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噍吧哖社

增加 29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1915噍吧哖事件人犯出庭受審'''<br><img src="https://www.gjtaiwan.com/new/wp-content/uploads/2020/05/000_2020-05-06_04481600929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jtaiwan.com/new/?p=59154 圖片來自據珍台灣]</small>
|}
'''噍吧哖社'''(大武壠語:Tamani、Tapani;臺灣話:Ta-pa-nî)又名'''礁吧哞社''', 一[[大武壠族]]部落,是[[大武壠社]]的從屬部落之一。該社族人原居於今[[臺南市]][[新化區]]那拔里,後遷至[[玉井區]]玉井-{里}-、沙田-{里}-、竹圍里,再移居竹圍里之「番仔厝」,最後遷至臺南市[[楠西區]]龜丹。<ref name=":0">許晉彰(2015)。《南瀛平埔族夜祭暨相關活動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ref>乾隆初年,噍吧哖社與大武壠頭社、大武壠二社組成大武壠社,共同遷徙至楠梓仙溪流域之[[甲仙]]一帶。<ref name=":0" />迨荷蘭時期及清朝年間稱大武壟,當時漢人大舉入墾,始有漢族田庄形成。 後係曹族四社熟番原住民所居住,以噍吧哖ㄉㄚㄅㄚㄋㄧˊ為庄名。 至民國九年,日本人佔據臺灣,才以「噍吧哖」的日語近音「玉井」來更改地名。
== 文獻記載 ==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