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蒋翊武

增加 8,88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蒋翊武]]'''| 外文名 = | 圖片 =[[File:蒋翊武.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21ebd34acada0623.jpg?size=500x733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出生日期 = 1884年12月21日| 出生地點 = 湖南澧州| 逝世日期 = 1913年9月9日| 别名 = 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 民族 = 汉| 職業 = 民主革命活动家| 教育程度 = 湖南省西路公立师范学堂(肄业)| 信仰 = 三民主义| 知名原因 = 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创办文学社| 知名作品 = 绝命诗四首 }}'''[[蒋翊武]]'''(1884-1913),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ref> 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ref> ==人物生平=====少年时期=== 蒋翊武,字保勤,1884年12月21日(清朝光绪十年甲申冬月初五)出生于澧州(今澧县)一个城市平民家庭。 父亲[[蒋皋南]]年轻时到城内丁公桥一家小油坊里学制豆油皮。老店主没有子女,去世后,蒋皋南接受了他们的微薄产业。蒋翊武是长子,父亲为培养他成长,便节衣缩食送他读私塾,四个弟弟则先后出去当学徒。 1890年(光绪十五年)6岁蒋翊武就读于澧兰书屋,在[[周宣生]]、[[晏开甲]]门下启蒙读书。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4岁,与同乡学友[[杨载雄]]、[[黄贞元]]等转读于安福(今临澧县)梅溪桥私塾,从师[[蒋作霖]],开始接触维新时事政治,并为之宣传。因戊戌变法失败,<ref>考长沙时务学堂未果。</ref>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继续求学于梅溪桥。同乡学友[[杨载雄]]参加湘军"[[劲字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适逢满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族兄[[蒋念堂]]考取秀才,蒋翊武不愿与试,轻蔑地表露:"[[奴隶功名]],要它何用?"反清排满的种族主义思想一吐为快。 ===投身反清===1903年,他进入澧州高等小学堂(今澧县第一中学),第二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这时,革命思潮已在湘西北流行,蒋翊武阅读了清政府查禁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黄帝魂]]》等书,接受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有一次,一个清朝官员来学校训话,告诫学生不可学洪、杨([[洪秀全]]、[[杨秀清]]),而要学曾左([[曾国藩]]、[[左宗棠]])。血气方刚的蒋翊武当众站起反驳说:"洪杨,民族功臣;曾左,民族罪人!岂有攘斥功臣而效法罪人的?"他的话,使清朝官员张口结舌,<ref>却赢得了同学的敬重。</ref> 1904年秋,华兴会联合武昌的科学补习所准备发动起义,蒋翊武协助[[宋教仁]]集结革命力量,谋响应长沙起义。但起义事机不密,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人士,蒋翊武被开除学籍,只好避回老家。 1905年冬,蒋翊武来到上海,准备去日本留学,由于日本政府歧视中国留学生,留日学生纷纷回国,他只好留在上海。第二年春天,一些归国学生在吴淞办起中国公学,他便进入这所学校。中国公学里革命党人很多,蒋翊武与他们接触频繁,革命思想更加成熟。他和同学们组织了竞业学会,并由刘复基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0月28日,与[[杨卓霖创]]办《[[竞业旬报]]》,用白话文宣传革命。1907年春《竞业旬报》被迫停刊后,<ref>返回故里。</ref>[[File:蒋翊武11.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5c0dda25fd553ae3.jpg 1912年4月蒋翊武与孙中山等]]]1909年春与刘复基再赴上海。===参加新军===1909年秋,[[刘复基]]去汉口协助[[詹大悲]]接办《[[商务报]]》,蒋翊武便随刘去了汉口,任《商务报》编辑。汉口的革命活动非常活跃,不少革命者潜伏在新军里,成立团体,积蓄力量,使许多官兵接受了革命思想。蒋翊武到汉口时,新军中有一个革命团体叫[[群治学社]],蒋翊武、刘复基、詹大悲为加入这个组织,便以访员(记者)身份前往鄂西采访,因为学社负责人[[杨王鹏]]等所在的第四十一标正在那里驻防,三人在潜江遇上了学社成员蔡大辅,蔡写信介绍他们回武昌去找留守的负责人[[李六如]]。路过天门,为策动新军,蒋翊武决意从军,经人介绍,投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 不久,群治学社的活动就受到了挫折,1910年9月改组为振武学社,推[[杨王鹏]]为社长。但振武学社也为清政府所不容,杨王鹏、李六如等被迫离去。随后,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内同文学舍召开正式的成立大会,蒋翊武被推为社长,[[王宪章]]为副社长,刘复基为参谋部长。 文学社成立后,积极扩大组织,开展活动,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不久,新军各标营都有了文学社的成员和组织。当时,武汉的新军有一镇、一混成协,兵额共计1.5万人,<ref>文学社成员竟占1/5以上。</ref> ==个人作品==[[File:蒋翊武1.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045225d2976ab631.jpg 蒋翊武]]]1913年临刑前,蒋翊武写了四首绝命诗(也有说其实合为一首 )。 其一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 嗟我寂冤终无了,空留弩剑作寒鸣。 其二只知离乱逢真友,谁识他乡是故乡? 从此情丝牵未断,忍余红泪对残阳。 其三痛我当年何昧昧?只知相友不相知; 而今相识有如此,满载仁声长相思。 其四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 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 ==主要贡献== 蒋翊武是文学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蒋翊武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坚持舆论造势,积极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曾先后参与或主办过《[[竞业旬报]]》、《[[商务报]]》、《[[大江报]]》、《[[民心报]]》等,反映出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借公开鼓吹"大乱",大掀革命狂澜;他积极运动新军,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他在主持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时,便把运动新军作为主要工作,为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作好充分的组织准备;他寻求联合壮大革命同盟,始终把寻求革命团体的联合作为壮大革命队伍,取得革命成功的必要途径;他紧紧追随孙中山,誓死捍卫民主共和,始终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宗旨,奉孙中山三民主义相号召。 ==人物评价== 1916年,[[谢春轩]]曾作挽联多副,其中一联写道:"立功在楚北,殉节在粤西,推翻专制,拥护共和,英雄成败均千古;奋迹于涔阳,首丘于岳麓,昔年欢迎,今日追悼,故乡风云又一时。" 孙中山高度评价蒋翊武为"[[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ref> 并称蒋翊武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ref> ==后世纪念=====蒋翊武墓===[[File:蒋翊武12.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3a02435e4e80b1af.jpg 蒋翊武墓]]]蒋翊武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护国战争胜利后,蒋翊武的遗骸自桂林归葬长沙岳麓山,湘人为他营建汉白玉墓塔,墓区为一空旷平地,占地约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方有方形顶碑塔,高约4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高2米,宽0.7米,碑心朝东,楷书"蒋公翊武之墓"六字。墓前有片石山道导入,墓后青松赤枫。<ref> 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f>===蒋翊武碑===[[File:蒋翊武13.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beb5a35da506be0b.jpg 蒋翊武碑]]]1921年孙中山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个字镌刻于碑上,嘱[[胡汉民]]先生撰书碑文 :"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以武昌防御使守危城,却强敌,事定即引去,当道縻以官爵不受。癸丑讨袁,将有事于桂,至全州为贼将所得,贼酋阿袁氏旨,遂戕公于桂林丽泽门外。今年冬,大总统督师桂林,念公勋烈,特为公立碑,而命汉民书公事略,以昭来者。公之死事与瞿、张二公不同,而其成仁取义之志则一也。中华民国十年十二月 胡汉民谨记"。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翊武路南段东侧。青石砌筑。碑座为3层踏阶,每层边长2.75米,高0.8米; 碑身为四方形椎柱体,通高4米。碑北面刻孙文题字。其余3面刻胡汉民所撰纪文。==文献参考=={{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