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都督府

增加 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都督府'''
[[File:Jxr3nK5Q6y b.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A4%A7%E9%83%BD%E7%9D%A3%E5%BA%9C&src=tab_baike&correct=%E5%A4%A7%E9%83%BD%E7%9D%A3%E5%BA%9C&ancestor=list&cmsid=cc2f592dc6fe23ceca27b87af99a6a4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339a985c76be3d1e87a78f7861573666&currsn=0&ps=56&pc=56 原图链接]]]
大都督府本是独立在六部之外的产物,是 [[ 明朝 ]] 武人当时唯一与文官部门一样直接受命于 [[ 皇帝 ]] 的机构,后来被分化为五军都督府。但大都督府仍然存在,只是丧失了议政权,而仅能执行皇帝的命令,军事机构的统领关系上大都督府仍然统领各级 [[ 军事机构 ]]
大都督府,创始于 [[ 朱元璋 ]] 所部成为相对独立政权的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消亡于极端君主专制体制奠定的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存在仅二十年。是明代初年设置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明初, 仿宋代枢密院制度, 中央设大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 掌握全国军队, 既有统兵权, 又有调兵权。洪武十三年(1380年),为分散中央机关兵权,避免"权臣握兵之害",遂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只有统兵权, 而调兵权归兵部。两权分离, 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 基本信息 ==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