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美国大使馆

增加 1,5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美国驻华大使馆15.jpg|缩略图|[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5/0701/14/52/20150701025212824.jpg '''美国驻华大使馆'''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7%BE%8E%E5%9B%BD%E9%A9%BB%E5%8D%8E%E5%A4%A7%E4%BD%BF%E9%A6%86 图片来自搜狐网]]]
''' 美国大使馆 ''' ”一般是指“ [[ 美国驻华大使馆 ]]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2%80%9C%E7%BE%8E%E5%9B%BD%E5%A4%A7%E4%BD%BF%E9%A6%86%E2%80%9D%E4%B8%80%E8%88%AC%E6%98%AF%E6%8C%87%E2%80%9C%E7%BE%8E%E5%9B%BD%E9%A9%BB%E5%8D%8E%E5%A4%A7%E4%BD%BF%E9%A6%86%E2%80%9D&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美国大使馆”一般是指“美国驻华大使馆”],知乎专栏 - zhuanlan.zhihu.com/p... - 2021-5-16</ref>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大使馆(5)是指美利坚合众国在中国的官方办事机构,位于中国[[北京]]<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BE%8E%E5%9B%BD%E9%A9%BB%E5%8D%8E%E5%A4%A7%E4%BD%BF%E9%A6%86%E6%98%AF%E6%8C%87%E7%BE%8E%E5%88%A9%E5%9D%9A%E5%90%88%E4%BC%97%E5%9B%BD%E5%9C%A8%E4%B8%AD%E5%9B%BD%E7%9A%84%E5%AE%98%E6%96%B9%E5%8A%9E%E4%BA%8B%E6%9C%BA%E6%9E%84%EF%BC%8C%E4%BD%8D%E4%BA%8E%E4%B8%AD%E5%9B%BD%E5%8C%97%E4%BA%AC&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美国驻华大使馆是指美利坚合众国在中国的官方办事机构,位于中国北京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12-16</ref> 。它的景观设计大量借鉴了中国的建筑设计风格。在美国的上百个海外使馆中,其规模上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巴格达的外交建筑。这一综合建筑群占地10英亩(4公顷),为大约950名雇员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环境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90%88%E5%BB%BA%E7%AD%91%E7%BE%A4%E5%8D%A0%E5%9C%B010%E8%8B%B1%E4%BA%A9%EF%BC%884%E5%85%AC%E9%A1%B7%EF%BC%89%EF%BC%8C%E4%B8%BA%E5%A4%A7%E7%BA%A6950%E5%90%8D%E9%9B%87%E5%91%98%E5%88%9B%E9%80%A0%E4%BA%86%E5%AE%89%E5%85%A8%EF%BC%8C%E8%88%92%E9%80%82%E7%9A%84%E7%8E%AF%E5%A2%83&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合建筑群占地10英亩(4公顷),为大约950名雇员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环境],豆丁 - https://www.docin.com/...- 2016-3-4</ref> 。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 美国驻华大使馆 占地面积 10 英亩 雇 950名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安家楼路55号 释 为美国在中国官方办事机构 景观设计 借鉴了中国的建筑设计风格 == ==1使馆部门2使馆历史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使馆建筑
抗震保护建筑设计安全问题中国风水环境保护艺术作品施工信息
4历任大使
驻大清国专员驻大清国公使驻中华民国公使驻中华民国大使驻北京联络处主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5现任大使
6词条图册1 == 使馆部门 编辑==
新闻文化处;
美国公民服务处;
非移民 [[ 签证 ]] 处;
[[ 移民 ]] 签证:仅广州领馆受理行政办公室;
[[ 植物 ]] 检疫处;
领事处(CON);
经济处(ECON);
[[ 环境 ]] 科技处(ESTH);
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政治处(POL);
地区 [[ 安全 ]] 处 (RSO)。
2 == 使馆历史 编辑== [[ 清朝 ]] 时期
[[18世纪 ]] 后半叶,英国的“对华贸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北美殖民者如果想要获得中国产品,则只能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做一些转手贩运的生意。然而,美英关系愈发僵化,北美殖民地人民通过“波士顿倾茶事件”表达了对英国政治控制的不满,事件中被倾倒的正是中国 [[ 茶叶 ]] 。随着脱离英国统治的斗争取得胜利,这些新近独立的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他们以往从英国商人那里获得中国产品的途径被切断了。1782年11月,美、英双方签署了初步的和平条约。到了1783年3月,美国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向中国派出第一个贸易团。
1783年,“中国 [[ 皇后 ]] ”号在波士顿完工。贸易团组建完成,以山茂召为总管,约翰·格林担任船长,前往中国。
1784年,贸易团完成了使命后,于12月28日,“中国皇后”号返航美国。该贸易团成为了第一批到访中国的美国人。
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大使馆迁至前门东大街23号。
=== 民国时期===
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大使馆设在南京上海路82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1937年夏,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国内的流行民意压倒性地转为支持中国一方。在接下的几年中,美国政府先后通过提供购买信贷和《租借法案》延长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援助。
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大使馆馆址迁到南京西康路33号,原上海路馆舍改为美国新闻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中美关系开始恶化。1950年2月18日,美国政府最后一名外交官培根离开南京返回美国。
2008年,美国驻华大使馆由原来的秀水北街3号搬迁至现址(安家楼路55号),原址改为第二签证处,光华路上的美国大使官邸保留。
3 == 使馆建筑 编辑==
规模
美国大使馆新馆融入了中国的土壤并象征性地把东西方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 抗震保护===
为了应对中国的高地震风险,新使馆有复杂的抗震设计。这包括大型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柔性连接以及所有设备和固定装置的防移动控制。
新使馆的设计也体现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建筑群由一道围护墙保护,建筑外部与围墙之间通过景观设计来缓冲。这些设计特点是美国国务院标准安全考虑的体现,它们适用于其所有新使馆项目。
===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选定:设计团队的挑选是通过一个联邦优秀设计竞赛完成的。美国国务院在为期一年的遴选过程中力求找到“最好的美国建筑”。 建筑师们把自己的作品集提交给一个由享誉全国的建筑大师和美国国务院官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评估。然后竞争的范围不断缩小,同时举行面试,最后竞争范围进一步缩小到只留下5个团队参加设计竞标。美国加州的Owings & Merrill, LLP,Architects (SOM) 建筑设计所最终在竞标中脱颖而出。 修建新使馆的需求:修建新使馆的规划和实际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政府开始商议有关问题之时。举行这些商讨的原因是此前的使馆设施无法达到功能、公共安全或者安全方面的标准。当时使馆分成3个单独的区域,办公室分散在北京20多个不同的地点,这就产生了把人员集中到一个办公区的需求。另外,对北京领事/签证服务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 安全问题===
新使馆的项目总监威廉·普莱尔(WilliamPrior)则表示,使馆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确保安全,吸取历史教训,防范可能的汽车炸弹攻击、恶意人群聚集攻击和手持枪械者在街道上攻击等。因此,安全设计在使馆各个区域随处可见。使馆入口处的荷花池、木桥等景观设计,除了赏心悦目的功能,更多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尽管使馆外已有一道围墙保护,但按照美国海外使馆的统一设计要求,使馆建筑离围墙外的街道至少要有30米的缓冲区,以避免街道上的汽车炸弹袭击。所以,在驻华新使馆四周,就可以看到以流水、木桥、假山、花朵与灌木丛等景观覆盖的隔离区。 经过大使馆入口处的一片荷花池时,韩文杰指着这个缓冲设计说“很有象征意义”。他解释道:“就像从中国进入美国要经过一片海域一样,从中国的街道进入美国使馆,也要经过这样一片水。”
在使馆正门的地上,还有到几个碗口大的洞。普莱尔说,这是一排汽车拦截装置,可防止车辆恶意闯入。如果有汽车未经允许擅自闯入使馆区域,这些装置就会从地面弹起1.2米高,起到拦截作用。
''' 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
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也贯穿了使馆的整个施工过程。通过投标,使馆的设计者和建筑承包商都是美国知名大公司,但主要的分包商却是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为了防止泄露建筑的安全秘密,施工采取分阶段进行。普莱尔说:“比如,我们先让中国分包商在使馆施工两年半,然后他们撤出工地,我们砌上围墙,美国工人继续施工,等这个阶段完成后,中美工人再一起工作。”
在华7年、全程参与新使馆修建的韩文杰透露,有约1500名中国技师、电工、建筑工人等参与了新使馆的修建。
=== 中国风水===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大使馆
雷德称,这个建筑群“代表了21世纪美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穿行在使馆,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一大片黑色的墙体被称为“龙墙”,一处假山被命名为“沉思石”。壮观的西式建筑虽各自独立,但通过中式的荷塘、假山、小桥、竹林连接,相映成趣。亭亭玉立的荷花旁,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钢铁雕塑“郁金香”。这个雕塑由当代“最值钱的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Koons)设计。新使馆租借这个雕塑,使用10年。
新馆内景观的主要设计者是曾设计了纽约世贸中心纪念馆的彼得·沃尔克。他曾在很多作品中,精妙诠释中国的园林。
=== 环境保护===
美国国务院在建造新使馆时非常重视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设计。新使馆采用的是高质量、低生命周期成本的建筑材料。使用大面积的自然光将保持低能源成本,同时给雇员提供高效的工作空间。(增强)隔热性能和采用自然光将降低能源消耗。雨水将被保留在庭院里,并通过一系列的荷塘净化。白色的屋顶加上最新的机械系统将减少消耗和碳排放。
=== 艺术作品===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将陈列至少18位美国和中国杰出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包括林璎(Maya Lin),蔡国强,Betty Woodman,Robert Rauschenberg,季云飞,Jeff Koons,海波,以及Martin Puryear。 这些艺术品是依据文化敏感度和外交来挑选的,它们都归美国国务院所有。唯一的例外是Jeff Koons的钢铁雕塑“郁金香”,它将被陈列在领事/签证办公楼外面,该作品被借给新使馆展出10年。
专门为美国外交建筑物内部寻求艺术陈列品的非营利性机构— 使馆艺术与保护之友(Friends of Art and Preservation in Embassies, 即FAPE)将在新使馆安放艺术家Mark DiSuvero,Ellsworth Kelly,和Louise Bourgeois创作的4座雕塑。
=== 施工信息===
奠基:2004年2月10日举行奠基仪式(出席人: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其他中国官员) 。
Caddell Construction Company, Montgomery,Alabama。
4 == 历任大使 编辑==
驻大清国专员
伯驾(Peter Parker)1856年7月15日—1857年8月25日
=== 驻大清国公使===
(1857年—1911年)
嘉乐恒(William James Calhoun)1910年4月21日—1913年2月16日
=== 驻中华民国公使===
(1912年—1934年)
参赞克拉伦斯·爱德华·高思(Clarence Edward Gauss)1934年10月3日—1935年6月18日
=== 驻中华民国大使===
(1935年—1949年)
4、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946年7月19日—1949年8月2日
=== 驻北京联络处主任===
(1973年—1979年)
注:上任时间为递交国书时间。
5 == 现任大使 编辑==
2017年5月2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特里·布兰斯塔德为新任驻华大使。
6词条图册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
参考资料:
1.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