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增加 2,3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外文名 = George Wells Beadle | 圖像 =[[File: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jpg|缩略图|center|[https://www.nobelprize.org/images/beadle-13125-portrait-mini-2x.jpg 原图链接][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58/beadle/facts/ 来自诺贝尔官网]]]| 图像说明 =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03|10|22}} | 出生地点 =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华荷|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89|06|09|1903|10|22}}| 國籍 = [[美国]]| 别名 = | 職業 = 遗传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名作品 = }}'''<big>乔治·韦尔斯·比德尔</big>''' (George Wells 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 [[ 美国 ]] 遗传学家。他与 [[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 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58/beadle/facts/ George Beadle] 诺贝尔官网</ref> 该奖的另一半授予了 [[ 乔舒亚·莱德伯格 ]] == 个人生平 ==* 1903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 1926年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理学院。 * 1927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即到康奈尔大学当助教,同时研究[[孟德尔]]的不结合遗传法则。 * 193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加州工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校任教,同时进行研究工作。 * 1961年当选为[[芝加哥大学]]校长。[[美国]][[耶鲁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十多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还是国内外几个学会的会员。 * 1989年6月9日逝世。== 个人成就 == 比德尔早期进行农作物种子胚胎的研究,以后进行遗传生化学的研究。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生物学教授期间,和[[塔特姆]]教授一起共同研究面包红霉菌的营养问题,发现其成长发育需要维生素,并且观察到某些红霉菌的突然变异需要维生素B1或B5,因而他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概念应用于面包红霉菌,发现了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这一发现开创了遗传学的生化研究。 由于他对生物遗传学的贡献,1958年他和[[塔特姆]]、[[利德伯格]]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另外他还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其他奖章和奖金。== 参考资料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