、通用机器厂、电机厂、农械厂、糖厂、锰矿等大型工业企业,同时将一大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包括食品、机械、化学、纺织、建材、木材加工、非金属矿产加工等八大行业,改为地方国营工业。1961年,压缩基建投资规模,部分工业企业下马关闭或合并建制。装机容量8400千瓦的大目溪水电站和年产万吨的磷肥厂等骨干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使闽侯县工业初具规模。1966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15家,职工3400人,工业产值1776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 许多工厂被迫停工停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闽侯县地方工业注入新的活力,1988年全县拥有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电子、食品、美术工艺等企业270多家,职工1万多人,总产值1.7亿元,比1978年翻了两番多。主要工业品有风机、电线、橡胶管带、饮料酒、涤纶喷胶棉等,其中创部优产品3项,省优4项,市优12项。1994年,全县乡集体以上工业企业246家,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11] 201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78.90亿元,增长11%,规模工业企业344家,完成产值907.71亿元,增长11.7%。规模工业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产值18.77亿元,增长0.2%;股份制企业产值468.50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415.96亿元,增长15.5%。从分行业情况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分布33个大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完成产值255.78亿元,增长18.3%;工艺品行业完成产值100.39亿元,增长11.3%;鞋帽服装纺织业完成产值94.74亿元,增长19.9%;建筑材料制造业完成产值99.07亿元,增长8.9%;食品饮料制造业完成产值81.90亿元,增长6.3;机电制造业完成产值197.40亿元,增长9.4%。2016年,东南DX3、奔驰VS20等新车型上市销售,天宇电气、众安药业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培育中网电力科技、中工电机等规上企业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奥德瑞电子等项目加快推进。[10] 第三产业
201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78.90亿元,增长11%,规模工业企业344家,完成产值907.71亿元,增长11.7%。规模工业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产值18.77亿元,增长0.2%;股份制企业产值468.50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415.96亿元,增长15.5%。从分行业情况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分布33个大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完成产值255.78亿元,增长18.3%;工艺品行业完成产值100.39亿元,增长11.3%;鞋帽服装纺织业完成产值94.74亿元,增长19.9%;建筑材料制造业完成产值99.07亿元,增长8.9%;食品饮料制造业完成产值81.90亿元,增长6.3;机电制造业完成产值197.40亿元,增长9.4%。2016年,东南DX3、奔驰VS20等新车型上市销售,天宇电气、众安药业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培育中网电力科技、中工电机等规上企业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奥德瑞电子等项目加快推进。
===第三产业===
甘蔗街心公园
甘蔗街心公园闽侯自建置至民国35年析出福州市约1700年间,福州市即为闽侯县之县城所在地,历来商贸比较发达。 1949年,全县私营商业4900多家,包括布店、国药店、小五金、杂货店、京果店、肉铺、米店等。1951年,成立“中国贸易闽侯专区公司闽侯支公司”,综合经营粮、油、棉布及京果、工业品、土产品。1952年7月支公司改组分别建立百货、粮食、土产3个专业公司,1953年成立基层供销合作社。1954年,全县商业4675家,从业人员11935人,资本219.04亿元;生产合作社1392户,2030人。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县有商业网点2487个,从业人员4873人。1958年,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合并,全县商业网点735个。1989年后,在市场竞争中,国有和集体商业零售额有所下降,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商业发展较快。1994年全县商品销售总额达2.75亿元,入库税金347.31万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量2.5万吨,成交额1.93亿元。[12] 2016年,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11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41.63亿元,增长16.6%;限额以下零售额88.48亿元,增长8.7%。特色旅游影响扩大,2016年约接待游客4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10] 
2016年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出口扶持政策,实现出口93.66亿元,增长9.8%;加强对台经贸、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新批台资项目11项,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
201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716.82亿元,增长12.3%,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9.95亿元,增长13.4%,住户储蓄存款余额235.19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6.87亿元,增长10.3%。保险事业:全县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5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亿元,增长16.4%,人寿保险收入2.11亿元,下降13.3%。[10]
7 ==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历史发展
福州大学 === 福州大学===
唐代,闽侯县官系府城所在县,不设县学,到宋时始设县学,有闽县、侯官、怀安三县学。还创立私立或官立的书院。元朝开始,出现社学、私塾。明清时书院得到大发展,私塾遍及乡村。清时,今境内有古灵、新唐、淘南、文山、湖山等书院。清末,部分私塾发展为小学,形成私塾与学校并存的局面。
1949年县内有中心小学65所、国民小学122所、私立初级小学2所。1952年,共设26个小学辅导区,57所中心小学、190所公立小学、2所私立小学。1956年底,有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5328人,教职工163人;小学458所,学生53249人,教师1222人;中学6所,学生2765人,教师181人。1965年,有小学610所,中学15所,幼儿园140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校一度停课,到1969年春复课。闽侯教育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3]
2016年投入2.5亿元实施校舍项目20项,南通中心幼儿园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县新增学位1200个。[10] ===大学城===
大学城
大学城一角
大学城一角
多所福建高校入驻闽侯县上街镇,构成了福州大学 城。大学城西邻福银高速公路, 北临京台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 是福建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和交流的中心。分为校园区、公寓区、科技园区、教师公寓区、共建区、保留社区、安置社区、生态廊道区、中心共享区等9个区域。大学新区组建以基础学科为支撑,应用学科为主体,高新技术学科为重点的20多个学科(群),形成理工类学科为主,学科优势特点明显的办学体系。新区还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形成省会中心城市新兴的科教区。
截至2012年,进驻上街大学城的高校、主要中学如下:[14] 
上街大学城入驻学校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类型
福建福州一中 高中 公立
福建闽侯六中 高中 公立
=== 科技发展===
历史上闽侯农业技艺虽有一定发展,但长期仍停留在男耕女织落后状态,直至民国31年,始有赵尔隼在境内大部分洲村办私营农场,推广南特号、一条香、金早水稻等新品种,引种岱字、德字棉花新品种,并进行水产、果树科研实验。
50年代,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比较活跃,1952~1953年水稻专家李森惠在荆溪关中村进行水稻高产试验。1966年,曾在南通公社召开中国和福建省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交流会和现场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科协在中小学建立500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共制作“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400多件(篇)。荣获省科协授予“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县”称号。同时,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在农业方面,60年代,选育水稻品种117种,其中晚稻品种“红晚52”,在中国推广面积达百万亩,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进步奖。1978年,评出104个获奖项目,其中36项获地市级科研成果奖。1985年始,在农村实施“星火计划”,至1994年,全县共实施星火项目130多项,总投资约4000多万元。在工业方面,开发省优、市优产品,一部分科研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巾等原材料热熔胶产品,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15] 2016年全县科学技术财政资金支出达1.2亿元,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8.7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61%。[10]
=== 城乡建设===
总体规划
闽侯县城旧城改造
闽侯县城旧城改造
闽侯规划打造“生态闽侯、山水江城”,并将形成“一心、两翼、三区、五城”的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一心”,是指闽侯县城核心,为综合服务及生活功能区,包括甘蔗街道和竹岐镇区;“两翼”,指南翼、北翼。南翼相对较“重”,以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包括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等乡镇。北翼相对较“轻”,以发展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文化休闲等新兴绿色经济为主,包括白沙、鸿尾、小箬、大湖、洋里、廷坪等乡镇;“三区”,是指将山区依据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划分为生态旅游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意区,设定产业准入门槛,重点发展生态型、高端型产业;“五城”,是指闽侯大县城、上街大学城、南屿科技城、南通商贸物流城、青口汽车城。截至2013年4月,闽侯县城新区的市民广场、科技中心、文化中心、闽都民俗园等项目已基本建成。这里将作为大县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闽侯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建设中的闽侯县城江滨新区===建设中的闽侯县城江滨新区
“一带”、“五区”的布局结构是闽侯大县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带”,即闽江滨水休闲带。闽侯将利用闽江的山水景观和亲水空间,形成生态休闲、亲水娱乐和高档居住区相融合的发展地带。“五区”,即将甘蔗片区作为大县城的主城区;竹岐片区作为综合居住片区;关源片区作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产业园区,发展创意及高科技产业;金水湖片区依托优美的湖光山色,发展成集旅游、观光、房地产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打造新县城的“世外桃源”;白沙片区则是小城镇综合改革区。[8][16]
=== 建设详情===
截至2012年底,闽侯县城新区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等项目基本建成,旧城改造安置房已封顶10幢,县实验幼儿园新园主体工程完工。四个试点小城镇全年实施56个项目,完成投资55.8亿元,青口体育馆、中央公园和南屿“两园区”安置房等项目处在建设中,荆溪科技文体中心、绿地公园和白沙第二供水工程、116县道改造等项目基本建成。
建设中的闽侯县城江滨新区
建设中的闽侯县城江滨新区
基础设施方面,螺洲大桥南连接线、新南港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处在建设中,旗山大道东半幅(南屿段)拓宽工程、邱阳河道路、南通新自来水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闽江下游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持续实施。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白沙孔元和南通洲头精品示范村建设启动,投入7500万元实施山区道路提升改造,投入5418万元保障10.7万人安全饮用水。“造福工程”、农村改厕、广播电视村村通及新一轮农网改造等年度任务完成。
2018年年初闽侯县全面加快甘蔗街道(县城)的旧城改造步伐,加速地块经营性出让。新建12公里长的滨水绿化廊道、结合地铁线路增设城市公共服务线等。[17] 旧城改造完成后,闽侯县城的旧城全部得到重建,结束“大县小城、有县无城”的历史,与县城新区无缝对接。突出城市化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具有城市化标准、现代化气息、生态水岸特色的滨江新县城。[18]
=== 文化事业===
2016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2016文化闽侯”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大型电视纪录片《家住闽江边》拍摄完成,青橄榄合唱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小葵”科普体验中心、“彩虹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融入计划”两个项目分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省赛金奖。[10]
=== 医疗卫生===
古代,闽侯城乡群众靠中药、青草药治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当时境内马尾由英国人办一家“圣教医院”,西医、西药开始传入闽侯。民国27年把戒烟院改为闽侯县卫生院,此后西医逐渐发展。但广大农村仍然严重缺医少药,各种病魔肆虐,1949年,年均死亡率高达30‰,人均寿命只有3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开展防病灭病工作,1952年消灭鼠疫和天花,霍乱得到有效控制,其他传染病得以预防和治疗。50年代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80年代治理脏、乱、差,90年代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活动,血吸虫病、丝虫病、麻风病等基本被消灭。1985年初,闽侯县被列为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第二周期妇幼卫生示范县,妇幼保健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和发展。1990年县人均寿命为70.1岁。1993年闽侯县被评为福建省省级卫生县城。1994年,全县妇幼、孕妇管理村达195个,占66.3%;孕产妇系统管理2361人;保健管理5437人,保健覆盖率98.4%;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达99.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农村三级医疗网络日趋完善。至1994年底,医疗卫生机构有县直属单位6个、工业及其它系统36个,全县15个乡镇设有中心卫生院3个、卫生院11个、村医疗点423个,行政村医疗点覆盖率100%。全县有医务人员1701人,病床577张,增添B超等各项全套先进医疗器械设备8台,扩大医疗服务新项目130多项。[19]2016年祥谦卫生院门诊病房大楼主体完工,大湖卫生院等建成投用。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工作得到强化,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支出3.3亿元,31.3万人次受益。===人民生活===
2016年祥谦卫生院门诊病房大楼主体完工,大湖卫生院等建成投用。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工作得到强化,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支出3.3亿元,31.3万人次受益。[10] 人民生活 201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1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85元,增长9.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6元,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95元,增长7.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8%,分项目看,八大类构成同比指数“六升二降”,食品烟酒上涨3.4%,衣着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7%,医疗保健上涨0.9%,其它用品和服务上涨4%;居住下降1.7%。交通和通讯下降0.9%。[10]  === 体育事业===
闽侯民间传统体育有武术、游泳、龙舟等,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武术源远流长,清代就有武进士29人,出了武状元宋鸿图、武探花林培基。民国时,南屿人周子和的虎形拳传入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冲绳上地流空手道的始祖。陈春官是闽侯县罗汉拳、香店拳的传人之一,1957年、1960年、1962年三次参加省武术观摩表演赛,均获表演奖。1980年县武术运动员参加福建省传统武术比赛获第三名。
闽侯溪河网布,具备游泳运动和龙舟竞渡的良好条件。群众性游泳渡江活动踊跃。1958年端午节,成立县第一支女子龙舟队。1979年县业余少年体育学校游泳队赴福州比赛,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及个人18项冠军。1986年闽侯县男、女龙舟队参加省龙舟调赛,尚干男队获第一名,并赴日本参加长崎龙舟选手赛,获第二名。1988年6月,青口男子龙舟队参加福清国际龙舟邀请赛,获第二名;祥谦女子队获表演赛第一名。1989年9月祥谦女子龙舟队参加武汉国际龙舟邀请赛,获600米、1000米团体亚军。1990年闽侯籍游泳运动员张晓峰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荣获4枚金牌,同年10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又获金牌1枚。
全县机关、农村、学校,普遍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棋类、跑步等体育活动,学校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施行面达100%,达标率达93.6%。1994年,闽侯县被评为省《锻标》工作先进县。[20]
=== 宗教信仰 在闽侯传播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道教是最早传入闽侯的。汉代的介琰,受元一无为之道,隐于方山(今闽侯五虎山)。佛教始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在侯官县越王山(今福州)建绍因寺。天主教传入闽侯,始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基督教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传入甘蔗。这些教派由于不同时代统治阶级的倡导或抑制而有盛有衰。闽侯县解放时(1949年8月17日),道教、佛教均已衰落,大佛寺和天主教、基督教教堂仍有宗教活动,尚有天主教、基督教教徒2186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宗教活动基本停止,寺院教堂大部关闭或改作他用,教徒锐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县政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健全宗教机构,充实宗教干部,各教派先后恢复活动。1993年,县成立佛教协会,有会员556人;开放基督教堂(点)38个,有教徒1.6万人;天主教堂(点)7个,有教徒近3千人;在册道教宫观18座,道士50余人。[21] 8政府领导编辑县委书记:李永祥[22]===
9 在闽侯传播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道教是最早传入闽侯的。汉代的介琰,受元一无为之道,隐于方山(今闽侯五虎山)。佛教始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在侯官县越王山(今福州)建绍因寺。天主教传入闽侯,始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基督教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传入甘蔗。这些教派由于不同时代统治阶级的倡导或抑制而有盛有衰。闽侯县解放时(1949年8月17日),道教、佛教均已衰落,大佛寺和天主教、基督教教堂仍有宗教活动,尚有天主教、基督教教徒2186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宗教活动基本停止,寺院教堂大部关闭或改作他用,教徒锐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县政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健全宗教机构,充实宗教干部,各教派先后恢复活动。1993年,县成立佛教协会,有会员556人;开放基督教堂(点)38个,有教徒1.6万人;天主教堂(点)7个,有教徒近3千人;在册道教宫观18座,道士50余人。==政府领导==县委书记:李永祥== 交通运输 编辑==
唐代闽侯,便有省际驿道(西驿道)穿越境内。宋、明、清代,县际、乡间、村落古道已遍及平原、山区,组成道路网。民国时期,有福厦公路、福古两条公路穿境而过,但路况极差,通车能力低;境内修筑福州至峡北、福州至马尾、福州至湾边、峡南至相思岭、峡南至下洋等5条公路,总长135.4公里。
陆上交通运输,长期落后。1958年境内仅有1辆3吨汽车从事货物运输。1994年,全县货运汽车1276辆,客运汽车127辆、2179客位,其他机动车195辆,从事运输业的拖拉机1500辆。公路旅客运输量达592万人次,周转量3779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204万吨,周转量1023万吨公里。
内河航运业源远流长,清末、民国时期大量货物由水路运送至各市埠集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河航运业发展较快,旧式的木帆、木壳船逐步为机动船、水泥船、钢质船所代替。1994年,境内水上运输企业12家,农村渡口38个,客渡船58艘、2367座位,内河、沿海货船612艘、1.82万吨。全县水上运输量301.62万吨,周转量9902万吨公里。[23]
目前,闽侯是福州市区西、南两侧进城的重要通道和必经之地,也是福州市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集散出入口。因与福州共用火车站、汽车站,所以闽侯不再使用闽侯县内客运火车站和客运长途车站。2013年09月26日,位于闽侯上街镇的福州新西客站投入使用,作为大学新区的配套市政项目,新西客站设在科技路和乌龙江大道十字路口西侧。2014年11月28日福州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该线西起闽侯苏洋站,东至晋安鼓山风景区入口处的鼓山站,线路长29.289公里,共设21座车站,总投资196.22亿元。
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邮政业务收入0.85亿元,增长2.4%。电信业务(含移动、联通)收入8.25亿元,增长11.8%。[10] 10 == 风景名胜 编辑==
闽侯县名胜古迹甚多,旗山、雪峰寺、马岚山、五虎山、十八重溪、昙石山文化遗址等闻名遐迩。闽台古文化摇篮的昙石山史前文化遗址,与福州鼓山齐名的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南方丛林第一的雪峰崇圣禅寺,以及马岚山六公殿、三叠井森林公园、塔礁洲湿地公园[24]等多处旅游胜地。
新东阳高尔夫球场 旗山万佛寺 军博园 兔耳山
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八重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叠井森林公园
资料来源:[25]11 == 民俗风情 编辑==闽侯县靠近福州,岁时节日、婚丧喜庆等习俗与福州地区基本相同。但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城镇与乡村、平原与山区以及不同姓氏之间,略有差异。[21]南屿镇
南屿镇
南屿镇
春节:俗称“做年”,是民间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刚交午夜,家家户户焚香放炮燃烟花。初一日人人早起,身着新装,晚辈向长辈拜年。春节期间,有的机关团体、集、镇、乡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的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有的召开新春茶话会、新春团拜会等活动。
“做夏”:即于“立夏”之日。家家煎“夏饼”,炊“碗糕”,煮“鼎边糊”。
=== 大湖乡===大湖乡
端午节:家家插蒲艾,包粽子,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挂香袋。
大岁,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故又叫除夕,福州话称“三十盲晡”。民间习俗,以鸡、鸭、鱼、肉、酒、年糕、水果等十道菜为供品供奉神明。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共进晚餐。宴罢,长者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然后守岁。
送年,即已出嫁的女儿在祭灶后“做年”前,备鸡、鸭、鱼、肉、线面、糖果等厚礼孝敬父母。[26] 12 == 著名人物 编辑==
闽侯县近现代部分人物
人物 标签 人物 标签
萨本铁 化学家,计算机科学家 萨师煊 中科院院士
萨镇冰 爱国将领 陈运和 中国名诗人
陈彪 科学院士 龚子荣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 国务院 ]] 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
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林权 农业专家,福建稻麦研究所前所长,福建农业科学院前副院长
资料来源:[27]13 == 城市排名 编辑==2018年12月,闽侯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69位,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8位。[28] 2020年8月10日,闽侯县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五十六名。
2020年8月10日,闽侯县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五十六名。[29]
14词条图册
闽侯县风光闽侯县风光
闽侯县城闽侯县城
闽侯县地图闽侯县地图
参考资料:
1.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 地点
==视频==
===大美中国·福建闽侯 20210106 2021年01月11日发布===
{{#iDisplay:s3220h7xkvq|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