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霞客

移除 87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清人物信息框| 姓名 = [[File: 徐霞客| 原名 =| 圖片名稱= Xu Xiake.png| 圖片大小 = 220px| 圖片說明 = 徐霞客画像| 最高職務 = 中書舍人| 國家 = 大明jpg| 爵位 =缩略图| 籍貫 = | 族裔 = [[漢族]]|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97939 旗籍 = | 字號 = 名弘祖(清代避乾隆帝讳,改宏祖),字振之,号霞客| 諡號 = 寅坤仙人| 出生日期 = [[万历]]十五年十一月二七日(1587年1月5日)| 出生地點 = [[南直隸|直隸原圖連結]][[江阴縣]][[马镇]]南旸岐| 逝世日期 =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七日(1641年3月8日)| 逝世地點 = | 墓葬 =| 配偶 =| 親屬 = | 出身 = | 經歷 = | 著作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bd|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徐霞客}},即[[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禎]]十四年正月二七日),名'''弘祖'''(清代避乾隆帝讳,改宏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直隸]][[江陰縣]]人,祖籍[[江西]][[南昌]],是[[明朝|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作家|文學家]]。
[[File:Travels of Xu Xiake.png|320px|thumb|徐霞客旅行足跡]]
==生平==
[[File:Xuxiake old house.jpg|thumb|230px|left|徐霞客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下辖江阴市徐霞客镇]]
北宋末开封府尹[[徐锢]]之后,建炎四年(1130)迁居浙江<ref>《梧塍徐氏宗谱》</ref>,十三世的[[高祖父]][[徐經]]是江陰巨富,“膏腴连延,货泉流溢”<ref>文璧:《<贲感集>序》,《梧塍徐氏宗谱》卷57《题赠序记》</ref>,[[弘治]]十二年因“會試舞弊案”,與[[唐寅]]一起涉案下獄。徐经作《贲感集》以自明,後抑郁死。父亲[[徐有勉]]有兄弟6人,王孺人性勤樸,“故好艺植,好纺织”<ref>[[李维桢]]:《秋圃晨机图引》</ref>,生子三人,弘祚、弘祖、弘禔。至徐霞客時,家道中落,“田庐不及中人之产”,徐霞客分得家产有200多亩。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娶江阴望族[[许学夷]]侄女为妻,後與许学夷暢遊[[惠山]],開啟旅遊之序幕。万历四十五年(1617)元配許氏病故,隔年續娶[[罗济]]之女為妻。唯罗氏生性凶悍,夫妻感情不睦。霞客卻爱上前妻的婢女周氏。罗氏妒恨,乘霞客出遠門時,将周氏改嫁李家,“方孕而嫡嫁之”,生子[[李介立]]。<ref>光绪《江阴县志》卷18《人物隐逸传》:“母周氏,徐宏祖妾,方孕而嫡嫁之,以育于李氏,故名李寄;又‘以介于两姓,历两朝之意,故自名介立。’”。</ref>
徐霞客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记录,包括[[溶洞]]分布,[[石钟乳]]、[[石笋]]、[[溶溝]]、[[石芽]]、[[石樑]]成因都有详细的考释,是举世第一人。同时对[[长江]]源头作了考察,纠正了古代文献對「[[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
 
[[File:Xiake pavilion.jpg|thumb|150px|山西浑源县[[悬空寺]]徐霞客遗迹]]
徐霞客有時也用驛站的马牌支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人手不够时,以“二妇人代舆”。甚至为两隻鸡失窃而扣人不放,被认为有擾民之嫌。<ref>《粤西游日记三》:“丁丑十月二十六日晨餐后,得两肩舆,十夫”;“十一月初二日饭后夫至,少二名,以妇人代担”;“候夫甚久,以二妇人代舆”;“初三月村小夫少,半以童子代舆”;“二十一日……众夫哄然去,余执一人絷之……见余絷其夫,一老人乃出而言曰……余当代为催夫;失二鸡……仍絷前夫不释。久之,二村人召鸡,释夫去”;“二十二日其夫哄然去,余执一人絷之,盖其夫复欲委之村人也;始,村人不肯承,所絷夫遍号呼之……”</ref>崇禎十三年(1640年),在雲南腾越(今[[腾冲]])游历时得病,雙足不能行走,由當地知府用轎子送返[[江苏]][[江阴]],去世前託[[季夢良]](字會明)整理原稿,季夢良、[[王忠紉]]將遊記手稿編輯成書。他第二年去世后,[[清朝|清]]军进攻江阴时,季夢良帮助守城,全家被杀,《遊記》手稿大部分被焚於兵火,[[季會明]]、[[徐李寄]]收集残存的抄本编辑成《[[徐霞客遊记]]》,清初吴江人[[潘耒]]為《徐霞客遊記》作序。1980年褚紹唐、吳應壽又對此書進行整理、[[校對|校點]]。其内容包括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