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费尔巴哈

增加 1,4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著名 的历史小说 哲学 和诗人)| 圖像 =[[File:SkteFerb.jpg|缩略图|居中|center|250px|[http://p5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5876d7ff5783936bt01891d1cc926ecf46c.jpg 原图链接][httphttps://www.minxuedouban.netcom/doulist/1332108728/n-9013.html 图片来自豆瓣]]]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771年8月15 1804年7月28 日| 出生地点 = 苏格 Landshut( 的爱丁堡市茨胡特)| 國籍 = 日耳曼人| 别名 = Scott,Walter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 毕业院校 =
| 職業 = 作家讲师
|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 知名作品 = 《 艾凡赫 黑格尔哲学批判 》</br>《 玛密恩 基督教的本质 》</br>《 最末一个行吟诗人之歌》</br>《威弗利》</br>《罗布·罗伊 上帝、自由和不朽 》</br></br>
}}
'''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哲学家,法学家 [[ 保罗·约翰·安塞姆里特·冯·费尔巴哈]](Paul Johann Anselm von Feuerbach)的第四子。逝于同一州的纽伦堡,享年六十八岁。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本名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别称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目录''' ==
民族族群日耳曼 1 物生平
出生地Landshut(兰茨胡特)2人物影响
出生时间1804年7月28日3研究理论
去世时间1872年9月13日4宗教思想
母语日耳曼语(德)== '''人物生平''' ==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影响
3研究理论
4宗教思想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费尔巴哈早年在黑森州的海德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
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随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用 黑格尔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写了毕业论文《论统一的 哲学感兴趣 普遍 不顾父亲 反对 无限的理性》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他 纽伦堡附近的埃 柏林跟随[[黑格 兰根 ]] 学习 了两年自然科 学, 并任大 随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 讲师 派"的成员
1830 1828 年, 他用黑格 巴哈匿名发表 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写 第一部著作 毕业论文 《论 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 统一 概念 拥护斯宾诺莎等人提出 普遍 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 无限 理性》获得 哲学 博士学位 之后, 到纽伦堡附近 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 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 术界无法取得成功 ,并 被永远驱逐出 大学讲 坛。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0年,费尔巴哈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等人提出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3年出版了《近代哲学史》(从 [[ 培根 ]] [[ 斯宾诺萨]])。
1834年,费尔巴哈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
1837年,出版《对 [[ 莱布尼茨 ]] 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1838年,发表《 [[ 比埃尔·培尔 ]] 》。 1839年,发表《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
1839年,发表《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
当时的观念。同年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1866年,费尔巴哈发表了最后一本著作《上帝、自由和不朽》。
1870年,他加入了 [[ 德国社会民主党 ]]
1872年,费尔巴哈在纽伦堡去世,享年68岁。
== 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影响==[[File:Ferb2.jpg|缩略图|居中|center|25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e96b2edd97745c84.jpg 原图链接][http://www.lishiquwen.com/news/105895.html 图片来自历史趣闻网]]]费尔巴哈对 [[ 基督教 ]] 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 [[ 卡尔·马克思 ]] 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ref>[http://www.lishiquwen.com/news/105895.html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影响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 ].历史趣闻网 [2017-3-12]</ref> 。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史观。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尔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师从黑格尔,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将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同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 [[ 黑格尔 ]] 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他的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出版。
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这只是口头的,他的所谓有神论实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他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神学,以人为上帝,是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在1848年到1849年间,德国各公国中出现的革命运动中,由于他对宗教的抨击,使许多革命党人将他看成英雄,但他自己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只作过一些演讲,全部精力用在写作上。但他明确地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1857年出版了《神统》。1860年由于他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搬到纽伦堡。只是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他才得以出版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由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仅两年后在纽伦堡去世。
费尔巴哈的签名
费尔巴哈的签名
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等。== '''研究理论''' ==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理论 '''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
③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
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 [[ 德国古典哲学 ]] 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关于自然的学说'''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
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 关于人的学说 详见词条"人本主义"'''
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又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⑤人的本质,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本身所同化的东西;二是两性关系,人的情欲;三是主要的,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
''' 认识论'''
①认识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他指出,哲学是关于存在物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就必须怎样来思想,来认识它们。
②认识的起点和基础:感觉(经验)。他非常强调感觉,感性认识的确实性,可靠性,但也不完全贬低理性认识的作用。
③坚持 [[ 唯物主义 ]] 可知论。费尔巴哈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并说:"人的感官不多不少,恰好在世界的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并批判了不可知论和唯心论。费尔巴哈认为,必须以人作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主体和基础,才能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和如何反映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以及解决认识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问题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列宁说,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但是,[[列宁]]认为,费尔巴哈并不了解实践的科学含义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列宁说,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但是,列宁认为,费尔巴哈并不了解实践的科学含义。== '''宗教思想''' ==
折叠编辑本段宗教思想
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本质还原为人的本质,把天国生活还原为现实生活,要人们相信自己,为追求现实生活而斗争。
''' 对基督教的批判'''
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对传统宗教地批判。
③揭露了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
在《论哲学和基督教》中,费尔巴哈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会使人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的最重要的感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圣餐"和献祭,导致"必然的结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认为 [[ 基督教 ]] 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  == '''评价''' == 费尔巴哈既不是一位全面的也不是一位严谨的始终如一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很多警句和思想,但却没有留下一种对任何重大问题构想首尾一贯和深思熟虑的立场,而这些重大的哲学问题对他的著作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他的“唯物主义”(叫做自然主义、非原子论的经验主义也许更为恰当)和他的认识论都是解释性的,且可能引起争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他看作是一个思辩的唯物主义者,因为他忽视精神的能动方面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指责他对于实践只是从他的“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马克思用以指庸俗的实践活动的用语)的表现形式去理解。 费尔巴哈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而且直到该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俄国和法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也一直得到公认和受到赏识;他从作为19世纪的主要反神学的人物,而成为20世纪的把人提升为宗教主要内容的神学的主要人物。 费尔巴哈把爱提高到人与人之间统一的原则的高度,把“我”与“你”之间的联系看作是一切人类活动(思维、说话和爱的最基本的内容,这些都受到现代神学家和某些其他坚持技术发展界限的哲学家的欢迎,但却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者的多大的趣,而费尔巴哈所创的批判探讨方法,即象探索宗教这样的社会机构的始因和作用的那种方法,则被马克思用来分析1843年的状况,这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所包含的成分之一
== '''参考资料''' ==
{{Reflist}}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