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石油输出国组织

增加 17,5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全文为:姓名 = 石油输出国组织| 圖像 =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ieum Exporting CountriesFile:石油输出国组织.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6ea80856995d57e2.jpg 原图链接]]] }}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现有成员国14个,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它的宗旨是: 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国大会,由成员国代表团组成,负责制定总政策,执行机构为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处理。另设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以协助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现有15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2018年12月3日消息,[[卡塔尔]]将于2019年1月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ref name="凤凰网">{{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81203/60181609_0.shtml |title=快讯!卡塔尔将于2019年1月退出欧佩克| accessdate=2018-12-03}}</ref> =组织组成=1960 年9月 由伊朗、 伊拉克 首都 、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 巴格达 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 成立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现在,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其宗旨 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出版物《[[石油输出国组织公报]]》(月刊);《石油输出国组织评论》(季刊);《年度报告》;《统计年报》。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6年底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2205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1.5%,其中排在前五位的成员分别是委内瑞拉(3009亿桶)、[[沙特阿拉伯]](2665亿桶)、伊朗(1584亿桶)、伊拉克(1530亿桶)和[[科威特]](1,015亿桶)。2016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8.642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42.5%,其中排在 五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5.857亿吨)、伊朗(2.164亿吨)、阿联酋(1.824亿吨)、科威特(1.527亿吨)和委内瑞拉(1.241亿吨)。<ref name="《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 版">{{cite web |url=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StatsReview2017/2017%E7%89%88%E3%80%8ABP%E4%B8%96%E7%95%8C%E8%83%BD%E6%BA%90%E7%BB%9F%E8%AE%A1%E5%B9%B4%E9%89%B4%E3%80%8B%E6%8A%A5%E5%91%8A%20%E4%B8%AD%E6%96%87%E7%89%88.pdf |title=《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 版 | accessdate=2014-07-05}}</ref>(1吨=7-7.8桶) 这段是解释: 7桶至少,吨桶比按 1吨=(API+131.5/141.5)*6.29,很容易到7=历史=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一九六五年九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石油是战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这个垄断控制的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第三 世界 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为了抗衡主要油公司(大多为美资、英资和德资),藉以降低油价和生产者的负担。 初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的议价小组藉以减价销售至第三世界国家。这样的规模限制其于西方油公司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占有率和更高层面的生产控制。然而于1970年代初期它开始展露其效用。==赎罪日战争==以巴冲突的出现终于引致欧佩克由一个仅仅的企业联合转形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成立另一个 叠的组织,名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APEC),来集中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施压。不是主 石油输出国的埃及和叙利亚亦加入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以协助达成其目标。其后,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爆发更坚定了阿拉伯国家的这个选择。由于美国对以色列 紧急补给,以军能抵挡住埃及和叙利亚军队,愤怒的阿拉伯世界于1973年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使1970年代初期,西方大型的石油企业集团突然面对一批联合的产油国。==组织结构==欧佩克大会欧佩克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 能源 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大会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均为一票,负责制定该组织的大政方针,并决定以何种适当方式加以执行。 欧佩克大会同时还决定是否接纳新的成员 ,审议理事会就该 组织 事务提交的报告和建议 大会审议通过对来自任何一个成员国的理事的任命,并选举理事会 席。大会有权要求理事会就涉及该组织利益的任何事项提交报告或提出建议。大会还 对理事会提交的欧佩克预算报告加以审议,并决定是否进行修订。 欧佩克理事会 欧佩克理事会类似于普通商业 机构 的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提名并经大会通过的理事组成,每两年为一届。理事会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执行大会决议,起草年度预算报告,并提交给大会审议通过。理事会还审议由秘书长向 大会 提交的有关欧佩克日常事务的报告。欧佩克秘书处 欧佩克秘书处依据欧佩克组织条例,在 理事会 的领导下负责行使该组织的行政性职能。秘书处由秘书长、调研室、数据服务中心、能源形势研究部门、石油市场分析部门、行政与人事部门、信息部门 秘书长办公室以及法律室组成。秘书处1961年设立,办公地点最初在日内瓦,后于1965年移至维也纳。 秘书处 内设有一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成立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组织作用=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 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 经济委员会 、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平衡世界力量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 出口量的一半。藉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于上一年,欧佩克的11个成员国. . .根据联邦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字,从石油出口中收取3380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42%。相对于1972年的数字,成员国石油出口的收益为230亿美元;经历1973年石油危机后1977年,该数字为1400亿美元。 由于石油销售被美元所主导,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会直接影响欧佩克对石油的定价。举例说,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下跌,欧佩克成员国会收取较少的其他货币。因为它们持续以美元出售石油, 这将导致购买力直接的下降。当欧元引入后,[[伊拉克]]决定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出售石油的交通货币。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 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计划、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与其他的企业协议不同,欧佩克成功将油价持续上升。欧佩克的成功大部分都归功于沙特阿拉伯的弹性。该国容许其他参与协议国家的欺诈,更减少自己的产量来弥补其他成员超出配额的生产。因为其他的成员均全力生产,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的成员拥有充裕的贮存空间,亦有在需要时增产的能力,这给予它们可靠的杠杆效应。 这个政策十分成功,导致原油价格一度上升至仅次于提炼油产品的水平。然而欧佩克提高价格的能力亦受一些限制。油价上升会使消费下跌及收益的净下跌。而且价格持续上升会鼓励根本性的行为转变,比如替代能源的利用,或者节约能源的推广。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提倡欧佩克提高油价,以协助伊拉克及其他成员国支付债务的利息,引致1990-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但因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惹起欧佩克成员国的分歧,使这段时期成为欧佩克成员间内聚力达至低点。一旦中断供应的担心,伴随这些冲突消散, 油价就开始下滑。 当油价跌至约10美元一桶后,经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弗里亚斯]]的外交斡旋后,成功协调于1998年开始恢复按比例产油。2000年,查韦斯主持欧佩克成立25周年的成员国元首高峰会。2004年8月,欧佩克开始传出其成员国只有少量的增产能力,显示出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逐渐消失。印尼的成员身份正被复核因为印尼已非石油净输出国亦没有足够的能力达致其产量配额。=加入条件=欧佩克组织条例规定:“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家,在为全权成员国的四分之三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可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 该组织条例进一步区分了3类成员国的范畴:创始成员国——1960年9月出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会议,并签署成立欧佩克原始协议的国家;全权成员国——包括创始成员国,以及加入欧佩克的申请已为大会所接受的所有国家;准成员国——虽未获得全权成员国的资格,但在大会规定的特殊情况下仍为大会所接纳的国家。 目前,除去印度尼西亚被暂停opec成员资格以外,欧佩克目前共有15个成员国,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厄瓜多尔(1973年)、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退出)、赤道几内亚(2017年)、刚果(2018年)(注:[[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9年1月被冻结身份,2016年1月再次被激活)。=退出信息=2018年12月3日路透 消息,[[卡塔尔]]将于2019年1月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生产市场=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 政负责人 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飚升。 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 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欧佩克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欧佩克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 年海湾危机期间,欧佩克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欧佩克与中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秘书长 [[巴德里]](Abdalla Salem el-Badri)称,已经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就中国石油需求、投资和战略石油储备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巴德里拒绝向外界透露双方的会谈内容。巴德里表示,欧佩克欢迎中国对其成员国石油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投资。同时,双方还就成员国对中国石油产业的投资进行了讨论。欧佩克成员国对中国石油产业的投资多数集中在下游环节。=OPEC冻产协议对原油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欧佩克(OPEC)冻产协议<ref name="连州财富网">{{cite web |url=http://news.lianzhou.cn/baike/yuanyou/59968.html |title=opec冻产协议达成对原油的影响| accessdate=2016-09-29}}</ref>的达成对于原油价格而言短线是利好的,可以有效的提振油价上涨,但从长期来看要综合看原油的供需过剩的局面是否得到真的有效改变、各个产油国是否严格落实了冻产计划等。 但是,不要高兴的太快,首先这只是一个协议,再者,对于减产,各产油国都心知肚明,谁都不傻,万一先出手被黑,市场份额被占了咋办?所以 总部设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看各国如何博弈: 1、全球石油生产国参与的“扑克大战”中,伊朗是一张无法预测的牌。伊朗被制裁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解禁了,重返油市,争待恢复石油生产并提高石油产量。 现在伊朗是口头支持冻产,但作为一个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石油生产国,伊朗是一张无法预测的牌。 2、美国页岩油才是石油减产协议最大阻碍,对于沙特和俄罗斯达成的冻产协议,现 奥地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他们成功了,[[美国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北达科他州的石油投机分子是否正准备伺机而动。 美国已经被钻探但没有取出石油的页岩油井。美国有4000口这样的钻井“时刻准备着”,它们被看做未来抑制油价复苏的 器。 意思就是,一旦油价反弹,[[美国]]页岩油就会“出洞”。人一多就乱,想要各大产油国统一思想减产,看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好歹现在冻产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后面的减产之路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无论如何,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已太严重,各石油大国已“活不下去”,减产是唯一的出路。 3、包括OPEC成员国以及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的石油生产国产量已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即使最终达成产量协议,市场基本面 不会发生显著改变。然而,一旦达成任何产量协议,市场情绪变化短期内或将促使油价攀升。 对于OPEC会议,不要只抱着达成油价上涨,不达成油价下跌的思路去考虑,油市受过度炒作,现在能否达成已经是次要的了,更为重要的是在协议的过程中,油价受到消息刺激,对行情走势的影响 =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