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端伯

增加 2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黄端伯(1585-1645)一作元功,字元公,号迎祥,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建昌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人。明末 官员, 抗清名重一时 的烈汉和 . 散文家、诗人。
[[File:Huangduanbo.jpg|缩略图|[http://www.warchina.com/zhuanti_a/11219.html 黄端伯画像来自亚东网]]]
==人物生平==
崇祯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推官。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崇祯十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崇祯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朝。黄端伯面北恸哭,盼为国效力。经礼部尚书姜日广推荐,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不降。清豫亲王多铎大怒,将其关押在江宁。在狱中,他谈笑如常,并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说:"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不降,多铎命杀之。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说:"何不刺我心!"临刑前,端伯面北遥拜,颜色不少变,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 <ref>[ http://www.cqcb.com/wenshi/2018-06-21/911497_pc.html 问我安身处,刀山是道场!清军攻陷南京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让满清亲王竖起大拇指],重庆新闻</ref> 。端伯死后,清军将其敛尸入棺,并将其灵柩叠至家乡新城,葬於忠孝桥侧。(明鲁王以海在绍兴监国时(1646~1653),赠黄端伯太常寺卿,谥忠节。明唐王聿健隆武年间(1645-1646)亦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忠毅。清乾隆时(1736~1795)赐谥烈愍。
黄端伯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其散文文笔犀利,淋漓流畅。其诗真实生动,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忧国思安、保卫河山的忠节气概,但他好佛迷禅,多用禅语,又是影响其创作的主要弊端。传之于世的有《易疏》5卷、《东海集》、《庐山集》、《瑶光阁集》13卷(其中诗2卷、杂文10卷),皆列入《四库全书》。
《明史》卷275/23/7048 《明史稿》卷255 《大清一统志》卷245一《四库全书》479/63l 《江西通志》卷84-《四库全书》515/847 《浙江通志》卷152-《四库全书》523/139 《明人小传》卷4/1l 《明名臣言行录》卷94/34 《南都死难纪略》/8 《前明忠义别传》卷19/9 《明末忠烈纪实》卷12 《南雷学案》卷6 《明诗综》卷76一《四库全书》1460/696 《明诗纪事》辛6上/5/2906 《江西诗征》卷62/30 《静居志诗话》卷20 《乡诗摭谭》续卷7/15 《四库全书总目》卷8/66上;卷180/1628下【著述收藏】 《瑶光阁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明夷集一卷》清乾隆四年(1739)黄佑刻本四册(北京、江西)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93册 《易疏五卷图说一卷》明崇祯刻本(上海、浙江)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23册 《瑶光阁文集五卷诗文新集四卷》明崇祯间刊本★(台湾)
==参考资料==
{{Reflist}}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