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曰强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广陵琴韵》<br> 《移云斋心旨》
}}
'''<big>梅曰强</big>'''<p style="text-indent:2em;">(1929年-2004年),字南移,[[祖籍]][[江西]]省湖口县,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系"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曾任 [[ 中国音乐家协会 ]] 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梦溪琴社名誉理事、铜山县古琴研究会顾问。"广陵派"始于清初顺治年间,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大琴派。三百多年来,传承有序,名师大家辈出,名谱广布海内。<br>
2018年11月3日2004年夏天,梅曰强在[[南京]]逝世,享年75岁。
== 人物经历 ==
==琴著==
'''<big>梅曰强:《论弹奏古琴的修养》</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 [[ 司马相如 ]] 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 [[ 卓文君 ]] 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br>
<p style="text-indent:2em;">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br><br>
'''<big>三、弹奏古琴中的持续感</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 [[ 乐器 ]] ,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从这三种音色以及音的波动特点来言,散音与泛音当弦震动出声后,因没有物体碰撞,其余音是随弦的震幅逐渐消逝,可以保持一定时值的余韵。而按音是靠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出音相互配合,当右指弦弹出音后,左手指必须按在弦上不离开才会保持余韵,如果左手指一离开弦,余韵就消失了,所以又产生了一个如何保持音韵不断的问题。<br><p style="text-indent:2em;"> [[ 古琴 ]] 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就必须不断变换弦相音位,两音相隔距离远的还要跳动,为什么古琴的指法多而细呢?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了丰富琴曲感情适应表达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排斥适应多音位弹奏方便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弦、不同音位上的音密切的联起来,必然产生除紧迫感外还有一个音与音连贯协调的“持续感”问题,所以“持续感”也是弹奏古琴者必须重视的一种修养。<br>
<p style="text-indent:2em;">弹琴人最易犯的指法毛病就是重视“音”而忽视“韵”。就是手指在弦上移动时,前一个指法做对了又害怕下一个指法不好就忙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音是有了余音(韵)就断了,就产生音与音脱节,无形中音与音之间加了一个“○”休止符,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另一种易犯的指法病,就是用指不当,不会掌握变换手指的方法和一指按多弦的技法,也同样会使旋律断断续续无感情。为使琴音演奏得园、润、洁、丽,就必须培养弹奏技法上的“持续感”。<br>
<br>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