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叶一苇

增加 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叶一苇''',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1918年4月13日出生于[[武义草马湖]],2013年2月26日在[[浙江 ]] 武义]] 病逝。出生六个月,父亲病逝;三岁时母又去世,住城中外婆暨乳母家长大。
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电力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之江诗社顾问、杭州市政协诗社副社长、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2002年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2003年武义县人民政府在县图书馆内专辟了“叶一苇艺术馆”。
壶山小学毕业,入私塾读古文及诗。后自学中国文学、古汉语,并广泛涉猎社会其他学科,打下深厚国学基础。他曾在杭州第十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三十多年,退休后寓居 [[ 杭州 ]] 。少时喜爱诗词、篆刻及书法,寓学于社会观察,举一反三,综合思考,相互贯通,厚积薄发,勤于实践,为学日进。
== 个人作品 ==
作为诗人,著名篆刻艺术家,他还是著名的篆刻理论家。著有《篆刻丛谈》<ref>[https://baike.sogou.com/v68538617.htm 叶一苇著 ]搜狗网</ref>、《篆刻丛谈续集》、《篆刻趣谈》、《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欣赏》、《一苇印话》、《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中国篆刻简史》、《篆刻学》、《中国篆刻史》、《孤琴篆刻谱》等;在香港《书谱》、《西泠艺丛》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国内外博得好评,具有广泛影响。对篆刻艺术研究有自己新的见解,如提出“篆刻宗清”论,认为在“印宗秦汉”的基础上,应该以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的篆刻为宗,取其精华加以发展。篆刻艺术要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篆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摆脱附庸书画的位置;在创作上要以表现境界为上,不受技法的束缚。篆刻艺术的创作是依循“奇正相生”的规律发展的,其篆刻家要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和道德的修养。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其诗词创作曾收入《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当代中华诗词选》等。篆刻和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收入专集或刻入碑林,或博物馆收藏。2005年春,西冷印社在叶一苇艺术馆举行“诗心造印”研讨会。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