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邦乂

增加 1,87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杨邦乂'''(1085~1129年)字希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
'''杨邦乂'''(1085~1129年)字希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选登[[进士]]第。先后任歙州婺源县尉,蕲州学教授。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阳县知县。建炎三年(1129)九月,除通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取建康,邦乂不降,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完颜宗弼]]命人剖腹取心。著名[[历史学家]]朱加雁曰:真古今第一人也。

==人物评价==

明代洪武元年(1368)二月十五日,[[朱元璋]]登城晚眺,问及金陵前代忠臣轶事。随臣[[刘基]]恭言相告,尤以南宋名吏杨邦乂的事迹最为壮烈。太祖听后感触良久,油然咏出《褒忠诗》:"天地正气,古今一人。生而抗节,死不易心。"

==后世评价==

杨邦乂为国捐躯、从容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人敬仰。杨邦乂被誉为"庐陵五忠一节 "。后人在其受难处聚宝山(雨花台)下土门冈。建杨忠襄公墓和祠。祠后毁于[[战争]]。

==后世纪念==

杨邦乂祠初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至明代附祀文信国公,称。二忠桐"。至清代"甲申之变",李忠肃公尽节"二忠祠"内,遂改称"三忠桐"。"宋忠臣庐陵杨忠襄公剖心处"地处雨花台东岗"江南第二泉'后山,呈半圆扇状,东西进深23米,南北宽18米。周围青松翠柏成林,绿竹幽篁环合,[[环境]]极为幽静。"剖心处"现存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三忠祠碑"、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宋杨忠襄公剖心碑"、公元1975年"杨邦乂剖心处迁移记"碑和公元1976年"杨邦乂剖心处"保护标志碑计四通。另有[[石狮子|石狮]]两樽。

[[Category: 宋朝人物]]
251,2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