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楊英風

增加 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楊英風是台灣[[宜蘭縣]]當地望族之後、父親[[楊朝木]](後改名楊朝華)、母親[[陳鴛鴦]]。祖籍[[福建]]。他排行老大,小名為「呦呦」。他的父母長期在[[北京]]經商,1933年,就讀宜蘭公學校,受[[林阿坤]]老師啟發,展露美術方面的興趣和才華。1940年,小學畢業之後前往北京讀書,就讀期間師事於[[郭柏川]]和[[淺井武]]、[[差川典美]]三位老師。1942年,以一幅油畫與兩件雕塑作品參展「北平南海秋季美展」。
194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科(今[[東京藝術大學]]),受教於[[朝倉文夫]](雕塑大師[[羅丹]]在日本的學生)及[[吉田五十八]],開始對雕塑、景觀等環境藝術產生興趣。1946年他回到北京,考入[[北京輔仁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學習油畫及美術史, 學習[[太極拳]]健身,並遊[[大同]][[雲岡]],震懾於大佛之莊嚴高偉,自此與「魏晉美學」、「佛教雕刻」 結下不解之緣。1947年回到台灣與表姐李定結婚,並在[[蘭陽女中]]美術教員。1948年在台灣大學植物系從事繪畫植物標本的工作。後又到台北擔任[[台大]]植物系繪圖員。1948年,他就讀[[師範大學]]美術系,這是他在動蕩不安的局勢中,所唸的第三所大學。他曾是[[張大千]]、[[溥心畬]]的學生。隔年他的長女出生,但父母與弟弟因政局之故留在大陸、三十多年之後才得相見。1951年,因家中經濟問題,自師大輟學。應美術家[[藍蔭鼎]]之邀至農復會《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擔任此職11年。1957年,受聘為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廣委員,巴西國際藝術展參展作品評審委員。1958年,應聘為[[國立藝專]]副教授。1962年,辭去《豐年》雜誌美術編輯之職。1964年, 陪同[[于斌]]主教覲見教宗[[保祿六世]],之後三年旅居[[義大利]]。1964年,集合台灣與留歐中國現代藝術家作品,於羅馬現代美術館創辦「中國現代美展」。1965年,就讀義大利國立羅馬藝術學院雕塑系,加入義大利銅幣徽章雕塑家協會會員,成為台灣第一位銅章雕塑家,協助策劃並參展義大利費爾摩市政府「國際和平畫展」,舉辦個展於義大利[[威尼斯]]國際畫廊,展出版畫、雕塑共四十餘件。<ref name="藝術教育基金會"/>
==創作路程==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