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瘦竹

增加 4,07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陈瘦竹'''(1909—1990)原名定节,又名泰来,笔名瘦竹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33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历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内迁四川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师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代表专著有《论田汉的话剧创作》、《易卜生<玩偶之家>研究》、《现代剧作家散论》、《悲剧、喜剧及其他》等 。<br> ==人物生平==陈瘦竹(1909-1990),原名定节,又名泰来,清宣统元年(1909)十月十七日出生于无锡县南陈巷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织布、养蚕和务农以维持全家生计。他的舅父是一位小学教师,勉励并辅导他识字读书,后送他进江阴顾山锦带小学上学。<br>民国十三年(1924),陈瘦竹小学毕业,考取了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师范)。当时,新文学运动蓬勃开展,文学译著和文学刊物大量出版,在青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喜爱文学的陈瘦竹第一篇小说发表在学校学生会主编的刊物《弘毅》上。后来,他以顾山红豆树的一些传闻为题材,写了短篇小说《红豆》,投寄上海《泰东月刊》,很快就发表了。<br>民国十六年(1927),无锡以及邻近的江阴、常熟、宜兴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生农民的革命斗争,但很快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镇压。陈瘦竹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灿烂的火光》。小说中描写了江南农民的苦难生活,刻划了一些敲骨吸髓、残酷剥削农民的地主形象,勾勒出了江南农民奋起抗争的壮丽画面。《灿烂的火光》由上海励群书店出版,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很快就遭到查禁。<br>民国十八年(1929)春,陈瘦竹考入武汉大学外文系。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他曾为华中图书公司主编《武汉文艺》月刊;一面继续从事小说创作。这时,他开始写文学评论,还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论文《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译作高尔基的《滚石》,是他这个时候的主要收获。<br>民国二十二年(1933)7月,陈瘦竹于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介绍了外国的文学理论如英国本纳特的《文艺鉴赏论》等。<br>抗战爆发后,陈瘦竹随国立编译馆到四川重庆。他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曲长篇小说《春雷》,出版后受到好评。这部小说被改编为话剧《江南之春》,在重庆一些剧场中演出。<br>民国二十九年(1940),陈瘦竹执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先为讲师,后升副教授,担任该校理论编剧组主任。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对欧洲戏剧理论和著名剧作家的作品如莎士比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在《新观察》、《东方杂志》、《文史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还翻译了法国雨果的《欧那尼》、英国肖伯纳的《康蒂坦》等。他在工作之余,继续从事小说创作,有中篇小说《声价》和几个短篇小说(后结集《奇女行》、《水沫集》)。<br>抗战胜利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迁回南京,陈瘦竹继续在该校任教,又兼任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极为不满,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1949年4月1日,南京学生为要求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共和平条件而举行的游行示威,遭到了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戏剧专科学校的学生多人受伤,陈瘦竹赶往营救遭到拘留。<br>南京解放后,陈瘦竹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先后被推选为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常务委员,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陈瘦竹解放后致力于文学教学,他用自己的心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文学界、戏剧界的知名作家和戏剧家。<br>陈瘦竹对国内外几个著名制作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写出了《论田汉的话剧创作》、《易卜生<玩偶之家>研究》、《现代剧作家散论》、《悲剧、喜剧及其他》等几种有自己见解的专著。<br>1990年6月2日,陈瘦竹在南京逝世,终年81岁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