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绪

移除 3,28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theruses|subject=清朝光绪帝|other=其在位统治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光绪}}
 
{{清朝皇帝信息框
|名称=载湉
|皇贵妃=[[瑾妃|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br />[[珍妃|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
|注释=
}}
{{Infobox Chinese
|t=光绪帝
|s=光绪帝
|mong=ᠪᠠᠳᠠᠷᠠᠭᠤᠯᠲᠤ<br />ᠲᠥᠷᠥ<br />ᠬᠠᠭᠠᠨ
|mon=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
|monp=
|mnc=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 <br>ᡩᠣᡵᠣ <br>ᡥᡡᠸᠠᠩᡩᡳ
|mnc_v=Badarangga doro Hūwangdi
|mnc_a=Badarangga doro Hvwangdi
|tib=
|wylie=
}}
'''清德宗载湉''' ({{lang-mnc|ᡯᠠᡳ <br>ᡨᡳᠶᠠᠨ|v=Dzai Tiyan|a=Zai Tiyan}}) ({{bd|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catIdx=A爱}}),又称'''光绪帝''',[[爱新觉罗]]氏<!-- 前方请勿加粗 -->,[[年号]]「[[光绪]]」。[[庙号]]'''德宗''' ({{lang-mnc|ᡩᡝᡯᡠᠩ|v=dedzung}}) ,[[谥号]]'''景皇帝''' ({{lang-mnc|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 <br>ᡥᡡᠸᠠᠩᡩᡳ|v=ambalinggū hūwangdi}})
光绪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岁冲龄,[[过继]]给[[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于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时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清同治光绪时期垂帘听政|两宫听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 家族 ==
{{Ahnentafel top}}<center>
{{ahnentafel-compact5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c0c080;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b0b080;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a0a080;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909080;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808080;
|1='''德宗景皇帝载湉'''
|2='''父:'''醇贤亲王[[奕譞]]
|3='''母:'''醇亲王妃[[婉贞]]
|4='''祖父:'''宣宗成皇帝[[旻宁]]
|5='''祖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6='''外祖父:'''[[山西]][[归绥道]][[道员]][[惠徵]]
|7='''外祖母:'''富察氏
|8='''曾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9='''曾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10='''外曾祖父:'''[[笔帖式]][[乌雅·灵寿|灵寿]]
|11='''外曾祖母:'''翁氏
|12='''外曾祖父:'''[[刑部]][[河南司]][[郎中 (官职)|郎中]][[那拉景瑞|景瑞]]
|13='''外曾祖母:'''瓜尔佳氏
|14='''外曾祖父:'''归化城副都统[[惠显]]
|15=
|16='''高祖父:'''高宗纯皇帝[[弘曆]]
|17='''高祖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18='''外高祖父:'''承恩公[[和尔经额]]
|19='''外高祖母:'''王佳氏
|20='''外高祖父:'''通判[[百禄]]
|21=
|22=
|23=
|24='''外高祖父:'''[[刑部]][[员外郎]][[吉郎阿]]
|25='''外高祖母:'''爱新觉罗氏宗室女
|26=
|27=
|28=
|29=
|30=
|31=
}}</center>
* '''嗣父(伯父、姨丈):'''文宗显皇帝[[奕詝]]
* '''嗣母(伯母、姨母):'''[[孝钦显皇后]]
{{ahnentafel bottom}}
 
{{醇亲王府世系图}}
=== -{后}-妃 ===
== 评价 ==
[[File:Emperor Guangxu in Ordinary CLothes.JPG|235px|thumb|光绪皇帝广为人知的肖像,但并非照片,实际为素描画像]]
{{fact|
* 多数主流史学者(梁启超、杨天石等)认为,光绪帝自[[清朝]]历代皇帝以来,是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开明君主。甲午战争时主战,不欲割让台澎,展现其想保疆卫土的决心。但无奈其一生从未掌握实权,可谓心有馀而力不足。论及[[维新变法]]之失败,亦当归于改革操之过切,如王照称光绪帝为琐事一日罢去六堂官,致怀塔布之妻入宫向太后哭诉。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内制定如此多的谕令,就算[[慈禧太后]]没有最终加以阻挠,以当时[[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实,也难以逆睹预料成败。唯帝师[[翁同龢]]称光绪幼承孝贞庭训,近臣[[恽毓鼎]]称某大员入蜀,[[慈禧]]唯絮问,而光绪帝不发一语,临陛见,忽然曰:“西藏事,其要在蜀,劳费心。”及至,果然,而入民国,告同僚:“帝有先见之明”。恽毓鼎对宣统而作《崇陵传信录》。
|-
|}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外部链接 ==
{{Wikiquote|光绪帝}}
{{Commons category|Guangxu Emperor}}
* 孔祥吉:〈[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9154358 光绪帝联合日本大举新政外交政策的确立]〉.
 
{{-}}
{{start box}}
{{s-hou|[[清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s-reg}}
{{s-before|[[清穆宗]][[载淳]]<br /><small>(堂兄)</small>|年号:[[同治]]|rows=4}}
{{s-title|[[大清]][[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br /><small>[[光绪]]元年正月二十-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一</small>}}
{{s-after|[[溥仪]]<br /><small>(侄)</small>|年号:[[宣统]]|rows=3}}
{{s-title|[[西藏君主列表|西藏]][[文殊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
{{s-title|[[蒙古大汗]]|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end box}}
 
{{清朝君主}}
{{蒙古大汗}}
{{甲午战争}}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清朝皇帝]]
[[Category:清德宗| ]]
[[Category:清朝皇帝养子]]
[[Category:清朝被毒死人物]]
[[Category:中国被弑帝王|⒛世纪1908年11月14日]]
[[Category:中国被毒死皇帝]]
[[Category:墓穴遭捣毁者]]
[[Category:北京人]]
[[Category:亚洲硬币上的人物]]
[[Category:遇刺身亡的亚洲君主]]
[[Category:被谋杀的皇族]]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