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维世

增加 1,48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孙维世
| 圖像 = [[File:孙维 世8.jpg|缩略 图center图|左|[httpshttp://p1dingyue.sslnosdn.qhmsg127.net/w3AafrQ8MLKX2DWu1jRTnRJUp4MqkZRwmB25=rXsT9zhG1502356548387.jpg 原圖鏈結][http://dy.163.com/drv2/article/270_500_detail/t011738ea21158589a5CRGBCG0805218U95.jpg?size=486x544原 html 来自网易 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21年
| 政治面貌 =
| 主要成就 = 戏剧专家、红色专家</br>
代表 |知名 作品 = [[ 《保尔·柯察金》 ]]</br>[[ 《钦差大臣》 ]]</br>[[ 《万尼亚舅舅》]]</br>}}
'''孙维世'''(1921年-1968年10月14日),孙炳文的女儿,周恩来养女,有"红色公主"之称。新中国戏剧奠基人、新中国三大导演之一。代表作品有《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江青、叶群等人迫害致死,年仅47岁。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人物关系 丈夫[[File:金山.jpg|缩略图center|<ref>[ https://p1.sslbaike.qhmsgso.com/dmfddoc/98_138_/t012bf11a757a0b3ae83186250-3357702.jpg原图链接]]] html 金山 养父 [[File:周恩来.pn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mfd/98_138_/t016d6ead332e752f14.png原图链接]个人简历网 ]] 周恩来 父亲 [[File:孙炳文.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mfd/98_138_/t01d6efc80c4197a288.jpg原图链接]]] 孙炳文ref>
== 人物生平 ==
1967年12月,江青以"特嫌"的罪名,把孙维世的丈夫金山投进了监狱。借搜查金山"罪证"之名,对孙维世进行抄家,抄走孙维世大量信件照片。
 
1968年3月1日深夜,孙维世家里的房门被敲响,被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一群人冲进屋来,什么话也不说,拉着孙维世就朝外面走。汽车在外面转了不知多久才停下,孙维世被关进一间黑黑的屋子,孙维世打得遍体鳞伤。连夜审讯。逮捕孙维世的并非公安机关,而是一批空军部队的现役军人,他们是根据叶群的指示将孙维世抓走的,而叶群又是依照江青的指示行事的。为了阻止周恩来营救,他们没有将孙维世关进秦城监狱,也没有送到军队"看管",而是关入北京市公安局一个秘密的看守所,将孙维世改为"孙伪士",并定为"关死对象"。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被活活打死,死后的孙维世浑身布满伤痕,冰冷的手铐脚镣仍紧紧地锁着她的四肢,据说头颅中还被插进一根长长的钉子。孙维世死时年仅47岁,一代才女、红色专家如流星般陨落历史的尘埃。<ref>[https://news.qq.com/a/20110526/000363_1.htm 江青为何非要残忍害死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腾讯网, 2015-12-20</ref>
"文革"结束后,被释放出来的金山和孙新世等人一起为孙维世的冤案奔走呼吁。在党中央和许多主持正义的领导人的关心下,孙维世的冤案终于被平反。
[[File:孙维世44.jpg|缩略图|左|[http://img.baizhan.net/uploads/allimg/170531/39_170531143149_1.jpg 原圖鏈結][http://www.baizhan.net/news/20170531/118677_2.html 来自百战军事网图片]]]
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兼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File:孙维世(中).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dace2603564b3771.jpg原图链接]]]
== 从艺经历 ==
 
1935年,孙维世化名李琳,进入了上海东方话剧社学习表演。当时的江青曾给孙维世授过课。
1939年,孙维世陪同周恩来前往莫斯科治病。期间,她对歌剧产生兴趣。在周恩来的鼓励下,考入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和导演。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在莫斯科,孙维世遭遇了正与妻子张梅闹离婚的林彪的求婚。对于林彪的这种"突然袭击",涉世不深的孙维世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经过一番思考和心理准备后,她认为林彪虽是她心中敬重的将军,但并不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婉拒了林彪的求婚。
 
1946年,回国,与冯风鸣、张醒芳、郭兰英号称"延安四大美女"。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随军在陕、晋、冀活动。
[[File:从艺经历.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8e10e104531b6f29.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3186250-3357702.html 来自360搜索图片]]]
1950年,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在排练《保尔·柯察金》中与该院演员兼导演、有妇之夫金山相恋,后结婚。
1954 ~1956 年她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翻译了大量苏联戏剧理论教材,还翻译了哥尔多尼的名剧《女店主》、《一仆二主》。
 
1956年夏天,与欧阳予倩合作组建中央实验话剧院 ,任副院长兼总导演。
[[File:从艺经历.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8e10e104531b6f29.jpg原图链接]]]
== 个人生活 ==
合照[[File: 合照周恩来.jpgpng|缩略 图center图|左|[https://p1.ssl.qhmsg.com/drdmfd/220__98_138_/t01a89c293cbe1e2cb4t016d6ead332e752f14.jpg png 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1278599-1352005.html 来自360搜索 链接]]]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 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有"红色公主"之称。
养父 ;周恩来
父亲:孙炳文,无产阶级战士。孙炳文是朱德的结拜兄弟。1916年春,孙炳文在川南见蔡锷,相谈盛欢,留作随军参议。与朱德相识后到朱德部任参谋,并结为金兰之交。1922年孙炳文与朱德由老家四川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寻求革命真理,同年11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孙炳文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曾参加北伐的筹备工作。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7年因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孙炳文和长子宁世(当时年仅14岁)、秘书张斗南一起于4月16日被捕。坚贞不屈,20日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
父亲 :孙炳文
[[File:孙炳文.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dmfd/98_138_/t01d6efc80c4197a288.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6000375-6213350.html 来自360搜索图片]]]
母亲:任锐,在延安,她被称为"妈妈同志"。
丈夫:金山,女儿孙小兰。
[[File:金山.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dmfd/98_138_/t012bf11a757a0b3ae8.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5655392-5868041.htmll 来自360搜索图片]]]
周恩来与孙维世(一排左)等人的合影[[File:周恩来与孙维世等人合影.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6c94daef44fb3902.jpg原图链接]]]
哥哥:孙泱,曾名宁世。四川南溪人。光华大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曾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中共嫩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军局局长,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对国民经济计划学理论颇有研究。著有《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讲话》等。参与了《朱德传》的撰写。可是,正是这本《朱德传》给孙泱引来了杀身之祸。最后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 主要作品 ==
孙维世作词的插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f>[2http://war.163.com/photoview/5TAU0001/82938.html#p=AG073SDJ4T8E0001?baike "红色公主"孙维世罕见照 ],腾讯网, 2015-01-19</ref>[[File:合照99.jpg|缩略图|右|[http://img4.cache.netease.com/house/2015/10/29/201510290919311bd8a.jpg 原圖鏈結][http://news.163.com/localnews/ 来自网易图片]]]
曾在龚秋霞主演的电影《压岁钱》里演出。
1956年,"青艺"上演了一出由岳野编剧、孙维世导演的新话剧《同甘共苦》,舒强、于蓝、刘燕瑾主演。
著有话剧剧本《初升的太阳》,这是第一部反映大庆精神的戏剧。从1965年冬到1966年11月,先后在大庆、北京和山东等地演出210多场,观众达25万多人次。[3]
孙维世主要导演作品有:《一场虚惊》、《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小白兔》、《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一仆二主》、《同甘共苦》、《大雷雨》、《黑奴恨》、《叶尔绍夫兄弟》、《汾水长流》、《初升的太阳》等,这些无一不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的佳作。
周恩来与孙维世(一排左)等人的合影[[File:周恩来与孙维世等人合影.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t016c94daef44fb3902.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3186250-3357702.html 来自360搜索图片]]]
== 主要成就 ==
她导演的《初升的太阳》(1965),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专家与群众合作的艺术创造,是第一部反应大庆精神的戏剧。[6]
[[File: 主要成就工作88.jpg|缩略 图center图|左|[httpshttp://p1img2.sslcache.qhmsgnetease.com/drphoto/0001/220__2015-01-15/t014195814625a7d187900x600_AG073PUR4T8E0001.jpg 圖鏈結][http://www.fyjs.cn/forum.php?mod=viewthread&ordertype=1&tid=1303709 来自飞扬军场 链接]]]
== 社会评价 ==
生活照[[File:生活照.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07b9f04ad56d275b.jpg原图链接]]]
她是新中国的杰出导演之一,曾系统地传播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并联系中国的戏剧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
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民艺术家,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位叫周恩来爸爸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迫害致死。当年她才48岁,正是她在文艺事业上出成果的黄金岁月。《湘潮》<ref>[4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7178343.html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的坎坷之路],人民网, </ref>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畅认为,孙维世推广的保留剧目制度对演员的培养功不可没。"现在能有很多好的演员活跃在舞台上也和这种制度有关系,这是我们的一个法宝。"
著名文艺批评家杜高提醒人们,孙维世不但奠定了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的基础,还是中国儿童戏剧的开拓者,她导演的儿童剧《小白兔》轰动全国,后来还被拍成电影。
游本昌说,孙维世是透明的、可亲的艺术家,"文革"使她没来得及继续走向高峰,"她是艺术家当中的人民烈士,艺术家当中的人民英雄,这一点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和她比"。<ref>[5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2-26/4440773.shtml 《唯有赤子心》出版 纪念新中国首位女导演孙维世 ],中国网 , 2015-01-24</ref>
国话院长周志强评价道:"孙维世同志是共和国戏剧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一座光芒四射、永远引导中国戏剧人前赴后继、不断前行的艺海航标。"
[[File:死.jpg|缩略图|右|[http://epaper.cnxz.com.cn/pczm/res/1/501/2012-02/18/A62/res03_attpic_brief.jpg 原圖鏈結][http://epaper.cnxz.com.cn/pczm/html/2012-02/18/content_16927.htm 来自中国徐州报图片]]]
== 后世纪念 ==
 
介绍新中国话剧奠基者之一、周恩来养女孙维世的纪念文集--《唯有赤子心--孙维世诞辰91周年纪念》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国家话剧院编著,通过采访游本昌、雷恪声、石维坚、杨宗镜、蓝天野等近20人,旨在还原这位20世纪30年代风云人物的真实形象。
<ref>[6][[File:合照.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p1ent.ssl.qhmsgifeng.com/drlive/220__news/t01a89c293cbe1e2cb4wutaiju/wutaiju_2012_12/28/20620297_0.jpg原图链接]]shtml 《唯有赤子心》出版 纪念新中国戏剧奠基人孙维世 ], 凤凰网 ,2015-01-24</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2,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