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芳远

增加 2,1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朝鲜王朝''' ==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韩语:이방원 ;1367.05.16-1422.05.10),即[[朝鲜太宗]](韩语:조선 태종),字遗德, 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亲为神懿王后韩氏。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功劳颇大。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曾以两次王子之乱的方式,铲除异己,进而继位。李芳远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传位于朝鲜世宗。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在位十八年,在太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朝鲜为太宗上谥号为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葬于献陵 。
== '''基本信息''' ==
本名李芳远
陵寝京畿道广州内谷洞大母山献陵
享年56岁
 
'''目录'''<br> 1人物生平<br>
2为政举措<br> 3历史评价<br>
4家族成员<br> 5艺术形象<br>
== '''人物生平''' ==
<br><big>早年英勇</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十六日,李芳远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私邸 (咸兴本宫),母亲是神懿王后韩氏。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培养起了英果聪毅的性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李芳远高中当时高丽的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中国辽东。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李成桂果断在威化岛回军,李芳远当时为典礼正郎,保护其母韩氏、庶母康氏、七弟李芳蕃、八弟李芳硕以及三个妹妹逃亡。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也是出力最大。
<p style="text-indent:2em;">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恭让王自感李成桂实力日大,为求自保,与郑梦周商议密谋反对李成桂。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善竹桥)刺杀了高丽大贤郑梦周,枭首于市,抄没其家。李芳远继位后,又因郑梦周忠义,重新追封其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议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学兼艺文春秋馆事、益阳府院君",入祀孔庙。李成桂即位建国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随贡使前往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路过北平时与明燕王朱棣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
<br><big>夺位政变</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李芳远尤过之,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硕为世子。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 <p style="text-indent:2em;">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二十六日,李芳远发动政变时,[[李成桂]]正在病中。李芳远的府邸在汉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宫西门迎秋门附近。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郑道传的家宅号为叫百子千孙堂,在汉城寿进坊。那时郑道传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硕的丈人沈孝生进行欢谈,乱兵杀进门来,遭受意外袭击一同身亡。掌握政权的李芳远对郑道传非常仇恨,将他的住所没收改成宫中饲养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个儿子抚安大君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 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又称"戊寅靖社"。太祖李成桂被迫承认既成事实,册立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永安君李芳果为世子,次月传位于李芳果。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儿子李芳藩、李芳硕之后,李成桂患了一种象火一样堵塞喉咙说不出话的疾病。定宗李芳果不喜欢散发着血腥味的汉城,建文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年(1399年),李芳果以参拜神懿王后韩氏的陵墓为由,前往开京,就在开城寿昌宫定居。当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宫。
<br><big>巩固王权</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远又与四兄李芳干,为了争夺继承权而争斗,李芳远再度获胜,流放了四兄,被称为"第二次王子之乱"。 经过两次王子之乱,李芳远被册封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李芳远极其反感,"常郁郁不乐,游幸稍数"。 <p style="text-indent:2em;"> 建文三年(1401年),李芳远继承朝鲜国王。六月,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六月十二日,李芳远率百官至汉城宣义门外迎接明朝廷使臣。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即位之后,继续完善了其父朝鲜太祖时期的的科田制,没收了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等私人土地,并且颁布《功臣田传给法》,改善土地制度。在行政上,李芳远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以加强中央王权。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建文二年(1400年),为了集兵权于中央,李芳远废除高丽时期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还召集京城内部大臣贵族的子弟,设立了"鹰扬卫"和"别侍卫"。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李芳远又得到了明成祖的承认。并进一步确立了朝鲜做为明朝属国的地位。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太宗李芳远遣使前来明朝朝贡。同年四月,再次派遣臣子李贵龄入贡,李芳远上父亲李成桂有疾,需要龙脑、沈香、苏合、香油等物,并请求与明朝互市。明成祖嘉奖李芳远熟悉中国的礼节,赐给他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等物。 李芳远改革地方上的行政区划制度,撤去高丽时期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等级别,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十三年(1415年)李芳远改革朝鲜军制,将军队分为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李芳远还主持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续集详节》、《璇源录》等大型的书籍。
<br><big>禅位去世</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太宗李芳远有嫡子四人,分别是长子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补、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世宗李裪并不是继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应该是当时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 。但后来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芳远却废掉了世子李褆,改立了世宗李裪 。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禅位于世宗。十一月,上尊号"圣德神功大王"。禅位之后的李芳远仍然在朝政上占有一席之地,永乐十七年(1419年)五月,世宗李裪在其父李芳远的建议与指导下,对日本发动清除对马岛倭寇的战争。同年九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他在汉城泉达坊新宫薨。共计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他死后,明朝赐谥号为"恭定" 。 <p style="text-indent:2em;">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鲜肃宗为李芳远加上谥号"睿哲成烈"。清同治十年(1871年),朝鲜高宗追上尊号"建天体极大正启佑"。葬于献陵 (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
== '''为政举措''' ==
<br><big>政治</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元年(1403年)改革行政区划,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
<br><big>军事</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远废除高丽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设立"鹰扬卫"和"别侍卫"。 永乐十三年(1415年)改革军制,设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十七年(1419年)五月,在李芳远的建议和指导下,朝鲜世宗发动己亥东征清除对马岛的倭寇。 九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此次东征朝鲜击毙700名,逮捕110名倭寇,并释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国人。朝鲜方面则有180人阵亡。正统八年(1443年),《癸亥条约》签订。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
<br><big>文化</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在位期间,还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 《续集详节》、《璇源录》等书籍。
<br><big>经济</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芳远在位期间,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没收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颁布《功臣田传给法》。
<br><big>社会</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朝鲜宣布实行号牌法。国家规定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带一种号牌,上书姓名、住址、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有不戴或伪造、遗失、借用者,要受处罚。两班贵族的号牌用象牙或鹿角制成,平民的则用杂木。 <p style="text-indent:2em;"> 永乐五年(1407年)起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加强统治和保证对国家的负担得以实现。朝鲜实行奴婢辩正,把高丽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
== '''历史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李氏朝鲜的创立并非太祖大王李成桂一人之功﹐其五子李芳远功不可没。李芳远为李成桂第一位王后神懿王后韩氏所出﹐字遗德。太祖大王诸子在李朝开国时期几乎都碌碌无为﹐只有李芳远长期活跃其中﹐协助乃父运筹帷幄﹑谋夺王氏之天下。在郑梦周事件当中﹐李芳远当机立断以私兵杀害郑梦周等反对派﹐而在日后的劝进活动时又数李芳远最为活跃﹐李芳远一力承当了李成桂不便出头的事务﹐所谓"今日之事功在一人"的说法﹐那个人指的就是李芳远。
== '''家族成员''' ==
<big>后妃</big><br>
<small>王妃</small><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彰德昭烈元敬王后闵氏(1365年-1420年,55岁),本贯骊兴(骊兴闵氏自此为朝鲜望族,五百年间出了多位王后) ,太祖建国时,受封为靖宁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贞嫔,太宗即位后升为静妃。祖父闵抃;外祖宋璇;父亲闵霁(1339年-1408年,69岁)官至门下左政丞,封骊兴府院君,谥号文度。元敬王后个性刚烈善妒,太宗一度有废后的念头。
<small>后宫</small><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虽然元敬王后个性善妒,但太宗却是朝鲜王朝中后宫最多的君王,由于朝鲜王朝早期的制度并不统一,一些嫔妃的封号才会有2种,一般资料上的封号是后来为了统一才改的。另外还有几位没有册封的宫人,由于资料不齐的缘故并无详细资料。
孝嫔金氏(효빈 김씨,?-1454年),原为淑恭宫主。<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明嫔金氏(명빈 김씨;?-1479年),本贯安东,外祖辛庆昌,外祖李陵,父亲金九德(?-1428)。<br>  信嫔辛氏(신빈 신씨,?-1435年),本贯宁越,父亲辛永贵。 原为信宁翁主,世宗时晋升为慎宁宫主。<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善嫔安氏(선빈 안씨,?-1468年),父亲安义。原为淑善翁主。<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懿嫔权氏(의빈 권씨),本贯安东,祖父权均,父亲权弘(1360-1446)。原为贞懿宫主。<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昭嫔卢氏(소빈 노씨),原为昭惠宫主。<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仪崔氏(숙의 최씨)<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恭宫主金氏(숙공궁주김씨),本贯清道,外祖父权维(?-1421),父亲金渐(1369-1457)。<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德淑翁主李氏(덕순옹주 이씨,?-1433年)<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惠善翁主洪氏(가이옹주),原封加伊翁主,为甫川妓"可喜儿",因为能歌善舞被太宗宠幸。<br>  <p style="text-indent:2em;"> 顺惠翁主张氏(순혜옹주장씨,?-1423),本贯安东,外祖崔天干,父亲张思吉(?-1418)。<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慎顺宫主李氏,本贯星州,外祖许时,父亲李稷(1362-1431)。<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义贞宫主赵氏(의정궁주,?-1454年),本贯汉阳,外祖李贵龄(1345-1439),父亲赵赉(1374-1449)。<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惠顺宫主李氏(혜순궁주,?-1438年),本贯固城,外祖李竱,父亲李云老。<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宫人高氏,不知是否出身平凡的缘故,高氏有产下一名王子,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封号。<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京翁主金氏:名金英,太宗在私宅时所纳的侍妾,无子无女。<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宫人崔氏 <p style="text-indent:2em;"> 宫人安氏
<big>子嗣</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敬王后在让宁大君之前已生育三名王子,但都出生未久即夭折,所以并未列入排序,《璇源系谱》中也没有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子(1389年)(未序齿,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子(1390年)(未序齿,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子(1392年)(未序齿,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让宁大君李褆(1394-1462,68岁)(嫡长子,元敬王后出),元配金氏(生父光州人光山君金汉老)。<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孝宁大君李补(李祜)(1396-1486,90岁)(嫡二子,元敬王后出),元配郑氏(生父海州人郑易)。<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世宗大王(忠宁大君)李祹(1397-1450,53岁)(嫡三子,元敬王后出),元配沈氏(生父青松人沈温)。<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诚宁大君李褈(1405-1418,13岁)(嫡四子,元敬王后出),元配成氏(生父昌宁人成抑)。<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敬宁君李裶(1395-1458,63岁)(庶长子,孝嫔金氏出),元配金氏(生父清风人金灌)。<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諴宁君李裀(1402-1467,65岁)(庶二子,信嫔辛氏出),元配崔氏(生父全州人崔士康)。<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子(1403-1404,1岁),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温宁君李裎(1407年-1453年,46岁)(庶三子,信嫔辛氏出),元配朴氏(生父顺天人朴安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谨宁君李襛(1411年-1461年,50岁)(庶四子,信嫔辛氏出),元配许氏(生父河阳人许之惠)。<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惠宁君李祉(?-1440年)(庶五子,宫人安氏出),元配尹氏(生父茂松人尹汴)。<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熙宁君李袉(?-1465年)(庶六子,淑仪崔氏出),元配申氏(生父淳昌人申士廉) 。<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厚宁君李衦(1419-1450,31岁)(庶七子,后宫崔氏出),元配申氏(生父平山人申敬宗)。<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益宁君李袳(1422年-1464年,42岁)(庶八子,善嫔安氏出),元配朴氏(生父云峰人朴从智)。<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子(后宫高氏出),《璇源系谱》无记载。<br> 
<big>女儿</big><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贞顺公主(정순공주,1385-1460,75岁)(嫡长女,元敬王后出),丈夫清平府院君李伯刚。<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庆贞公主(경정공주,1387-1455,68岁)(嫡二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平壤府院君赵大临。首尔中区小公洞的命名与她有关。<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庆安公主(경안공주,1393-1415,22岁)(嫡三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吉昌君权跬。<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贞善公主(정선공주,1404-1424,20岁)(嫡四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宜山君南晖。<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翁主(1400-1402,2岁)(淑仪崔氏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翁主(1412-1414,2岁)(善嫔安氏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贞惠翁主(?-1424)(庶长女,懿嫔权氏出),丈夫靖难功臣、云城府院君朴从愚。<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贞信翁主(?-1452)(庶二女,信嫔辛氏出),本为贞慎翁主,因与宣祖庶长女封号相同改为贞信翁主,丈夫铃平尉(铃平君)尹季童。<br>  <p style="text-indent:2em;"> 贞静翁主(정정옹주,?-1456)(庶三女,信嫔辛氏出),丈夫汉原君赵璇。<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贞翁主(庶四女,信嫔辛氏出),丈夫日城君郑孝全。<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昭善翁主(?-1437)(庶五女,淑仪崔氏出),丈夫柔川尉边孝顺。<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惠翁主(?-1464)(庶六女,昭嫔卢氏出),丈夫星原尉李正宁。<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宁翁主(庶七女,信嫔辛氏出),丈夫坡城君尹愚。<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昭淑翁主(?-1456)(庶八女,后宫安氏出),丈夫海平尉(海平君)尹延命。<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庆翁主(庶九女,信嫔辛氏出),丈夫坡平君尹岩。<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敬慎翁主(庶十女,善嫔安氏出),丈夫全城尉(全义君)李梡。<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安翁主(?-1464)(庶十一女,后宫金氏出),丈夫怀川尉、奉宪大夫黄裕。<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谨翁主(?-1450)(庶十二女,信嫔辛氏出),丈夫花川君权恭。<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淑顺翁主(庶十三女,德淑翁主李氏出),丈夫坡原尉(坡原君)尹泙,生母为李氏。<br> 
<big>后代</big><br>
<p style="text-indent:2em;"> 韩国战后第一任总统李承晚自称是朝鲜王族的旁系后裔(朝鲜太宗李芳远长子让宁大君第十六世孙)。
== '''艺术形象''' ==
《朝鲜王朝五百年》-《楸洞宫大人》:1983年MBC电视剧,李政吉 饰。<br> 
1,2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