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立柱

增加 1,0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立柱'''({{lang-mnc|ᠯᡳᠵᡠ|v=liju}}),[[中國]][[滿洲]][[鑲藍旗]]人,中國[[清朝]]政府官員,他於1751年以[[戶科]]掌印[[給事中]]身分接替[[書昌]]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該官職[[滿]][[漢人]]各一,而滿人的他與[[錢琦]]為同任御史。1752年,[[巡台御史]]改為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駐候帶。至此,巡台御史變成非常任派駐。
 
乾隆十六年(1752)十一月以給事中出任巡臺御史,為清代第三十二任巡臺御史,乃接書昌之任者。同年十一月,與漢御史錢琦、臺灣鎮馬負書共同檢閱臺灣鎮標、臺協水師等官兵演練。其後即往臺灣北路巡察,而錢琦則分巡南路,蓋二御史於每年農隙時分路巡察,(翌年則互換),則可省一半費用。期間一再發生彰化生番殺害兵民事件,而此滿漢御史雖身為帝王耳目,卻遷延數月,未及時呈奏,遂遭高宗申飭;而在二人覆奏之後,乾隆以為「仍屬支吾,未得實情」,將二人「交部議處」。立柱旋遭吏部依照含糊具題降一級留任之處分,唯因立柱有加四級之紀錄,遂削去一級。並奉旨還京,於乾隆十七年八月離臺。此後所有巡察臺灣御史,改為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駐,著為例。立柱能詩,有詠「臺陽八景」之作,散見於《臺灣通志》及《府志》中。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s-after|[[官保]]}}
{{end box}}
 
==對外連結==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293209&who=%E7%AB%8B%E6%9F%B1 立柱.台灣記憶]
[[Category:巡視台灣監察御史]]
[[Category:滿洲鑲藍旗人|L]]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