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茨·沃克斯曼

增加 1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外文名称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Franz Waxman
|-align=center
|国籍
| 美国
|犹太
|-align=center
|出生日期
|1906年12月24日
|1967年2月24日
|-align=center
|职业
|电影配乐、音乐作曲
==简介==
作曲家弗朗茨·瓦克斯曼(Franz Waxman)是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而逃到美国的许多欧洲著名作曲家中的一位,1930年他为德国导演 Josef von Sternberg 的电影 [[ 《Der blaue Engel》 ]] 写音乐配器,从此小有名气。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因他是犹太人,为逃避迫害,先迁移到法国,在巴黎他为弗里茨·朗导演的法语版 [[ 《Liliom》 ]] 配乐。1935年他又迁到美国。多次和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合作。他的电影作品令人耳熟能详,比如 [[ 《蝴蝶梦》 ]] [[ 《毁灭者的新娘》 ]] [[ 《日落大道》 ]] 。像其他好莱坞的同辈作曲家科恩戈尔德、策姆林斯基和舍恩伯格一样,瓦克斯曼是一位天才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作曲家,在当时很受尊敬。他知名的作品是根据比才歌剧 [[ 《卡门》 ]] 改编的 [[ 《小提琴卡门幻想曲》]](1946),和他为 [[ 《日落大道》]](1950)等影片谱写的配乐。他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12次获得提名。他一生曾为200部电影写过配乐。2005年 [[ 《日落大道》 ]] 配乐被列入 [[ 《AFI百年百大电影配乐》 ]] 。 
==荣誉成就——奥斯卡金像奖==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年代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85%|奖项
|-
|·第24届(1952)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郎心如铁 ]] A Place in the Sun (1951)
|-
|·第23届(1951)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日落大道 ]] Sunset Blvd. (1950)
|}
===提名===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年代
!style=background:#FFFACD width=1585%|奖项
|-
|·第35届(1963)
|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 烽火霸王 ]] Taras Bulba (1962)
|-
|·第32届(1960)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修女传 ]] The Nun's Story (1959)
·第27届(1955)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圣杯 ]] The Silver Chalice (1954)
|-
|·第19届(1947)
|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恢谐曲 ]] Humoresque (1946)
|-
|·第18届(1946)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反攻缅甸 ]] Objective, Burma! (1945)
|-
|·第14届(1942)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类) [[ 化身博士 ]] Dr. Jekyll and Mr. Hyde (1941)
|-
|·第14届(1942)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剧情类) [[ 深闺疑云 ]] Suspicion (1941)
|-
|·第13届(1941)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 蝴蝶梦 ]] Rebecca (1940)
|-
|·第11届(1939)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The Young in Heart ]] (1938)
|-
|·第11届(1939)
|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The Young in Heart ]] (1938)
|}
==参考资料==
7,4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