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加密貨幣

增加 96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雖然具有去中心化且資料無法被竄改的好處,但其非實名制特性,很難與現實世界接軌,此外,其網路算力具有被少數人掌握的風險,以及結算速度瓶頸的缺點。不過,比特幣採用的區塊鏈技術,卻能被改良來應用在許多金融、非金融領域,作為新一代的多中心化資料庫。因此跨國銀行都在搶進金融科技打造新的交易平台時,都棄比特幣或加密貨幣,但卻爭相要採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不僅42家知名銀行組成聯盟,美國[[NASDAQ]]也早已採用區塊鏈技術打造自家的新交易平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在去年底准許[[Overstock]]用區塊鏈發行股票,目前全球投資區塊鏈新創的金額已破10億美金。<ref name="iTHome"/>
 
==爭議==
[[File:Bitcoin accepted here.jpg | thumb | 300px | 加密貨幣的去處? <br>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1942 原圖鏈接] ]]
 
經濟學家對貨幣的定義是,貨幣必須同時具有交易媒介、價值儲存和記帳單位這三項功能的事物。加密貨幣缺乏使用量、波動性大,無法滿足任何一項條件。這不代表它必定會消失,但以現況而言,它應該會繼續像是一座過度複雜、不值得信任的賭場。
 
加密貨幣爆起爆跌,難以滿足「貨幣」的定義,成為吹捧過度的投機商品,[[經濟學人]]雜誌斷言,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皆毫無用途。<ref name="經濟學人">{{cite web |url=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1942 | title= 經濟學人: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皆毫無用途 | language=zh | date=2018-09-04 | publisher=天下 | author= 編譯:黃維德 | accessdate=2019-01-19}}</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