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中山

增加 18 位元組, 5 年前
文本替换 - 替换“zh-tw”为“zh-hant”
=== 尊稱「國父」 ===
孫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後,當時於[[北京]][[中山公园|中央公園]][[北京社稷坛|社稷壇]]舉行公祭時,[[河南省 (中華民國)|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輓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ref name="由來">{{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國父的由來|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2_01}}</ref>。
[[中國抗日戰爭]]中期,1938年1月16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 “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積極拉攏[[汪精衛]];1940年3月29日,汪精衛和日本達成協議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為了爭取正統地位,1940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决议,[[国民政府]]以孙「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中国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 二次革命 ====
1913年3月23日,孫參觀長崎[[三菱]]造船所後,下午即乘船返國<ref name="非常言"/>{{rp|99}}。孫中山力主興師討袁,但黃興認為兵力不足,主張循法律途徑解決<ref name="用"/>{{rp|6}}。提倡五权宪法的孙却反对法律程序解决,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是為[[二次革命]],开民国武力解决政治争端先河<ref name="二">{{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4_02}}</ref>。「二次革命」因勢單力薄,在兩個月內被各個擊破<ref name="用"/>{{rp|6}}。8月2日,孫由上海乘[[德國]]船舶潛逃至[[福州]],之後轉往台灣[[基隆]],隨即再乘日本船舶信濃丸赴日本尋求援助。10月15日,袁以北京總檢查名義通緝孙及二次革命首要<ref>{{cite web|language=zh-tw hant |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国父生平事迹简表·民國2年|url= 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1_01}}</ref>。在[[日本內閣]]默許下,孫經[[門司]]、[[神戶]],最後從橫濱進入東京{{notetag|孫中山致日本有司小池張造私函原件內曾提出以二十一條相匹敵之條件,以換取聯日、討袁。該函件由日本學者松末英紀教授從日本戰前檔案中影印,並在1986年於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學術討論會中發表}}<ref>[[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 Martin Wilbur著作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內亦有引英日文史料證明。</ref><ref name="辭海"/>{{rp|2936}}。
==== 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1914年7月) ====
{{main|中國國民黨|陳炯明|六一六事變}}
=== 成立中國國民黨(1919年10月) ===
1919年10月,孫改組中華革命黨,擴大吸收黨員,成立[[中國國民黨]]<ref name="年表"/>{{rp|8}}<ref name="改">{{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改組政黨與北伐|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4_03}}</ref>。1920年,[[陳炯明]]奉孫中山之命率領粵軍從福建返廣東,打敗盤踞在廣東之桂系軍閥,重建廣東根據地<ref name="用"/>{{rp|33}}。陳炯明請孫中山重回廣州。11月28日孙从上海回到广州。
=== 第二次護法運動(1921年4月7日-1921年6月) ===
孫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但是也有少部分見解是其所獨創。
孫文:“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汤 (商)|湯]]、[[周文王|文]]、[[周武王|武]]、[[周公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ref name="藍培綱">{{cite web | language = zh-tw hant |publisher=大紀元|title=植樹節憶孫中山先生|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8/3/11/n2040478p.htm|author=藍培綱|accessdate = 2010-11-18 }}</ref>
[[民族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ref name="三民主義">{{cite web|language = zh-tw hant |publisher =維基文庫|title=三民主義|url=http://zh.wikisource.org/wiki/%E4%B8%89%E6%B0%91%E4%B8%BB%E7%BE%A9|author=孫中山}}</ref>。
「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權能區分」;廣興福利,大有為式的「萬能政府」。
=== 來源 ===
{{refbegin}}
*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下),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82年,ISBN 978-957-612-075-6. {{zh-twhant}}
* 史扶鄰著,丘權政、符致興譯:《孫中山——勉爲其難的革命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ISBN 978-7-80120-097-6. {{zh-cn}}
* 吳志華:《孫中山被囚域多利監獄?》,《[[明報]]》,香港:明報報業有限公司,2004年10月27日世紀版D4版. {{zh-cn}}
* 陳沂:《中山先生的名字》,《[[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社,2001-08-18. {{zh-twhant}}*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臺北:[[遠流出版]],1998年,ISBN 978-957-32-3515-6. {{zh-twhant}}
* [[陳破空]]:《百年反思,孫中山是問題人物》,香港:[[開放雜志]],2011年,〈[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490#.WgkO2mhSzIU 百年反思,孫中山是問題人物]〉.
* 古屋奎二:《[[蔣總統秘錄]]》,日本《[[產經新聞]]》連載,中央日報社 譯.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