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崇煥

移除 2,882 位元組, 5 年前
后世与纪念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清高宗]]下诏为袁崇焕平反<ref>《[[清实录]]·高宗實錄》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ref>。不過,有不少學者認為所謂的真相大白仍有商榷之處<ref>《烈皇小識》、《明季北略》、《國榷》等明人史料皆無反間計之說;反間計之說見於《明史》、《明通鑒》、《東華錄》等。一般認為袁崇煥下獄在辛亥朔前,太監被執縱還在辛亥朔後(《東華錄》說十一月庚戍縱還此二太監,《崇禎長編》說十二月甲子還此二太監),時間點上有矛盾之處。[[金庸]]则在《[[袁崇煥評傳]]》中表示袁崇煥是被囚禁半年後才被處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時激憤誤殺,而認為崇禎殺袁崇煥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反間計”,而是兩人之間個性的衝突。</ref>。
 
== 后世与纪念 ==
按《清史稿》,袁崇焕死后,其遗腹子[[袁文弼]]被编入[[宁古塔]][[汉军正白旗]],改姓“袁佳氏”。其后清末著名的[[富明阿 (吉林将军)|富明阿]]、[[袁寿山|寿山]]等俱是袁崇焕后裔<ref>《[[清史稿]]》(卷204):“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洊升参领。富明阿幼年名世福,以马甲清制,八旗男丁十六岁以上,通过考试可披甲,分入步甲、马甲。从军,始有旗名富明阿。”</ref>。但按《明史》本传,袁崇焕无子,《清实录》更记载袁崇焕以堂弟袁文炳之子为嗣。<ref>《清实录》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兹据该抚尚安查奏、袁崇焕无嗣。系伊嫡堂弟文炳之子入继为嗣。</ref>
 
袁崇焕[[處死]]當晚,一佘姓義士冒死将[[朝廷]]打算“传视九边”的袁[[首级]]偷葬於家中,被稱爲“冒死葬忠魂”,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要世世代代为其守墓,二不许做官,三不许不读书。自此,佘家后人秘密守护,直到[[乾隆]]年间,守墓才转为公开。1992年,在原址重建袁崇焕墓。2002年,開始全面整修袁祠向游人開放。从1630年至今,佘家的后代在守墓近四百年。现在袁崇焕纪念馆位于[[北京]][[东城区]]花市斜街广东义园旧址,包括原来的袁崇焕祠墓,袁崇焕手迹《听雨》以及[[康有为]]题写的“[[明袁督师庙记]]”手书等珍贵文物将珍藏于该纪念馆。原墓堂廊柱曾悬有[[康有为]]所书对联。
 
此外,在[[广东]][[东莞]]有[[袁崇焕纪念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1点2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11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2010年7月,原位于袁崇煥雕像的基座、刻有「[[幹你娘|掉哪媽!]][[粵語髒話|頂硬上!]]」的袁氏[[粗話]]被鑿去,事件引起廣州市輿論和民眾強烈不滿,最终导致[[2010年廣州市民捍衛粵語行動|廣州市民组织捍衛粵語行動]]<ref>[http://life.mingpao.com/cfm/dailynews3b.cfm?File=20100714/nalca/cae1.txt 袁崇煥雕像粗口金句被鑿],《[[明報]]》,2010年7月14日,2010年7月14日参阅</ref><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14&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4237328 打壓廣東話升級 明代名將雕像成犧牲品 袁崇煥熱血名句 遭官方下令鏟走],香港《[[蘋果日報]]》,2010年7月14日</ref>。
== 评价与争议 ==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