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镇吉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为亲者讳、家丑不可外场的宗旨,只说"杨秀青[清]被天王斥责,羞愤服毒身死",又将"韦正谋反被杀"的时间说成"七年三月间",割断二事的因果联系,确是他的一番苦心。这段时期中较费猜疑之事,便是他自称十四年十月带兵到河南固始建搭浮桥,供胡以晃大军渡黄河北伐,有功升任丞相。考诸史料,自咸丰三年李开芳、林凤祥等率北伐军出发后,四年正月起,东王续派黄生才、陈仕保、许宗扬、黄益芸等相继出安徽北上支援,均遭失败,四年六月,秦日纲、罗大纲复拟由安徽舒城进援庐州,而后北上,但被阻于贵州提督秦定三,战败,于七月撤退,未见有十月间北伐之事,且固始既不近黄河,又未见有是时太平军到此的记载。而石镇吉却以亲历者的身份,将此事说得活灵活现,又令人难以否定。这只有留待深入挖掘资料进行研究了。
3.从离开天京到安定被俘。咸丰六年,镇吉随翼王破江南大营后,即留驻天京。翼王出走后,他离京至皖、赣,入浙、闽,经湘粤边界自龙虎关入广西,攻桂休,据宾州,打百色,《自述》叙述这段战斗历程,除八年"二月破南安"、"回江西锦得(景德)镇度岁"二事,在地点与时间上有错误外,其余均与《平桂纪略》及广西各州、县志书的记载大致符合。关于他自己历年职务的提升,由将军而指挥、检点、丞相、国宗提督军务至协天燕,除"地勇将军"的称号与天朝体制不合外,余均符合太平天国的官制。其父称"国叔",养子称"国相",亦合天国礼制称呼。又所供翼王部下元宰张遂谋(称张瞎子)、陈赏容(曹大观《寇汀纪略》作享容,其他书籍多作亨容)、赖裕新又名赖剥皮(《石达开自述》中亦如此称之)、余秋来(可能即余忠扶)、朱滑子(可能即湖北人朱衣点),都是石达开手下的大员与战将。除上述各事均属实之外,《自述》关于百色战败、安定被俘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历来不为人知的新材料,即是:镇吉部进攻百色路过田州时,接受了土知州岑裕基、岑鋐父子的投降,而其部下湖北人先锋却掳掠了岑鋐之妻不肯放还,镇吉为整肃军纪,杀了湖北籍先锋,不料却导致了其部队内原已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有人煽动刺杀石镇吉,形成了"兵变"的局势。在此紧急关头,镇吉率亲信千人,沿红水河东下,欲赴庆远与翼王会合,行至安定匹夫关兵败被擒 <ref>[http://3g.163.com/dy/article/DB9EUT900523DRI0.html 太平天国悍将,清军称“最为犷悍”,身世成谜,直到此手抄本出现 ].网易 [2018-02-22]</ref>
在《自述》发现以前,关于百色城外石镇吉部队的情况,皆茫然不知,[[刘长佑]]的上奏和《平桂纪略》,都说是"贼屯长,自相猜忌"、"内讧",光绪十七年刊的《百色厅志》也只是说:"(咸丰)十年二月,(田州土官)岑裕基勾结发逆石镇吉大股入境,攻百色。""潘凤岗纪功碑"更胡吹镇吉"二十万人,一朝力尽"。《自述》的发现,揭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再加整个《自述》中,无一词一字媚敌与乞饶,说明百色城外太平军内部不是一般的"内讧"、也不是石镇吉"不会团结干部",而是一场维护太平军军纪的严肃斗争,石镇吉是一个忠于太平天国、严肃维护军纪、正气凛然的青年革命将领。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