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維恆

增加 1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梅维恒'''({{lang-en|Victor Henry Mair}},{{bd|1943年|3月25日}}),出生於[[俄亥俄州]]東坎頓(East Canton)。[[美国]][[汉学家]]、[[敦煌学]]家和[[语言学家]]。
* 高中畢業後, 被[[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 ]])錄取,是達特茅斯大格林男子籃球隊(Dartmouth Big Green men's basketball team)的一員。在1965年獲得學士學位。* 之後加入了和平隊(Peace Corps)並在尼泊爾服役了兩年。* 1967 年離開和平隊後,返回美國並就讀於[[華盛頓大學]]的佛教研究項目,開始學習佛教、梵文和古典藏文。* 1968年,獲得了Marshall獎學金並轉學至[[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進修漢語和梵語。* 1969年,與張立青(拼音:Zhāng Lìqīng;1936-2010)結婚,張立青為華裔台灣學者,曾在[[華盛頓大學]]、[[東海大學]]、[[布林莫爾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斯沃斯莫爾學院]]教授中文。育有一子,名為 Thomas Krishna Mair。* 1972年獲得倫敦大學榮譽學士學位,1974年獲得研究硕士。* 1976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敦煌通俗敘事》,則為從敦煌手稿中研究民間文學與翻譯。* 1976年,於哈佛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1979年至今任[[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 * 專攻早期白話文,並負責《道德經》(Dao De Jing ),《馬王堆絹本版》(the Mawangdui Silk Texts version)的翻譯工作,及《莊子》( Zhuangzi )和《孫子兵法》( The Art of War),還參與了中亞東部考古學的跨學科研究。* 2007年[[美國哲學學會]](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於授予會員資格。* 是語言學博客(the linguistics blog Language )Language Log 的撰稿人  1969年,與張立青(拼音:Zhāng Lìqīng;1936-2010)結婚,張立青為華裔台灣學者,曾在[[華盛頓大學]]、[[東海大學]]、[[布林莫爾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斯沃斯莫爾學院]]教授中文。育有一子,名為 Thomas Krishna Mair
==拼音宣傳(Pinyin advocacy)==
# bābàizhījiāo 八拜之交 n. 發誓的兄弟情誼 sworn brotherhood
# bābajiejie 巴巴結結[--结结] r.f. 〈coll.〉 停頓地;蹣跚地;勉強成功。haltingly; falteringly; barely succeed in handling sth.
 
在[[約翰·德弗朗西斯]](John DeFrancis)的編輯領導下,他們於 1996 年出版了第一本漢英單類通用詞典 (Chinese-English single-sort dictionar)。2000 年出版了修訂和擴充版
 
==國會圖書館中列出的作品==
* 2011年 神聖的展示:歐亞大陸的神魔女性形象。Victor H. Mair and Mark Bender (editors).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Chinese Folk and Popular Litera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 2017年 佛教的轉化與互動:紀念安東尼諾·福特的散文。Victor H. Mair (editor). Buddhist Transformations and Interactions: Essays in Honor of Antonino Forte (Amherst, NY: Cambria Press, 2017).
 
==視頻==
|description="Tea Perceived: From a 9th-Century Shipwreck to a 19th-Century Snuff Bottle" – Victor Mair }}
 
</div> {{-}}
24,535
次編輯